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干旱连续能多赚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看,我又从小易那里拿回来好东西了。”</p><p>毕构让跟班扛着两个竹子制作的百叶窗,没回自己的户部,直接跑到政事堂。</p><p>政事堂魏知古在,他以前不愿意来。</p><p>当过宰相的他,一回政事堂心情便不好,看到姚崇更难受。</p><p>现在习惯了,来就来呗,反正你姚崇说话没有外面那位管用。</p><p>你把我弄下去了,你自己就大权独揽了?</p><p>魏知古过来要钱,他知道李易买了华州和同州的地。</p><p>既然那里需要水,建水网吧。</p><p>工部负责,朝廷出钱,还能带动当地的经济。</p><p>毕构一进来,大家看他,看两个跟班各扛着的东西。</p><p>“隆择来了?”魏知古很热情,他需要钱来铺水网,顺便把两个附近州的庸和调给取消。</p><p>他看出来李易的打算了,决定帮忙。</p><p>京兆府取消了庸调,并没有减少收入,百姓们会找适合自己的活干。</p><p>朝廷在京兆府的整体收入因收税的原因提升了,这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模式。</p><p>魏知古承认自己无法一下子研究明白,他更承认李易不会坑大唐。</p><p>毕构警惕了,为什么称呼自己的字?你魏知古到政事堂作甚来了?</p><p>“啊。”毕构不冷不热地回一个字。</p><p>“隆择,我有个想法。”魏知古才不在乎毕构的态度呢,办正事重要。</p><p>“不要跟我说,我俩都是尚书。”毕构拒绝听。</p><p>“好,我去找李易说。”魏知古扭头,不想搭理毕构。</p><p>“知古啊,说说,只要户部能帮忙的定然要帮。”毕构妥协了。</p><p>不能叫魏知古去找李易,李易搞事全是大事。</p><p>“回头我去户部找你。”魏知古满意了。</p><p>“小易琢磨出来一个百叶窗,给诸位瞧瞧。”毕构开始介绍窗户。</p><p>挂起来,拉绳子,调整角度。</p><p>“可以遮阳,还能透风,白天没蚊子,把外面的纱窗拿下来,即便坐在窗户口,办公也不是那么热。”</p><p>毕构演示几遍,说出优点。</p><p>“小易心思确实巧。”卢怀慎还是习惯性夸李易,他知道东西出来,自己家很快会装。</p><p>他又股份在,棉花糖一直卖着,别人学去了,天人间棉花糖仍旧有收入。</p><p>更厉害的是,天人间跟他说了,有新产品要用他的分红重新投资,还是有股份。</p><p>“是奢侈品?”张说故意提到这个词。</p><p>“不是。”毕构瞬间失落,找个位置坐下,张说亲自给他倒茶。</p><p>“隆择,李易怎想起给你此物?”姚崇想问缘由。</p><p>“他庄子的逃户,不,叫外来务工者,给他干完了活儿,他重新安排,男的去造水泥,女的负责制作百叶窗。”</p><p>毕构总想说那些人是逃户,逃户不仅仅是贬义,还是有罪的。</p><p>李易不那么称呼,叫外来务工者,即便如此,李易还想改称呼。</p><p>他反感什么‘农民工’这样的词,建筑工人就建筑工人,怎么就非得和‘农民工’这个特殊的带有歧视性的词汇重合。</p><p>有的建筑工人不是农村户口。</p><p>外来务工者李易一样不怎么喜欢,他想称呼那些人为流动自由从业人员。</p><p>普查的时候,统计局都不会说农民工,而是固定人口和流动人口。</p><p>姚崇未理会称呼问题,他自己亲自操作一下百叶窗。</p><p>“好用,李易又给他们找到了新工作。李易户,不,叫外来务工者,给他干完了活儿,他重新安排,男的去造水泥,女的负责制作百叶窗。”</p><p>毕构总想说那些人是逃户,逃户不仅仅是贬义,还是有罪的。</p><p>李易不那么称呼,叫外来务工者,即便如此,李易还想改称呼。</p><p>他反感什么‘农民工’这样的词,建筑工人就建筑工人,怎么就非得和‘农民工’这个特殊的带有歧视性的词汇重合。</p><p>有的建筑工人不是农村户口。</p><p>外来务工者李易一样不怎么喜欢,他想称呼那些人为流动自由从业人员。</p><p>普查的时候,统计局都不会说农民工,而是固定人口和流动人口。</p><p>姚崇未理会称呼问题,他自己亲自操作一下百叶窗。</p><p>“好用,李易又给他们找到了新工作。李易说叫就业机会,东西应该不贵,好学。”</p><p>姚崇从没放弃学习,李易的新词汇和操作手法,他在了解。</p><p>没有田地的人,李易安排的是一种长期工作,指大规模。</p><p>有田地的人,李易通过李家庄子收购东西,给找短期的活儿。</p><p>给好多万人找事情做,同时李家庄子还能因此而赚钱,这才是最厉害的地方。</p><p>姚崇总是想,如果大唐每个州府有一个李易一样的人,吐蕃早给打没了。</p><p>还有契丹、渤海、突厥、大食,全是大唐的。</p><p>西南蛮是大唐的百姓,不会出意外。</p><p>“诸位可是想要?老夫找工盟学着做。”毕构决定大方一次,给大家买百叶窗。</p><p>“过两天李易就给了。”张说不着急,他习惯了,李家庄子有好东西,李易会给送一份。</p><p>“李易买了大片的地,终于消停了,制作百叶窗,很好,希望每隔几天,李易拿出来个小东西。”</p><p>卢怀慎算是祈祷了,李易只要不停地往外放东西,就没有大问题。</p><p>最可怕的是李易长时间没动静,等他有动静了,大家措手不及呀。</p><p>毕构收起东西离开,魏知古跟去,讨论在京兆府周围的地区布置水网的问题。</p><p>时间进入七月,在李易的日历,今年农历七月一日的时候,阳历是七月二十八。</p><p>天就是不下雨,田地多的人家雇佣人帮忙压水。</p><p>大水网还没修好,百姓把井周围的小水沟给修完善了。</p><p>孩子们不知道大人的愁,帮忙压井的时候还觉得很有意思。</p><p>尤其是没学堂的孩子,晚愿意跟大人在一起到井边玩耍。</p><p>工盟的钻井队伍从未停过,现在没有工部给钱。</p><p>工盟自愿帮百姓钻井,百姓们帮忙。</p><p>“易弟,今年旱得厉害。”李隆基嫌兴庆宫不舒服,王皇后带孩子睡觉了,他找个其他女人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