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经济发展地价变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给我安排一下,我家的土炕好像漏风,是烟囱的事情吗?”</p><p>长安工盟,一个人找到办事人员提要求。</p><p>“好的,我们这就给你安排。”接待员脸带着职业化的笑容记下情况。</p><p>“换成两年前,随便找几个人就修了,哪里还要跑到工盟来。今年大家都忙着赚钱,找别人就是耽误人家。”</p><p>过来找工盟干活的人说着找不到人的原因。</p><p>一场秋雨之后,所有的农活都干完,想种植大棚的人忙着找钱安排地。</p><p>不种大棚的人把冬小麦种下去,立即在李家庄子找个活儿。</p><p>包括老头老老太太,整天在家中用高粱秆子制作东西。</p><p>还有捡山货的人,组队山。</p><p>结果等到自己需要干活的时候想找个人帮忙,突然发现周围没有人了。</p><p>不止是一个家中土炕不好用的人找工盟,还有想换门板的、打一套家具的、房子刷浆的……</p><p>整个京兆府一下子让人感觉到人手紧张。</p><p>“到了明年,更多的东西会运往京兆府,尤其是活的牲畜了粮食、草料。”</p><p>一群人坐在天人间的包房中,看着外面走路速度都比平时快的人,姚崇给出一个结论。</p><p>“擦鞋的孩子竟然也有人雇着干活!”毕构见到一个人领着四个擦鞋的孩子在那走,摇摇头。</p><p>显然他不是让孩子们去他家给他擦鞋,除非他家的鞋特别多,要么是做鞋的。</p><p>定然是有什么活儿,孩子可以帮忙,给的工钱高,孩子们才愿意去。</p><p>“怀慎跑到李家庄子看病,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好。”张说感受到了一种气氛。</p><p>他发现李隆基对他们更关照了,与平时不同,事出反常啊。</p><p>宋璟吃个榛子:“京兆府的百姓收入高了,花销跟着来,户部收的商税多,日子好过。”</p><p>“物价也高了。”说到户部,毕构最有发言权。</p><p>他一直在派人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商品的价格数据,发现干果、肉的价格都涨了。</p><p>正如姚崇所说,明年会有更多的人和东西往京兆府送,尤其是长安城。</p><p>赚钱多,买东西就多,然后价格涨,商人们发现机会,从其他地方买东西运到这边卖。</p><p>卖的东西越多,户部收的税越多。</p><p>毕构认为照此发展下去,光是京兆府一地收的商税,就能比全大唐的租子高出来两倍。</p><p>到明年,洛阳也收,同时摊租入亩,两都足够支撑大唐对外使劲用兵了。</p><p>李家庄子,李成器与李易说着差不多的话。</p><p>“洛阳到长安的路况好,即便眼下黄河水浅,物资运输受到的影响也不大。”</p><p>李成器说着看向灞水对岸,那里有车队路过,有的直接过去,有的稍微停一下,到桥头喝免费的汤。</p><p>天冷了,喝口热乎的汤,进到城中即使一时间卸不了货,也能多坚持会儿。</p><p>“大哥你买地不?”李易说的似乎不是一件事儿。</p><p>“买地?买哪里的地?”李成器琢磨着问。</p><p>“码头了、蓝田县周围的了、皇庄面的了、渭南县的了。”李易说出来几个地方。</p><p>“盖庄子p>到明年,洛阳也收,同时摊租入亩,两都足够支撑大唐对外使劲用兵了。</p><p>李家庄子,李成器与李易说着差不多的话。</p><p>“洛阳到长安的路况好,即便眼下黄河水浅,物资运输受到的影响也不大。”</p><p>李成器说着看向灞水对岸,那里有车队路过,有的直接过去,有的稍微停一下,到桥头喝免费的汤。</p><p>天冷了,喝口热乎的汤,进到城中即使一时间卸不了货,也能多坚持会儿。</p><p>“大哥你买地不?”李易说的似乎不是一件事儿。</p><p>“买地?买哪里的地?”李成器琢磨着问。</p><p>“码头了、蓝田县周围的了、皇庄面的了、渭南县的了。”李易说出来几个地方。</p><p>“盖庄子?”李成器首先想到的就是庄子。</p><p>“修仓库,如果不想迁都,那么京兆府将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生产制造、物流中转中心。”</p><p>李易说到地皮的事情,现在长安的房价已经很高了。</p><p>但不够,还会更高,等陆路的丝绸之路重新打通,别处的货物运送到长安,长安再向西域运。</p><p>以前长安的地位始终不是特别高,吃不饭时,要去洛阳。</p><p>现在长安不用因缺粮跑到其他地方,商品周转就需要仓库。</p><p>当然,李易不会再买地了,至少不在京兆府买。</p><p>别的有钱商人保证能看到机会,李易给提个醒。</p><p>“百姓手的房子和地还会更值钱?官府的地也如此?”李成器思忖一番,发现问题了。</p><p>“官府的地不能随便卖,百姓的房子……”</p><p>李易说到此处顿住,想到了个事情。</p><p>怎么限制资本流入?当然是限制房子买卖。</p><p>如何限制房子买卖?给设个资格,比如说在长安生活工作多少年了……</p><p>他想出这个主意,又觉得不对。</p><p>京兆府还有许多空地,只要规划好,足够安置人口。</p><p>而且大唐是农耕时代,百姓不会为了到长安生活放弃自己家里的土地。</p><p>“百姓的房子不怕,别人想买,很贵。京兆府县里的房子和地是连在一起的,想买别人家的永业田,不是件容易的事情。”</p><p>李成器笑了,他对是否会有人到京兆府炒房不急,百姓一直住着的,把房子卖了去哪住?</p><p>他考虑的是另一件事情:“易弟,官府的地建成仓库,是不是可以租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