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江左近有他矿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找到了,找到了。”</p><p>毕构纠结被李易算计的时候,魏知古叫喊着跑过来。</p><p>他身后跟着四个人,这些人满身的灰,头发粘连在一起,脸上看不出原来的颜色。</p><p>“找到了,隆择也在?快,拿过来,给他们看看。”</p><p>魏知古看一圈人,向后招招手。</p><p>四个人上前,其中一个把一个大茄子那么大的东西放在桌子上,发动咚的一声动静。</p><p>“矿,看,这个是矿石。”魏知古指着桌子上的东西说。</p><p>“金矿?”张说看到了矿石上的黄色。</p><p>“黄铁矿,没有金子。”送上东西的人声音沙哑地介绍。</p><p>“当涂县的铁矿?”毕构反应过来。</p><p>两个铁矿位置李易跟他说,一个距离近,已经开采出不少矿石。</p><p>另一个远,在江南道一片。</p><p>“是。”另一个过来的人使劲点头。</p><p>“先喝口水,坐下。”</p><p>姚崇起身,把四个人按着坐下,旁边的人给端来茶水。</p><p>四个人确实渴了,端起来一口喝下去。</p><p>卢怀慎又帮着续上水,四个人稍微吹吹,忍着烫吸溜。</p><p>“来人,把你们凉了的没喝的水送过来,给四位喝。”姚崇吩咐。</p><p>政事堂其他‘办公室’的人把水端过来。</p><p>四个人接连着喝,一人能喝下去将近两升的水,才不去碰碗。</p><p>魏知古一拍自己的大腿:“都怪我太着急,没在工部给水喝。”</p><p>四个人对他笑笑,送上矿石的人抬袖子擦擦汗,脸上就花了。</p><p>“那里有许多矿石,能直接挖,不少矿石中的铁多,看山的大小,够采个几十年啊。”</p><p>此人说起矿的时候,露出开心的样子。</p><p>并不知道马鞍山铁矿储量的他觉得才几十年已经算多的了。</p><p>“好哇,路可是好走?”姚崇也认为几十年可以。</p><p>“修一条路下去,有长江,几十里路到江边,只要采了石头能够运出来。”探矿的人用手比划着距离。</p><p>“好,只要距离江边近,用船运往各处便容易许多。”</p><p>姚崇给自己倒杯水,看着水在那沉思。</p><p>毕构看一眼桌子上的矿石,抱起来,匆匆跑出去。</p><p>出门找到自己的跟班:“抱着,跟上。”</p><p>不长时间,他又跑到考场外面。</p><p>“小易,你看,你说的铁矿现在找到好矿石了,他们说能开采几十年。”</p><p>毕构让李易看跟班抱着的石头。</p><p>“几十年?那咱大唐的工业体系要上天啊,至少采矿技术超绝。”</p><p>李易对几十年的说法坚决不认同,开什么玩笑。</p><p>马鞍山的铁矿,凭大唐的能力,二百年也采不完,除非以后科技发展得更厉害。</p><p>“可以采更久?”毕构听出来李易话中的意思。</p><p>他又坐下:“距离大江几十里,修路,把石头开采后运到别的地方冶炼。”</p><p>“老毕,铁矿下面的芜湖地方有煤矿,铁矿的地方有个小煤矿,不好用。”</p><p>李易见找到铁矿了,顺便把煤矿说出来。</p><p>芜湖煤矿一大堆,品质还凑合,不能都跟抚顺煤矿比。</p><p>毕构仔细打量李易,从各个角度看。</p><p>“小易,照你的说法,岂不是在当地即可炼铁?然后走水路运往各地。”</p>&l;/p><p>李易对几十年的说法坚决不认同,开什么玩笑。</p><p>马鞍山的铁矿,凭大唐的能力,二百年也采不完,除非以后科技发展得更厉害。</p><p>“可以采更久?”毕构听出来李易话中的意思。</p><p>他又坐下:“距离大江几十里,修路,把石头开采后运到别的地方冶炼。”</p><p>“老毕,铁矿下面的芜湖地方有煤矿,铁矿的地方有个小煤矿,不好用。”</p><p>李易见找到铁矿了,顺便把煤矿说出来。</p><p>芜湖煤矿一大堆,品质还凑合,不能都跟抚顺煤矿比。</p><p>毕构仔细打量李易,从各个角度看。</p><p>“小易,照你的说法,岂不是在当地即可炼铁?然后走水路运往各地。”</p><p>“不需要精炼,把铁矿石炼制成粗坯,再运到各个地方进行深加工。”李易给出提议。</p><p>“为何不在当地直接加工好?”毕构有问题。</p><p>“促进大唐多地的冶炼技术发展,培养更多的冶炼技术工匠,往后大唐扩张到西南那里,我给朝廷一个大铁矿。”</p><p>李易在说攀枝花,另外内蒙古的那个也行,突厥占着呢。</p><p>“必须要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否则只在那里……我起名叫马鞍山,只在当地不行,会形成帮派。”</p><p>李易说出当地铁矿一直好好冶炼,用当地的煤、当地的铁矿石。</p><p>最后的结果是马鞍山铁帮形成,可以和当地官府对抗了。</p><p>就如以后的盐帮,什么官员过去都废,杀一批,还有一批。</p><p>利益摆着,从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p><p>“小易你思虑周全,正该如此。”毕构认可。</p><p>他看到的是现在的工盟、衣盟,为什么都是三个,三足鼎立,才不会一家独大。</p><p>还有平康坊成立的一堆表演团队,互相竞争。</p><p>他们渗透官府,官府利用他们,比起当初强了许多,阴暗的东西在减少。</p><p>而这个主意,也是面前的小易所出。</p><p>“现在的运输队伍,你李家庄子一家独大。”毕构调过头开始指责李易。</p><p>“往后的京兆府小船队,同样我家独大,兑换券还只是我家发行呢。”</p><p>李易接受指责,却不改变。</p><p>“今年考试的题你想看看不?试着答一下?”</p><p>毕构见指责李易没效果,换个事情说。</p><p>他又不能把李易如何了,户部想罗列个罪名,问问京兆府的百姓答不答应?</p><p>有多少人指望着李家庄子多个活路,就有多少人能上万民书状告户部。</p><p>不说旁的,李家庄子不收茶叶,同时在报纸上说一句:因户部逼迫太狠,庄子无力收茶。</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