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部门欲出落谁家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希望别的州没有事情,房子坏了无所谓,只要不死人就好。”</p><p>王皇后看着小家伙在那里慢慢吃馄饨,面色平静。</p><p>她现在和以前不同了,有钱、位置稳固。</p><p>别的州的百姓房子坏了,她准备亲自送钱修。</p><p>皇后送钱给百姓,百姓拿到实际好处,皇后得到名声。</p><p>其他的妃子什么的,想要钱,一个是宫里给,一个是陛下额外赏,还有一个是外面有人帮着做买卖。</p><p>王皇后的钱是李易专门给分红,一个买卖不赚钱了,换成另一个买卖。</p><p>养兵不用她的钱,她就都攒起来了。</p><p>现在准备往外花,她用不着钱,吃的用的东西宫里有,好东西从李家庄子拿。</p><p>李旦看一眼王皇后,点点头:“帮百姓是应该的,不过地方上的人员从哪里出?”</p><p>“折冲府,以后折冲府全部裁撤,里面有人身强体壮,招募进来。</p><p>专门负责救火、房子倒塌、水灾、雪灾、旱灾,拿固定的工钱。</p><p>需要专门训练和培养,适应各种情况,有好的工具……”</p><p>李易说起来他那时的消防兵,消防兵什么都能干。</p><p>门打不开了,消防兵帮忙开锁。</p><p>困在什么地方出不来了,消防兵去解救。</p><p>小孩子的手卡在哪个地方了,消防兵去破拆。</p><p>自行车丢了,这个消防兵不管,找警察吧,当然找警察也没什么用,除非你是外国人。</p><p>不过大唐不一样,大唐的百姓丢了东西报官,县尉会负责。</p><p>“如此说来,增加的是衙役数量?只是那些人不负责抓人?”</p><p>李旦听了很动心,即便他已经不是皇帝了。</p><p>李易咽下嘴里的馄饨:“对,职能不同,百姓有需要,就可以找他们,包括修房子。”</p><p>“小易。”豆卢贵妃出声:“若县中有专门的钱,连修房子一同管,岂不是可以用修房子为借口,把钱花出去?”</p><p>豆卢贵妃所思虑的是贪墨,当县里有钱,额外花销的时候,他们虚设名目。</p><p>“想贪怎么都能贪,除非是没钱。县里的人即便是贪钱,该为百姓办的事情却要办好。</p><p>给谁家修房子,花了多少钱,用的什么料,让百姓按手印。</p><p>县令、县丞、主簿本身就是互相牵制,除非他们一起贪,下面的人也能拿到好处,不然一查保证可以查出来。”</p><p>李易对此没有办法,地方上办事,有许多手段能够捞钱。</p><p>他那时亦如此,开发票,铁锹、雨衣、冲锋舟,单独买是一个价钱,成批量买又是一个价钱。</p><p>冬天买是一个价钱,夏天卖又是一个价钱。</p><p>开发票的时候,写的是零售价格,实际给的是批发价格的钱,一笔就留下了。</p><p>夏天的时候购买冲锋舟,账走完了,冲锋舟却不买到手,等冬天降价了,商家按照冬天的价钱给补。</p><p>还有自己的亲戚开什么买******如大唐给百姓修房子,属于民政方面的内容。</p><p>修房子需要木头,县里就可以自己弄一个木材厂,但不挂县里的名义。</p><p>用木头的时候从木材厂中买,账转一下即可。</p><p>这种事情永远杜绝不了,关键是看百姓的房子修没修,百姓遇到困难的时候县里的特殊部门给不给解p>他那时亦如此,开发票,铁锹、雨衣、冲锋舟,单独买是一个价钱,成批量买又是一个价钱。</p><p>冬天买是一个价钱,夏天卖又是一个价钱。</p><p>开发票的时候,写的是零售价格,实际给的是批发价格的钱,一笔就留下了。</p><p>夏天的时候购买冲锋舟,账走完了,冲锋舟却不买到手,等冬天降价了,商家按照冬天的价钱给补。</p><p>还有自己的亲戚开什么买******如大唐给百姓修房子,属于民政方面的内容。</p><p>修房子需要木头,县里就可以自己弄一个木材厂,但不挂县里的名义。</p><p>用木头的时候从木材厂中买,账转一下即可。</p><p>这种事情永远杜绝不了,关键是看百姓的房子修没修,百姓遇到困难的时候县里的特殊部门给不给解决。</p><p>目的不是为了防止贪腐,而是百姓生活质量提高。</p><p>豆卢贵妃露出笑容:“小易,这个税收得好,地方上留下一部分钱,正好办事。”</p><p>“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李易点头。</p><p>……</p><p>有李易同样想法的还有毕构和魏知古,魏知古没死,负责工部,他想要成立一个部门。</p><p>毕构认为大唐需要一个专门的款项,用来救灾,不能说哪地方受灾了就减免一下租子。</p><p>今天朝会,二人互相之间没沟通,却都说出来。</p><p>“陛下,臣想以工部之名,成立地方工部事部门。大唐地方工部直管。”魏知古要垂直管辖。</p><p>凡是涉及到工部的,就从朝廷一下子落到县里。</p><p>其他的大臣诧异地看向魏知古,你工部想要权力?</p><p>毕构站出来:“陛下,臣请以户部直管地方专项钱财,用来行利民之事。”</p><p>“给我工部就行。”魏知古不赞成毕构的想法。</p><p>“地方事,并非工部事,乃钱财问题。”</p><p>毕构反驳回去,工部只是一个部门,你想啥都管?</p><p>“陛下,臣请以中书和吏部行利民事。”宋璟一看两个人都想把这么好的事情放在手里,他也站出来了。</p><p>这个事情和以前的不一样,与常平仓更不同,直接管到百姓身上。</p><p>朝廷有钱了,往后地方收税要留下一部分。</p><p>给百姓修房子成为了可能,百姓感激谁当然要看是谁负责。</p><p>涉及到的是留名的事情,谁管着,百姓拿到好出,史书上必须记一笔。</p><p>李隆基看看这个,瞅瞅那个,没出声。</p><p>他同样察觉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