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七章 公共交通小面值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我的钱够用即可,多了还是要拿出来。”李易不在乎赚棉花加工的钱。</p><p>“拿出来是你自己的事情,该赚的钱为何不让你赚?”李隆基坚持。</p><p>“成吧,赚就赚。等天再暖和一下,卖自行车,会有一大笔钱入账,还不用交税。”</p><p>李易不纠结棉花的事情,说起自行车。</p><p>李隆基顺着问:“好的轴承用在独轮车上是否可让独轮车更易行进?”</p><p>“轴承的价值远远超过独轮车,能用上新轴承独轮车的人又何必去推独轮车?”</p><p>李易笑了,这就跟开超跑送外卖一样,纯粹是闲的,为了体验生活。</p><p>而且木头的独轮车其实挺好,淮海战役就是用小车给推出来的。</p><p>珍贵的历史资料照片上显示,百姓为支援前线,用马车、驴车、独轮车、担子,把物资源源不断送过去。</p><p>当时的独轮车就是木头的轮子和轴,哪里来的金属给用。</p><p>“三哥,其实想加快速度有办法,长安城中铺木头轨道,像黄河壶口瀑布一样的轨道。</p><p>包括铁矿和长安码头仓库使用的,一匹马能同时拉很大重量的东西和人。</p><p>只要别把马累到,轨道在长安城中纵横交错,百姓就有了公共交通。</p><p>从城西到城东,带多少的货物,按照标准给钱”</p><p>李易开始介绍起他的新思路,公共交通。</p><p>几年前,百姓从城西到城东,带几个包裹,管他要一钱的车费,他不会给。</p><p>他宁肯自己走,一钱可是不容易赚。</p><p>现在同样的包裹和路程,一钱的话,百姓保证愿意,节省下来的时间和力气去干活,能赚好几个一钱。</p><p>跟京兆府各县百姓为什么夏天用轮船、冬天用爬犁一样,他们觉得时间等于金钱。</p><p>像种大棚的,早上天不亮就点蜡烛进去摘菜,然后盖上保温的东西运往长安卖。</p><p>速度慢了到地方菜都蔫了,或者是早上出发,天黑才到,等明天再卖?</p><p>只能用爬犁来拉,早上出发,中午前赶到地方,趁着新鲜卖个好价钱。</p><p>还有家中给李家庄子做工的人,到长安和回去,都是花钱。</p><p>走过来两天、三天,没被冻死,再回去用同样的时间,少干多少活儿?</p><p>“交叉的地方怎般处理?”李隆基想到轨道,就想到横竖十字交叉。</p><p>“留一点缺口,只要轱辘足够大,就不会掉进去,无非是到地方稍颠一下。”</p><p>李易见过铁路十在交叉的图片,就那么干的。</p><p>“若是转弯呢?”李隆基还有问题。</p><p>“设计弧度轨道,马控制好就没问题。”李易不认为这属于难题。</p><p>有轨电车他曾经坐过,过直角弯,一个弧就走了。</p><p>“收费情况呢?”李隆基问起具体的操作了,他已经决定铺轨道。</p><p>这东西速度快,只要动员起来,两三天就能把木轨给铺上,然后提高长安百姓往来速度。</p><p>甚至可以沿着去京兆府各县的主路铺一下,马拉有轨车速度快。</p><p>但跟长安到洛阳的不一样,那条路属于驰道,车轱辘还是原来的车轱辘。</p><p>新的用好轴承,搭在轨道上,一匹马可拉好几辆车,或者两匹马固定好距离,同时吃力,一前一后拉好几辆车。</p><p>李隆基</p><p>“若是转弯呢?”李隆基还有问题。</p><p>“设计弧度轨道,马控制好就没问题。”李易不认为这属于难题。</p><p>有轨电车他曾经坐过,过直角弯,一个弧就走了。</p><p>“收费情况呢?”李隆基问起具体的操作了,他已经决定铺轨道。</p><p>这东西速度快,只要动员起来,两三天就能把木轨给铺上,然后提高长安百姓往来速度。</p><p>甚至可以沿着去京兆府各县的主路铺一下,马拉有轨车速度快。</p><p>但跟长安到洛阳的不一样,那条路属于驰道,车轱辘还是原来的车轱辘。</p><p>新的用好轴承,搭在轨道上,一匹马可拉好几辆车,或者两匹马固定好距离,同时吃力,一前一后拉好几辆车。</p><p>李隆基已经学到了科学术语,这叫变滑动为滚动,减少摩擦力。</p><p>李易想一想:“至少得把马的饭钱赚回来,马很辛苦,别往死里累。</p><p>如果马还能工作二十年,考虑马的价值,把这个钱也算进去。</p><p>车辆的磨损,成本回归,同样算进去。</p><p>孩子有一个免费线和一个半价线,货物有个重量线和长宽线。</p><p>一般从城西到城东一人一钱可以,人越多,不空跑,钱就赚回来了。”</p><p>李易在说的就是公交车的车费,不看孩子的年岁,看身高。</p><p>李隆基别的听明白了,关于孩子半价有疑问:“一钱从城西到城东,从城南到城北,半价怎么算?”</p><p>“我已经设计好了钱以下的货币,分,一分、二分、五分。</p><p>现在京兆府是生产力优先于需求,东西都在降价,别看收了税。</p><p>等新稻出来,米价更低,我要买米就买一斤,一斤米低于一钱的时候,用分。</p><p>在没有超发货币的情况下,大唐的经济发展会更好,货币的价值要提高。</p><p>需要出现小额面值的钱补充流通过程中的缺漏与不足。”</p><p>李易准备妥当了,并非专门为公车准备。</p><p>李家庄子的兑换券始终没超发,都是有多少实物当抵押发行多少兑换券。</p><p>李家庄子仓库中的金锭、银锭、铜锭,堆了一个地下仓库又一个地下仓库。</p><p>李易的实际钱财比大唐多出来好几倍。</p><p>不过那些钱财不属于他,他已经发行完货币了。</p><p>很多货币放出去是以贷款模式,就像买衣服的那个,还有轮船、雪橇制造。</p><p>慢慢的会回本,在回本的过程中继续外放,只是回报期长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