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棉花田边连锁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摘棉花了,摘棉花了。”一早上,宋德喊人干活。</p><p>阴历七月十五的时候,天气好,长安的棉花会开花。</p><p>一直摘下去,可以摘到九月,陆续开花。</p><p>现在挑大的棉球摘,用来制作卫生巾。</p><p>给大家们的四千缗,她们又给送回来,要求买香皂、化妆品和卫生巾。</p><p>她们给整个平康坊的姑娘们买,免费用那么长时间,主动要求花钱。</p><p>制作卫生巾需要棉花,今年李易种的面积大,可以多做几床被子了。</p><p>张家村子的人早早跑过来帮忙,夏天的旅游业,他们赚了不少钱。</p><p>主要是长安有钱的人把孩子带过来,让他们帮忙看着,安全、放心。</p><p>另外是从外面赶到长安的人,其他各个县都在搞这个旅游,以前也提供食宿。</p><p>不过这回比较统一,大家按照要求来。</p><p>张家村子的服务最好,乘船过来的人和走陆路到此的人,在路上会听到别人说张家村子。</p><p>李易管着他们的账,今年他们要盖很多大棚,自己忙不过来,雇人干活。</p><p>张家村子的大人一样在学习认字和写字,包括外来务工者。</p><p>外来务工者的房子再有半个月能住进去,正装修中。</p><p>他们已经登记完了,跟李家庄子的人登记的,准备入籍,不当黑户了。</p><p>该交的租庸他们交,调的话,拿钱补,才不给官府干活呢。</p><p>“易弟,今年我那个庄子种的棉花也不少,三锭脚纺车我多造了,你要不要?”</p><p>李成器站在李易的身边,一起看大家摘棉花。</p><p>“不要,我庄子今年用水力大纺车,纺麻、丝。</p><p>棉的话不怎么好用,但我有另一种,同时上六十个锭。</p><p>可惜棉花少,不然我还能上新的水力纺棉花的设备,一次几百个锭。”</p><p>李易看着大家干活,笑着与李成器说。</p><p>他要上的大水力纺车,可以针对麻和蚕丝,棉花不行。</p><p>棉花他改造珍妮机,由手动边脚踏,然后留下手动的图纸,供别人学。</p><p>设计的是六十个锭,别人愿意增加那随意。</p><p>纺棉花的大水力车,是卷轴纺纱机,这个设备好,不过他不想马上拿出来。</p><p>换个朝代的话,他拿出来这样的设备,会出问题,大家都要去种麻、养蚕了。</p><p>唐朝没事,一直就种着麻、养着蚕。</p><p>关键的是粮食,百姓又不傻,桑麻解决了上交的问题,能多出来就卖了赚点钱,没有多的就拉倒。</p><p>像单独一家的,还是喜欢脚踏的三锭车,几十个锭的用不上,纺一纺,没了。</p><p>“易弟,那东西普通百姓用不上,他们的麻和丝少。”李成器思维活跃,想到问题。</p><p>“我拿出来这个多锭的东西,是为以此行中的商人们提供帮助。</p><p>我的兑换券拿出来了,绢帛自然要降低价格,作为货币的作用失去了。</p><p>这样可让更多的人穿和用,价钱便宜,以前没办法,现在就能买。</p><p>朝廷收上来,也会给更多的将士制作衣服。</p><p>绢帛价值低,在这行业的商人难受,帮他们平衡一下。”</p><p>李易提到的是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构变换,纸币不是那么好拿出来的,它冲击别的货币体系。</p><p>李成器不看别人摘棉球了,他看李易。</p><p>自己这个便宜弟弟,居然在拿出纸币的时候便开始考虑其他t;/p><p>“易弟,那东西普通百姓用不上,他们的麻和丝少。”李成器思维活跃,想到问题。</p><p>“我拿出来这个多锭的东西,是为以此行中的商人们提供帮助。</p><p>我的兑换券拿出来了,绢帛自然要降低价格,作为货币的作用失去了。</p><p>这样可让更多的人穿和用,价钱便宜,以前没办法,现在就能买。</p><p>朝廷收上来,也会给更多的将士制作衣服。</p><p>绢帛价值低,在这行业的商人难受,帮他们平衡一下。”</p><p>李易提到的是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构变换,纸币不是那么好拿出来的,它冲击别的货币体系。</p><p>李成器不看别人摘棉球了,他看李易。</p><p>自己这个便宜弟弟,居然在拿出纸币的时候便开始考虑其他的事情。</p><p>对呀,纸币出现,大量的绢帛怎么办?自然是便宜了,然后百姓买来穿。</p><p>专门生产绢帛的商人受损失,他们必须有新的工具才能找补回来。</p><p>大家都木有想到哇!还好易弟帮忙了,得跟三弟说,叫上宰相开会。</p><p>李家庄子的兑换券印出来的多了,绢帛不值钱,有绢帛的</p><p>李成器想到了自己的衣盟,赶紧不进货了,把衣服卖出去,砸在手中会赔钱。</p><p>李成器想衣盟的事情,李易在那继续说。</p><p>“损失最大的不是普通百姓,百姓手上能有多少钱,他们更愿意换粮食,然后攒铜钱。</p><p>之前有富户囤积铜钱和绢帛,哦,粮食他们一样囤积,像松鼠似的。</p><p>绢帛便宜了,他们损失大。好在兑换券要流行到全大唐,需要个两三年。</p><p>我要多赚钱,不然不能继续印,这段时间是缓和期。</p><p>朝廷无所谓赔不赔,朝廷拿绢帛用。</p><p>不想要那么多绢帛,百姓家中的桑田可以取消了,百姓用来种粮食,朝廷多收粮食。”</p><p>李成器听完,不想着自己的衣盟了,衣盟无非是一群成衣铺子。</p><p>易弟说出来的是天下大事,或许在易弟眼中,什么工盟、衣盟,都是无所谓的。</p><p>“易弟,你怎么赚到那么许多钱?富可敌国才行,你又总往外花钱。</p><p>你扔出来的钱,现在有数的已经超过四十万缗了,你总捐给悲田坊钱,还补贴穷人药钱。</p><p>加上二十五万缗给学子和修路,修通往蜀地的官道,四十万缗啊。”</p><p>李成器说起这个数字,心虚,多少家族一代代赚不到的钱,易弟说扔就扔。</p><p>“有许多种办法,只是我不能自己一个人作,要拉上朝廷,不然以后朝廷怎么发行货币?</p><p>我以李家庄子的财富和技术当抵押,纸币制造出来,大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