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路要修长鸽要养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听到李家庄子来人,张九龄顾不得吃饭,他站起身:“快,带我去见。”</p><p>他知道李家庄子是哪个李家庄子,若是别的李家庄子,说出来的应该是李家庄子谁谁谁。</p><p>庄子里可以有很多户人家,单指一个庄子,只有一处地方。</p><p>他朝着那边走,那边过来一大群人。</p><p>除了人,还有许多辆车,依旧是羽林飞骑保护。</p><p>“张公,我是庄子的二管事旬信,奉我家东主之命给修路送东西,另外还有要事相商。”</p><p>旬信过来了,东西比较多,人也多,需要一个能管住事儿的人带领。</p><p>“多谢李大夫,正好现在吃饭,今天为了庆祝路打通,专门炖的肉骨头。”</p><p>张九龄听到有修路的东西,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p><p>旁边的当地百姓围上来看热闹,灞水李家庄子的人来了,还有那么多辆车。</p><p>“我们带来了两万个栗子鸡的竹筒罐头,一千个手葫芦、三百个独轮车,还有五万缗的兑换券。”</p><p>旬信向周围的人喊,罐头是用来吃,手拉葫芦方便从山上往下吊运东西。</p><p>正好路刚通,还很狭窄,需要扩宽,人得上去凿石头壁。</p><p>独轮车等拼装上,比挑担子和扛杠子轻松,速度又快。</p><p>钱就无需说什么,这次居然有五万缗,可以买多少肉吃?</p><p>百姓们想到的是这个,张九龄却考虑到其他的问题。</p><p>“大家先吃饭,给李家庄子过来的人多盛肉骨头。”张九龄先招呼众人吃饭。</p><p>负责打饭的人专门给挑好的骨头,要肉多的,方便啃的。</p><p>其他人都觉得应该,而且还很不好意思。</p><p>据说灞水李家庄子的人顿顿吃好肉,吃羊肉都吃腻味了。</p><p>现在这点猪肉的骨头,人家看不上眼。</p><p>实际上他们想错了,庄户和羽林飞骑一路急赶,根本没吃上什么好的东西。</p><p>有的时候两三天吃不到一顿热乎饭,随便对付几口干巴饼或压缩饼干,喝河水、井水、泉水,对付。</p><p>有了热乎的骨头汤,还有米饭,一个个吃得那叫一个香啊。</p><p>张九龄与旬信挨着坐,两块大石头,一人一块,没有桌子和椅子。</p><p>“李大夫可是觉得只这一段路不够?”张九龄抓着一根骨头和旬信说话。</p><p>旬信刚扒拉一口骨头汤泡饭,嘴角还有个菜叶呢,他点头。</p><p>等嚼完咽下去,才出声:“韶州,从这里修道韶州,原来有路,再修宽一些。</p><p>修完这一段路,开始农忙,明年农闲,再把韶州到广州的路修起来。</p><p>此事张公来处理,定然比别人强,明年同一时间,从这里到洛阳的路分段开修。</p><p>需要过长江,只要连上长江,这条路的价值便大了。”</p><p>旬信复述着李易的话,陆路修通,就可以通过长江把各处地方的资源运到广州。</p><p>同样广州的码头货物除了走海路,也能在陆路上快速转运。</p><p>不然只在海边的地方装卸货物,还得是内陆向海边运。</p><p>张九龄轻轻点头,他就琢磨过,修现在的路用不上那么多的工具和钱。</p><p>从此地到韶州原来有路,可以通行。</p><p>看样子还不够,必须修得更平坦和更宽。</p&p><p>修完这一段路,开始农忙,明年农闲,再把韶州到广州的路修起来。</p><p>此事张公来处理,定然比别人强,明年同一时间,从这里到洛阳的路分段开修。</p><p>需要过长江,只要连上长江,这条路的价值便大了。”</p><p>旬信复述着李易的话,陆路修通,就可以通过长江把各处地方的资源运到广州。</p><p>同样广州的码头货物除了走海路,也能在陆路上快速转运。</p><p>不然只在海边的地方装卸货物,还得是内陆向海边运。</p><p>张九龄轻轻点头,他就琢磨过,修现在的路用不上那么多的工具和钱。</p><p>从此地到韶州原来有路,可以通行。</p><p>看样子还不够,必须修得更平坦和更宽。</p><p>“明年定然可以修好到广州的路。”张九龄也想让家乡富裕。</p><p>货物运来运去,家乡的人不用参与货物买卖,只需要提供吃食和睡觉的地方,就可以多赚钱了。</p><p>等吃了饭,百姓们根本不休息,直接干活,抢时间。</p><p>罐头先放到一边,工具拿过来,推车组装上。</p><p>把推车上面的带子往脖子上一挂,一个人可以轻松推着百斤的东西小跑起来。</p><p>手葫芦更是被找架子装上,准备上下一同施工。</p><p>李家庄子的其他人在羽林飞骑的陪同下,找当地的人购买东西。</p><p>来的时候有车,回去的时候车补能空这,需要装上货物。</p><p>等到了长江的地方用船送到对岸,可以在对岸就卖了,再从对岸购买东西,继续往北走。</p><p>走到洛阳那里,再卖一次,由洛阳买东西回长安。</p><p>一路边走边买卖,把路费赚回来,个别好的东西始终留在车上,在长安卖高价。</p><p>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来筹备,大家也不急。</p><p>旬信站在工地看了一会儿,与张九龄说:“听闻张公家中养鸽子?”</p><p>张九龄颔首:“是有飞奴。”</p><p>现在大唐有人养鸽子,有的是唤来唤去,有的可以远距离传递家书。</p><p>张九龄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给家中长辈送信,有条件的时候就用鸽子。</p><p>赶路的时候,若他带有鸽子,就可以把自己的情况告诉给长辈。</p><p>不过长辈没有办法把消息传给他。</p><p>有的记载说他和韩愈关系好,两个人尝试着用鸽子传消息,还给鸽子起了名字。</p><p>然后百里之外,让鸽子带纸条回家,鸽子再飞回来。</p><p>这个纯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