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报纸行业谁支边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灞水的码头热闹起来,从长安各处地方赶来的人在买韭菜花。</p><p>从登州来的韭菜花便宜,报纸上都说了。</p><p>百姓们纳闷,那里咋那么多韭菜花?比自己用韭菜花和盐制作的还便宜。</p><p>连另外县中的酱菜铺子都带着大桶跑过来买,算是进货,不自己做。</p><p>“果然开始打广告了。”姚崇拿着今天的报纸,看那一条广告。</p><p>卢怀慎心情很好:“不然总搭钱,李家庄子再有钱也不够搭,李家庄子可不能倒。”</p><p>“看这里,用文字教拼音,六十三个字母组合,为何不选出来六十三个字?”</p><p>张说看到了报纸上在教汉语拼音,觉得那些个字母学着费劲。</p><p>“管他是什么能用即可,记账时候也有另外的字,估计李易熟悉此字母。”姚崇说一句。</p><p>“是让识字的人先学,再教给不识字的人。</p><p>总是有人愿意教,如此往后的报纸上估计会带着注音。</p><p>只要把拼音学会,百姓便能在读报纸的时候学会更多的字。</p><p>好算计,报纸价钱低,百姓买了学。</p><p>报纸打广告,用广告费来补上印报纸赔的钱。”</p><p>卢怀慎分析着,并且继续想。</p><p>张说抖了抖报纸:“等百姓大多数识字,往后谁再想造谣,可就难了。”</p><p>“报纸,是一把刀。”姚崇总结。</p><p>之前他们就想到在报纸上写什么事情,传播得快。</p><p>如今看还能教识字,买报纸的人就更多,而且报纸只印一面,另一面能够用来写字。</p><p>“老夫想不通的是,报纸一张上能写的字有数,买的人多,广告费能赚回来赔进去的钱?”</p><p>卢怀慎一时间钻牛角尖了,仍旧担忧李易赔钱。</p><p>张说笑两声:“可以一份报纸两张、三张,张张打广告。</p><p>造纸的技术在提高,蓝田县有石头能够用来造纸。</p><p>待开采多了,纸张成本下降,广告数量增加,不但不赔钱,还能赚钱。”</p><p>“正是,只不晓得京兆府外怎般施为。他那东西宋王说了,用铜制,一套下来需大量的铜。”</p><p>姚崇此刻不想找李易的毛病,他觉得报纸好用,可以告诉百姓什么该作,什么不该作。</p><p>三个人为李易操心的时候,李家庄子的工坊正在用油磙子蘸了油在写了字的蜡纸上印刷。</p><p>蜡不是石蜡,这边没有那么多的石油,露天就能挖的那种石油。</p><p>李易想要用土法炼油都做不到,土法炼油,石蜡油是副产品,按照不同温度蒸馏石油后产生的。</p><p>现在使用的蜡是虫子的蜡,叫白蜡虫。</p><p>把白蜡虫放到白蜡杆树上,虫子会在上面生长,分泌出来虫白蜡。</p><p>虫白蜡有许多用途,包括当药用。</p><p>把蜡和纸在一起处理,制作出蜡纸,用金属笔写了字后,字的地方就没有了蜡。</p><p>蘸了油墨的辊子在上面一滚,墨透过去印在纸上。</p><p>优点是方便,缺点是操作不熟练的话,印一印那张蜡纸就坏了。</p><p>李易站在旁边看工匠操作:“需要找人专门练习写蜡纸字,毛笔的习惯得改。”</p><p>李易眼下愁人手,把什么人派到各个地方?在那里了解当地情况。</p><p>能传递消息,同时接到固定内容的信息制作报纸。</p><p>晚上吃饭的时候,李易与李隆基、李成器提起。</p><p>“要安排放心的人出去,外来务工者lt;p>把白蜡虫放到白蜡杆树上,虫子会在上面生长,分泌出来虫白蜡。</p><p>虫白蜡有许多用途,包括当药用。</p><p>把蜡和纸在一起处理,制作出蜡纸,用金属笔写了字后,字的地方就没有了蜡。</p><p>蘸了油墨的辊子在上面一滚,墨透过去印在纸上。</p><p>优点是方便,缺点是操作不熟练的话,印一印那张蜡纸就坏了。</p><p>李易站在旁边看工匠操作:“需要找人专门练习写蜡纸字,毛笔的习惯得改。”</p><p>李易眼下愁人手,把什么人派到各个地方?在那里了解当地情况。</p><p>能传递消息,同时接到固定内容的信息制作报纸。</p><p>晚上吃饭的时候,李易与李隆基、李成器提起。</p><p>“要安排放心的人出去,外来务工者中的一部分过去送报纸,他们无法完成那个工作。”</p><p>李隆基沉思,他当然知道报纸是喉舌,报纸上写的字,就是向其他人说的话。</p><p>朝廷掌握着,专门说好的,百姓就拥护。</p><p>用来打破各地有势力的家族垄断最方便。</p><p>百姓天天看报,习惯了相信报纸上的内容。</p><p>另外派出去的人在当地官员隐瞒什么事情不报的情况下,通过报纸的渠道把消息发回来。</p><p>人手必须要好,谁愿意从长安离开过去?</p><p>“易弟,派过去的人是否会被收买?”李成器突然想到个情况。</p><p>“轮换,派人到那里,在当地找读书人写文章。</p><p>只有咱们这边的重要内容送到那边时才在头版最显眼的位置印咱们的。</p><p>读书人写文章,给润笔费,不管是有钱的还是穷书生。</p><p>派去的人负责挑选哪些内容可以印在报纸上。</p><p>造谣的不行,讽刺朝廷的不行,煽动的不行,诬蔑别人的不行。”</p><p>“此事需让陛下知晓,从而安排。”李隆基决定去找宰相们商议。</p><p>李易这边没有人手,他庄子的庄户不能跑去大唐各地。</p><p>“那三哥就带着一套印刷的东西送。”李易点头。</p><p>他放手其他地方,只要有广告费拿回来就行,说好的跟驿站合作,有钱一起赚。</p><p>不然的话,他安排的人万一瞎写,印出去了出事儿算谁的?</p><p>事情商议好,李隆基早上去上班的时候带着东西。</p><p>事情说差不多了,拿出来给大家看。</p><p>太监操作,用油辊子在上面滚动一下,揭开,纸上出了字。</p><p>拿下这张纸,把网盖上去再滚,又一张印出来。</p><p>姚崇几个人继续傻眼。</p><p>“哎呀,好东西,有此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