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不缺人才缺机会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五月八日,天气晴朗,一大早的,几百个吏部新授的县令出现在含元殿。</p><p>他们很激动,有的人不愿意当小官,他们觉得可以。</p><p>李隆基在面坐着,先接受了县令们的礼。</p><p>他缓缓开口:“诸卿皆为大唐之基,诸卿所在,必有所安;诸卿所为,必有所抚。</p><p>地方百姓教化、生计,俱在诸卿之身,朕今日想看看,诸卿若要安民,可出何策。”</p><p>太监们把李隆基的话喊出去。</p><p>其他的宫女端着文房四宝到一个个新授县令的小桌子面前,把文房四宝放下。</p><p>再帮忙铺开纸、润笔、研墨。</p><p>县令们明白了,让现在写安民策。</p><p>有的县令接过笔,低头写起来,有的身在颤手在抖,握着笔迟迟不能落下。</p><p>在含元殿的吏部官员们擦汗,天热呀,一大早的就热。</p><p>姚崇冷着个脸,目光在一个个县令身扫视。</p><p>陛下显然是有目的,不会开玩笑,那几个始终不写字的是什么意思?</p><p>“问,为何不写。”李隆基出声。</p><p>有太监跑过去,看一眼桌子的名字,问道:“谢云县令,陛下问你为何不写。”</p><p>‘啪嗒’这个谢云手的毛笔掉落在纸,一片地方黑了。</p><p>他跪下:“臣,臣不会写字。”</p><p>另外几个情况差不多,有的说识字少,有的说想不出来怎么写。</p><p>李隆基把喇叭拿出来:“好,朕的好县令,还有不识字之人,其他识字的,朕看你等写出来什么?”</p><p>他等着,安民策是地方官的基础,不属于高深的学问。</p><p>就像李易那时新被安排到县令位置的官员一样,问你准备怎么教导民众啊,官员开始哇啦哇啦说。</p><p>基本功啊,连这个都不会,吏部怎么选的人?</p><p>吏部官员们现在是汗如雨下,衣服后面湿透了。</p><p>被陛下给当成逮到,怎么办?再现等,挺急的。</p><p>等了足足半个时辰,有的官员还在那写呢,一共没写出一百个字。</p><p>“吏部的诸卿,自己去看,好的给朕呈来。”李隆基继续拿喇叭喊。</p><p>吏部的官员跑过去,挨个看,好在他们没有不认识字的。</p><p>有的看着,恨不能把新县令踹死。</p><p>晚的时候,李隆基闷闷不乐地和老婆孩子到李家庄子。</p><p>他喝一口酒:“易弟,今天陛下在含元殿让新授县令写安民策,你猜结果如何?”</p><p>“有人不会写字?”李易一副我猜的样子说。</p><p>“对,居然不会写字,还不如你庄子的庄户。”</p><p>李隆基说着夹起菜,筷子轻微颤抖,显然是气的。</p><p>“我庄子的庄户,现在也不会写安民策,不过几个管事想来能写,平时他们要管着人手,能说会道。”</p><p>李易笑了笑,给两个人又满酒。</p><p>“怎会如此?”李隆基想不通。</p><p>“其实吧,不会写字的人,不一定当不好县令。</p><p>让他们写,他们写不出来,让他们说,他们能说出来。</p><p>村正有许多同样不识字,却能把村子管理好。</p><p>不识字的县令,或认字少的县令,只要有人帮他们写,他们在一些情况下,能把县里的事情给做好。”</p><p>李易没一杆子打死,理论,县居然不会写字,还不如你庄子的庄户。”</p><p>李隆基说着夹起菜,筷子轻微颤抖,显然是气的。</p><p>“我庄子的庄户,现在也不会写安民策,不过几个管事想来能写,平时他们要管着人手,能说会道。”</p><p>李易笑了笑,给两个人又满酒。</p><p>“怎会如此?”李隆基想不通。</p><p>“其实吧,不会写字的人,不一定当不好县令。</p><p>让他们写,他们写不出来,让他们说,他们能说出来。</p><p>村正有许多同样不识字,却能把村子管理好。</p><p>不识字的县令,或认字少的县令,只要有人帮他们写,他们在一些情况下,能把县里的事情给做好。”</p><p>李易没一杆子打死,理论,县令必须会写安民策,包含了识字在内。</p><p>他那时有的大字不识一个的自然村村长,村子管理的挺好。</p><p>当然,之后就没有了,需要看文件,不认识字怎么行。</p><p>“吏部必须有官员被收拾。”李隆基已经有了人选,谁负责的就收拾谁。</p><p>不过不会杀掉,会弄到下面的州当刺史。</p><p>由此就说明,大唐如今还是缺少官员,顶不来,每年的科举人才不够用。</p><p>李易想到了这个问题:“三哥,等字典出来,更多的人学会了拼音,科举考试的时候放宽一点,就好了。”</p><p>“怎么放宽?”李隆基没继续盯着县令的事情。</p><p>“现在考试是进士科出五道时务策、五道填空、一道额外的诗或赋,各答错两道,就算是没考。</p><p>可以变成考五十道填空题、五十道选择题,还有论述题,名词解释题等等。</p><p>考得多了,每道题给几分,总分够了,也给个官当一当。</p><p>眼下是不少学子因为考不科举,而不知道怎么办,有的去教书了,有的整日里写诗。</p><p>考不科举,不一定就说明他们没有治理地方的想法和能力。”</p><p>李易从另一个方面说,考不公务员的,不代表管理不好企业。</p><p>他们只是不擅长那种考试模式,若是考一考其他方面,给个小官,说不定会有意外惊喜。</p><p>“如此可行?”李隆基没试过。</p><p>“庄子的管事宋德,他就考了几次科举都失败了,你看他现在,能说他比谁差?”</p><p>李易有现成的例子,宋德。</p><p>宋德其实今年可以考科举,而且还很有可能考。</p><p>宋德不考,他算是看透了。</p><p>他每天管着这个、管着那个,整个庄子大部分事情李易放手。</p><p>宋德不仅仅自己管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