第八百八十四章 所谓细节已在怀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李隆基陪儿子吃完一串儿,王皇后叫人送上来其他吃食,小家伙不能吃这么多炸串儿。</p><p>李隆基干脆带李易进水里泡,弄一个漂浮的托盘在上面。</p><p>“听政事堂传出来的消息,他们召集了许多官员商议你说的驿站送递细节,要增加驿站数量。”</p><p>李隆基想着那些个细节的内容,与李易说。</p><p>“有人的地方应该设立驿站点儿,然后是主路,宁肯走主路绕远,也不能走无路之处,那路可修不起。”</p><p>李易很害怕有脑瓜子不够灵活的要在深山老林里也弄个驿站。</p><p>没有人烟,弄个驿站是显示大唐有钱?</p><p>谁要是那么想,就安排谁去当驿长,那里环境清幽。</p><p>“要一直安排到村子?”李隆基发现政事堂的细节中没有,只到县,原来也到县。</p><p>“要看村子多远,若是离镇子太远了,就安排到镇子中,往来书信包裹用驿卒来投。</p><p>要看实际情况,不能催驿卒走在危险的路上,还要加快速度,特殊天气,晚一点没事儿。</p><p>越是这样的地方,驿卒的收入要越高,最好是从村子里选人当。”</p><p>李易说起这个心中不怎么舒服,他最佩服的是中国邮政的邮递员。</p><p>一些乡村太偏僻了,其他的物流和快递公司都不给送,就让到镇子里取。</p><p>而走邮政,邮政的人会给送到地方。</p><p>最初什么都能送,后来太大的包裹偏远地区不给送,但要是信,必须送。</p><p>当然,佩服归佩服,他邮寄包裹的时候却不走邮政,因为慢。</p><p>李易心中的大唐驿站也要如此,只要你那里还是大唐,你那还有人活着,就给你送,时间上久一点。</p><p>“哦。”李隆基表示明白,以易弟说的为准,政事堂想的往后靠。</p><p>“易弟,他们说收费的事情,应该派专人管,同时还要安排人巡查,以免价钱有人私定。”</p><p>李隆基继续说细节,政事堂研究出来的。</p><p>李易笑了:“呵呵呵!三哥,我印了点邮票,驿站卖邮票就行。</p><p>多少距离、多重的东西,就贴多少的邮票。</p><p>如此一来,不用监管,没有邮票就不行。</p><p>信呢比较轻,可以攒多了一起送,价钱自然便宜,有一分的、二分的、三分、四分、五分的、六分、七分、八分的”</p><p>“现在有吗?给为兄看看。”李隆基觉得自己等政事堂研究细节的时间纯粹是浪费。</p><p>“有,我揣兜里了,准备随时遇到老毕的时候给他看。”</p><p>李易说着对旁边的也泡的轻松使个眼色。</p><p>青松起身,穿着泳衣去取李易的衣服。</p><p>衣服拿过来,李易在衣服上擦擦手,掏兜。</p><p>李隆基也在李易的衣服上擦手,准备接。</p><p>李易拿出来一摞小邮票:“从一分到一钱,一共十种,一到十都有。</p><p>从一钱到一百钱,一共九种,一、二、五、八、十、二十、五十、八十、一百。</p><p>之后是二百钱、三百钱一缗。一缗之上就是十缗。</p><p>暂时就这些,后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随时都能改。</p><p>一版一版印,成本低,一分的也有一点利润,太少了,可以忽略不计。</p>备随时遇到老毕的时候给他看。”</p><p>李易说着对旁边的也泡的轻松使个眼色。</p><p>青松起身,穿着泳衣去取李易的衣服。</p><p>衣服拿过来,李易在衣服上擦擦手,掏兜。</p><p>李隆基也在李易的衣服上擦手,准备接。</p><p>李易拿出来一摞小邮票:“从一分到一钱,一共十种,一到十都有。</p><p>从一钱到一百钱,一共九种,一、二、五、八、十、二十、五十、八十、一百。</p><p>之后是二百钱、三百钱一缗。一缗之上就是十缗。</p><p>暂时就这些,后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随时都能改。</p><p>一版一版印,成本低,一分的也有一点利润,太少了,可以忽略不计。</p><p>邮寄的时候,不存在一分的情况,至少得四分,一分、二分、三分是用来凑数的。”</p><p>李易把邮票给李隆基看,低面值的图不是很复杂,套色却跟兑换券一样。</p><p>高面值的就复杂了,以免别人造假。</p><p>若想造十钱以下的假,造吧,赔死你。</p><p>李隆基看着邮票:“从哪到哪,多重的信和多重的包裹都规定好了,然后贴相应的邮票?是不是还要盖个印?”</p><p>李易竖大拇指:“三哥睿智。”</p><p>“这个需要用浆糊来贴?到是方便,周围的小齿是作甚的?”李隆基发现邮票边缘了。</p><p>“打的孔,方便大张邮票撕开,至于说浆糊,后面抹了,沾点水,哪怕是口水都行。”</p><p>李易按照自己那时的邮票来操作,有联孔,还有背面带胶。</p><p>他那个时候有的人就不知道,非要再买胶水去贴,沾点水其实便可以了。</p><p>有人知道这个情况,还是买胶水,干什么用呢?在邮票的表面上涂。</p><p>这样盖完印,邮寄过去,用橡皮擦,就能把印给擦掉,还能再次使用。</p><p>曾经的笔友为了省钱,就这么干,占国家的便宜。</p><p>李易同样干过,现在想想,倒不是觉得对比起国家,而是会露出笑容,那是一段青春记忆。</p><p>李隆基不知道李易的记忆,他对这个设计认可。</p><p>“到时候各地的驿站卖邮票,百姓买了邮票贴,谁都别想在其中伸手,好办法。</p><p>邮票直接给地方,地方卖了后把钱给朝廷,想要再次要邮票,就得把之前的钱都回到地方。</p><p>或者是地方驿站出钱买邮票,卖不动的返还回来,钱呢再按照地方对邮票的需求以同类邮票形式送回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