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学子自愿商品备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摸奖了,十钱摸一次,是诉讼基金,大家以后想打官司没有钱,基金给出钱找讼师。”</p><p>默啜的死讯鸿胪寺那里还不知道的时候,李家庄子行动了起来。</p><p>京兆府所有的地方放了摸奖的箱子。</p><p>一般的奖品是一块肥皂、几块腐乳、一盒蚊香</p><p>然后那十钱两年之后再还给摸奖的人。</p><p>相当于摸奖的人用十钱的利息买一些东西,划算。</p><p>李家庄子会用这笔基金的钱进行投资,谁想打官司李家庄子帮忙找讼师。</p><p>李家庄子一共放出来一千个箱子,每个箱子中两千个纸条。</p><p>二百万个纸条,全部卖掉,可得钱两万缗。</p><p>许多人一次摸一缗的,有钱,他们发现不赔,得到一堆生活用品。</p><p>刑部的官员们紧张了,京兆府打官司的人显然会增加。</p><p>正常有什么纠纷,长安城中的每坊的坊长会调解,大家不用非去衙门。</p><p>县里的情况更好办,一个村子找村正调解。</p><p>百姓们没钱打官司,求人写一个讼书还不一定专业。</p><p>现在好了,有什么问题,直接找李家庄子安排的人手。</p><p>李家庄子在买房子,每一个县买一个房子,带院落的。</p><p>长安城中也买两个房子,在东西两市左近。</p><p>准备用来安置讼师,震慑的是有势力的人家,再想通过各种手段欺负老实人,老实人会找讼师,讼师可不老实。</p><p>讼师的人选,自然是居住在外来务工者房子里的那些个没考上的学子。</p><p>一大群学子被喊到李家庄子的大广场上,李易拿个喇叭。</p><p>“就算是考上了,当官,在吏部的免试中,一样会要求你们答一道判题。”</p><p>李易先说考科举的过程。</p><p>学子们交头接耳,不明白今天被找过来是干什么。</p><p>“诉讼基金成立了,缺少人手,本着自愿原则,有没有不想去帮助百姓解决困难的人?请举手。”</p><p>李易说出来他找一群人过来的目的了。</p><p>学子们面面相觑,他们不想当讼师,讼师这个活儿不是好人干的。</p><p>有人刚要举手,李易的声音又响起。</p><p>“诸位不要有顾虑,凭本心,放心地举起手,我这人绝对不会报复,不能说因为你不想帮百姓,就说你当不了好官。”</p><p>差点举手的学子吓一哆嗦,好悬,多亏没把手举起来。</p><p>“果然都是一心为民的人,令李某钦佩不已。接下来,大家报名,有工钱,一天一人五十钱。”</p><p>李易说出来高工资,学子们需要买纸和蜡烛学习。</p><p>墨倒是好办,李家庄子把没制作成墨锭的墨汁免费送。</p><p>学子们听到工钱那么高,心里好受多了,不就是干讼师么,明年还能考科举。</p><p>这个不走衙门的讼师渠道,不算是职业,是帮忙,免费,不要钱的那种。</p><p>学子们到旁边的地方登记,先领一缗预支的钱,去每个县的人选出个头头,掌管一笔办公资金。</p><p>第一批的学子们带着行李,乘马车前往各地。</p><p>其他的学子等着,一个月一轮换,赚那五十钱。</p><p>顺便可以在帮工的地方假公济私地学习,有办公用纸。</p><p>皇城中,宋璟在忙碌。</p><p>毕构回来当户部尚书,李易给送的礼是税收。</p><p>宋璟回来当刑部尚书,李易给的礼物是讼师。是好办,李家庄子把没制作成墨锭的墨汁免费送。</p><p>学子们听到工钱那么高,心里好受多了,不就是干讼师么,明年还能考科举。</p><p>这个不走衙门的讼师渠道,不算是职业,是帮忙,免费,不要钱的那种。</p><p>学子们到旁边的地方登记,先领一缗预支的钱,去每个县的人选出个头头,掌管一笔办公资金。</p><p>第一批的学子们带着行李,乘马车前往各地。</p><p>其他的学子等着,一个月一轮换,赚那五十钱。</p><p>顺便可以在帮工的地方假公济私地学习,有办公用纸。</p><p>皇城中,宋璟在忙碌。</p><p>毕构回来当户部尚书,李易给送的礼是税收。</p><p>宋璟回来当刑部尚书,李易给的礼物是讼师。</p><p>把活给他们安排好了,谁都别想闲着。</p><p>宋璟干活呢,李隆基背个手,溜达进来。</p><p>“陛下。”“陛下!”其他人连忙问候。</p><p>宋璟抬头、起身:“陛下来了。”</p><p>“身体怎么样?”李隆基关心。</p><p>“胃肠道不怎么好,今年和明年再养两天,定然可以调整过来,李大夫医术好。”</p><p>宋璟对于不用吃泻药的事情很感谢李易,太医有手段,就是用起来难受。</p><p>“刑事无小事,百姓指望着有人帮着讨个公道。李易把讼师的事情办了,刑部初期会忙。”</p><p>李隆基对宋璟进行勉励。</p><p>宋璟泡好茶断过来:“陛下所言极是,讼师出,百姓有之前旧事要重提,等处理完毕,别人会有所收敛。”</p><p>“一些归刑部管的犯了小错的小官小吏,看看不严重的,列个名单。”</p><p>李隆基吩咐一个事情。</p><p>“臣遵口谕。”宋璟听懂了,陛下要大赦。</p><p>李隆基喝一口茶水,准备离开。</p><p>宋璟赶紧出声:“臣僭越一句,突厥默啜死,突厥内乱,当趁此时机分化削弱。”</p><p>“朕知道,此事李易在管,他忍着多日不动,原来在等默啜之死。”</p><p>李隆基扔下一句话,背着手又走了。</p><p>宋璟很想再问李隆基,李易怎么知道那谁会死?能掐会算?</p><p>昨天他问李易,李易说做梦梦到的,这话</p><p>晚上,李隆基一家三口到李家庄子。</p><p>庄子里在忙,打包货物,装箱子的、放袋子的。</p><p>肥皂、香皂、花露水、甘油等屋,自然不会少了煤油灯与暖水瓶。</p><p>这个也保修保换,价钱稍微贵一点,要加运费。</p><p>煤油灯算二百缗,暖水瓶是四百缗。</p>&l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