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玻璃杯水彩虹题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这根本就是强人所难。”</p><p>一月十二日,还差三天是上元节。</p><p>鸿胪寺中伊辛巴、伯讹等人在努力着,他们的面前有一个玻璃杯,玻璃杯放着半杯水。</p><p>李易顺手给出了一道题,送来一个玻璃被和半杯水。</p><p>要求吐蕃人只能用这两样东西弄出来彩虹,不然就先赔钱,赔两千五百匹马,少一匹都不行。</p><p>吐蕃人开始尝试,对着太阳换角度,可是就是出不来彩虹。</p><p>“往里面滴几滴油试试?”有吐蕃人提议。</p><p>“只能用玻璃杯和这半杯水,其他的东西不可以用。这个怎么可能?”伊辛巴郁闷着呢。</p><p>比试还未开始,李易那边随手扔个东西和题目过来,自己这群人就没办法。</p><p>“攻心之策,我觉得根本不可能,他故意这样,是要告诉我们,比试的题比这个还难,让我们自己退缩。”</p><p>又一个吐蕃使臣猜测着说道。</p><p>“两千五百匹马,是上次突厥刺杀失败的赔偿,是不是说,只要有两千五百匹马就可以刺杀他一次,失败了赔他马?”</p><p>“军马,两千五百匹没阉割的军马。”</p><p>“上哪找去?还要求我们派二百个人过来当人质,他就是不想比。”</p><p>“半杯水究竟能不能看到彩虹?”</p><p>“还说等人到来之前,可以用钱跟他比一下,他也出钱。”</p><p>“我们的题不能随便拿出来,不如自己想一些题,专门为了换技术的题用出来,他仅仅是赔钱。”</p><p>吐蕃人闹心了,说什么的都有,半杯水看彩虹却看不到。</p><p>关键是他们知道李易生气了,开始出手,有突厥等蕃邦的人之前的操作,要马似乎顺理成章。</p><p>“问问他,看看换成其他的马和牛等牲畜行不行,若行,我们拿出钱来在长安买。”</p><p>伊辛巴为了整体计划和生命着想,决定妥协一下。</p><p>他恨死那些个自作主张的人了,为什么不都死了?还被活捉了三十四个人。</p><p>大唐人,尤其是长安的百姓,他们在等待今年的花灯。</p><p>二十个县参与大棚种植合作的百姓有了钱,他们在各自的县里组成个小队伍,要来长安看热闹。</p><p>落脚的地方选择张家村子,一辆辆车赶来,穿上新衣服的原来的穷苦人,脸上带着喜色和一丝胆怯。</p><p>曾经没钱的他们是不敢来长安的,别看有的县距离长安不足百里。</p><p>一到张家村子,找好地方,他们先从行李中取出两个牌位,一个是皇帝李隆基的,一个是李易的。</p><p>把牌位摆好,再点燃两根草香。</p><p>看着香升起来,他们觉得做完了一件最重要的事。</p><p>张家村子的人看了觉得十分亲切,因为他们每天也给李易和陛下上香。</p><p>“今年不进长安过十五,护卫们太忙。”李易在布置庄子上过节的东西。</p><p>他不敢进长安,像去年的带孩子过去,万一有人铤而走险,最后把人杀了,也没用。</p><p>既然不能去城里,他把之前用过一次的水幕装置拿出来。</p><p>长安的灯景再华丽,把一个楼变成灯楼,也比不上水幕装置。</p><p>馨研大家们前两天过来的,在庄子中彩排。</p><p>别的南曲大家希望上皇城表演,她们却知道李家庄子的演出才重要。</p><p>见安排得差不多了,李易找到二百二十个同位摆好,再点燃两根草香。</p><p>看着香升起来,他们觉得做完了一件最重要的事。</p><p>张家村子的人看了觉得十分亲切,因为他们每天也给李易和陛下上香。</p><p>“今年不进长安过十五,护卫们太忙。”李易在布置庄子上过节的东西。</p><p>他不敢进长安,像去年的带孩子过去,万一有人铤而走险,最后把人杀了,也没用。</p><p>既然不能去城里,他把之前用过一次的水幕装置拿出来。</p><p>长安的灯景再华丽,把一个楼变成灯楼,也比不上水幕装置。</p><p>馨研大家们前两天过来的,在庄子中彩排。</p><p>别的南曲大家希望上皇城表演,她们却知道李家庄子的演出才重要。</p><p>见安排得差不多了,李易找到二百二十个同样在各自排练的学子。</p><p>“给你们出一个题,不准外传,比如说科举考试,今年考什么呢?不考诗的话,考赋。</p><p>现在年景好,大家都高兴,所以就是丹甑赋,练一练这个,别互相之间都一样。”</p><p>李易说出来一个赋的名字。</p><p>丹甑赋中的丹甑二字是丰年的意思,以丹甑为题作赋,韵上有要求了。</p><p>丹甑赋的韵必须是国有丰年,先写国字的韵,接着是有字的,一直到丰和年。</p><p>他不知道对还是不对,反正资料上显示,七一六年的甲第头名叫范崇凯。</p><p>而范崇凯在科举考试的时候,答的题是丹甑赋。</p><p>后来等着李隆基在开元八年修建花萼相辉楼后,范崇凯还写了一个花萼楼赋。</p><p>说是怎么怎么个好,如何如何厉害,天下第一赋,跟张若虚的孤篇盖全唐一样牛逼。</p><p>只是李易查资料没查到,他估计也不会再有花萼相辉楼。</p><p>花萼相辉楼是李隆基为了见识兄弟们在兴庆宫角落修建的,从楼上能看到五王府。</p><p>不出意外,今年科举是丹甑赋,时务策就不一样。</p><p>“你们再想一想收商税的事情、李家庄子与契丹搞的经济、文化交流的事情、水军发展的事情、军事改革推动先进军械的事情。</p><p>吐蕃那里随便了解一下就行,没什么用,去年就考了,不能年年考。”</p><p>李易又说了一番话,转身找事情做。</p><p>学子们的眼睛亮了,来了,这就来了。</p><p>去年就是李东主给四十二个前辈开的小灶,今年还有两个月要科举,题给了。</p><p>等着过完十五,赶紧练。</p><p>可惜李东主没给出来需要背诵默写的题,要是也给了该多好。</p><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