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地方朝廷成一盘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杀?”李隆基还是犹豫,尤其是朝堂上的大臣,总见面,说少要杀,感觉下不去手。</p><p>一般都是通过频繁调动,折腾,然后对方挺不住就死了。</p><p>如此一来,感觉是对方的问题,调动你你就死了,跟朕无关啊。</p><p>“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镇社稷。”</p><p>李易坚持,他太知道官员的问题了,他就没少行贿和帮官员收拾政敌。</p><p>那手段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医药系统自杀的人比别的系统多。</p><p>像跳楼的,最后抢救的时候说我不想要,可不敢不要,这个还有人一顿分析。</p><p>其实人家说的是我不想跳,可不敢不跳,为什么传出来说的是要,而不是跳,呵呵!</p><p>杀人而已,李易习惯了,按照法律,以前的他被枪毙个三五回,一点不冤枉。</p><p>这辈子他决定做好人,那么官员要不要杀的问题就简单了。</p><p>他杀人没有心理负担,亲自动手都可以。</p><p>“地方官毕竟还是不好杀,有的是招募的。”李隆基说起另一个问题。</p><p>“地方招募,应该给朝廷报,然后由朝廷出钱养,而不是地方主官以自己的身份来养。”</p><p>李易顺着说起大唐的地方官,尤其是边境的地方,刺史了、节度使了、都督了。</p><p>他们自己找人干活,钱呢,从当地出,不经过朝廷。</p><p>被招的人只记挂着主官的好,未把朝廷放在第一位。</p><p>历史上的杜甫就被招过,去帮忙处理事情。</p><p>杜甫干活的时候希望环境配合他,而不是他去适应和改变环境。</p><p>人家拉帮结派,他不去,就受到排挤,干着干着不想干了,要辞职,后来人家没办法,让他回家,但依旧给好处。</p><p>等那人死了,杜甫就没有人欣赏了,日子过得苦。</p><p>给人的感觉是杜甫的一生就是苦闷的一生,考科举不顺利,李林甫把那一次的科举成绩全取消了。</p><p>然后干谒也不顺利,整天在长安蹉跎,没有门路,孩子在家里死了。</p><p>说是饿死的,其实不可能,是病死的。</p><p>再饿,喝米汤也能活,大人有一口吃的,小孩子就不能吃?</p><p>像杜甫一样的人还有很多,考不上科举,在地方帮别的官员做事。</p><p>然后得到的是外流官,大的没有,大的都是朝廷指定。</p><p>相当于地方上的一些人没有国家编制,协警了、环卫了,等等,可以地方自己招聘。</p><p>可是市政府和市委秘书也没有编制就不对了,他们给谁干活呢?</p><p>李易强调这个事情,官员吃谁的饭,给谁干活,朝廷有钱了,不可以让地方官员私招理事官。</p><p>李隆基低头吃饭,心中盘算。</p><p>过了一会儿,他出声:“非主官,朝廷吏部要纳入考核中?”</p><p>“州府负责,吏部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处理地方官员的情况。”</p><p>李易摇摇头,不赞成吏部整体去管。</p><p>州府一般就落实了,像公安、税务、统计等部门,市里通常都是省直管。</p><p>李隆基还是点头,表示明白,就这么操作,听易弟的没错。</p><p>吃晚饭,李隆基去找李旦。</p&g招聘。</p><p>可是市政府和市委秘书也没有编制就不对了,他们给谁干活呢?</p><p>李易强调这个事情,官员吃谁的饭,给谁干活,朝廷有钱了,不可以让地方官员私招理事官。</p><p>李隆基低头吃饭,心中盘算。</p><p>过了一会儿,他出声:“非主官,朝廷吏部要纳入考核中?”</p><p>“州府负责,吏部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处理地方官员的情况。”</p><p>李易摇摇头,不赞成吏部整体去管。</p><p>州府一般就落实了,像公安、税务、统计等部门,市里通常都是省直管。</p><p>李隆基还是点头,表示明白,就这么操作,听易弟的没错。</p><p>吃晚饭,李隆基去找李旦。</p><p>“今年的冬天比去年好。小易那孩子操了不少的心。”豆卢贵妃一说起李易保证夸。</p><p>她切身感受到了李家庄子的运作有多厉害,带领整个京兆府的百姓一起动。</p><p>“明年会更好,税收落实下去,地方成立专门的队伍,百姓受灾就不怕了。”李隆基壮志在胸。</p><p>他一点不担心,李易要推动什么事情,会慢慢来,不是直接上来就干。</p><p>比起朝中的大臣厉害多了,大臣们一开口就要直接达到目的。</p><p>“叔叔的庄子应该再大一点,前面都是种了东西,帮着聚居区的人,后面买的地,正在种豆子,要养地,继续往东买。”</p><p>王皇后抱着睡着的儿子说李家庄子的面积小。</p><p>现在李家庄子好大一片了,加起来有五平方公里了,就是两公里乘二点五公里。</p><p>围庄子和张家村子转一圈,需要一个时辰,上面还有皇庄,得继续绕。</p><p>面积不小了,继续向东,是别人家的地。</p><p>再往东,是骊山,皇家的地。</p><p>“往后从京兆府开始,由可由河南府那里推广,向着外面修水泥路,牲畜钉掌。”</p><p>李旦考虑的是运输问题,他发现冬天的雪橇速度快。</p><p>只要有雪,马拉着雪橇,感觉比轱辘的车还轻松。</p><p>不是冬天,马热,一跑起来排热不及时,需要放血。</p><p>冬天的马跟狗似的,在雪地上跑起来那叫一个欢儿啊。</p><p>李旦怎么说都当过好几次皇帝了,对天下的事情有所了解,他希望道路更通常。</p><p>修水泥路下雨和下雪天不泥泞,耗费的是蹄铁,得到的是时间。</p><p>牛也需要打掌,不然磨损太厉害,而且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