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新的玩具无人工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东主,你着急的话,半个月我们做出来。gaea其实十天就够了,不过要刷漆。</p><p>等着漆干了,要五天的时间,这个最少要刷三层漆,。</p><p>东主你的这个设计好,大气,不然显不出来我李家庄子的本事。”</p><p>木工坊的人看过李易给出来的图纸后,评估一下,给出进度。</p><p>“不急,第一次造,算是积攒经验。”李易确实不急。</p><p>他更没指望长孙昕能在短时间内把千工拔步床给做出来。</p><p>长孙昕若在长安,还可能在一个月内做好,在蓝田县……呵呵!</p><p>他给长孙昕的图纸是外面的整体图,分几个角度,加上里面的布置图。</p><p>他给庄子工坊的除了以上的图,还有分解图。</p><p>“啊!啊!”中午吃饭前,许家的两个小家伙来了。</p><p>老大被牵着手走到李易近前的时候,大眼睛亮亮的,小脚跺着地笑。</p><p>显然他没有忘记李易,认出来了。</p><p>他又扭头四下里看庄子的布局,送开父亲许冠兰的手,两只小手拍呀拍。</p><p>熟悉,这个地方也熟悉,莫名其妙地就开心。</p><p>老二也抬头看李易,似乎那天晚上的场景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也认出李易。</p><p>他小腿倒腾几下,距离李易更近,歪个头不知道在想什么。</p><p>那边他哥哥又跑,他不想了,转身去追。</p><p>许冠兰夫妇再次跟李易道谢,李易救的不是一个孩子,是一个家族。</p><p>许冠兰又单独道谢,感谢李易把庄子上教授的课本给他一份,还有几个优秀学子的课堂笔记。</p><p>看了那些东西,他才知道李家庄子的底蕴多雄厚。</p><p>什么物理、化学、数学、天文、地理,全教。</p><p>至于四书五经等书籍,全给标好了标点,同时有注。</p><p>注,通常来说是解释,怎么理解。</p><p>只这个注拿出去,就能成名,可庄子仅仅是给学子们看。</p><p>“逊儿一直喊着牛,家中有牛,他却不喜欢。”许冠兰说出原因。</p><p>“忘了,别的玩具送过去,骑的牛没送。</p><p>就是一头木头的小牛,中间掏空,有个小凳子。</p><p>他坐在里面,大人前后晃动,孩子就喜欢那中摇晃。</p><p>庄子里制作了不少种动物的摇椅,平时给孩子们玩。”</p><p>李易知道什么牛了,小家伙儿最想要晃的是牛的椅子。</p><p>说着他带夫妻二人过去,等找到两个孩子的时候,他俩已经坐在那里晃上了。</p><p>两个庄子上的妇人照看着,孩子边被晃着边笑。</p><p>“东主。”跟关小潭在蓝田县的一个庄户来到李易的身边。</p><p>他递上一张方子:“早上的时候有姐弟两个……”</p><p>他把事情的经过说一下,让李易看方子。</p><p>“好,做得不错。救不得所有人,至少身边看到的要帮一帮。</p><p>叫上几个庄子里的太医,先照方子在普通的药房里抓药。</p><p>太医跟过去再看看,钱就不要了,夫妻二人都生病,耽误了活计。</p><p>十五缗,可以帮他们度过这段难熬的日子。</p><p>如果他们家需要耕田,又没有牛,借他们两头,借牛按照规矩来,给养好了。”</p><p>李易看看方子,给安排一下。</p><p>庄户去找人,很快四个太医出来,给两头牛套上车。</p><p>他们坐牛车去,到时候牛就借给那一到李易的身边。</p><p>他递上一张方子:“早上的时候有姐弟两个……”</p><p>他把事情的经过说一下,让李易看方子。</p><p>“好,做得不错。救不得所有人,至少身边看到的要帮一帮。</p><p>叫上几个庄子里的太医,先照方子在普通的药房里抓药。</p><p>太医跟过去再看看,钱就不要了,夫妻二人都生病,耽误了活计。</p><p>十五缗,可以帮他们度过这段难熬的日子。</p><p>如果他们家需要耕田,又没有牛,借他们两头,借牛按照规矩来,给养好了。”</p><p>李易看看方子,给安排一下。</p><p>庄户去找人,很快四个太医出来,给两头牛套上车。</p><p>他们坐牛车去,到时候牛就借给那一家人,车也借。</p><p>转过头,李易看着孩子们在玩摇椅,突然想到个东西。</p><p>“可以制作旋转木马,水力驱动,下面放上桨,水一冲就转。然后……”</p><p>李易脑海中出现个图,旋转木马中间轴的外面套齿轮。</p><p>再有一个齿轮成九十度和这个齿轮进行咬合,这样横向变纵向。</p><p>齿轮后面加轴,轴连接活节连杆。</p><p>随着旋转,上面的木马就一上一下动起来。</p><p>结构不复杂,就是需要用到金属齿轮,轴可以用结实的木头来做,包括连杆。</p><p>“许兄和嫂嫂带孩子玩儿,我去画图。”</p><p>李易不陪着了,想快点把好玩的孩子玩具造出来。</p><p>另一边的蓝田县中,长孙昕还处在激动、兴奋等状态当中。</p><p>他认为自己把这个什么千工拔步床给造出来,送给陛下。</p><p>想法是好的,实际情况是他找不到工匠。</p><p>小厮跑去找人,结果工匠全跑到醉仙居的地方干活。</p><p>木匠、瓦匠、石匠、泥匠,但凡有点本事的,俱在此地。</p><p>手艺不够好的,把县里的其他活儿给接了,整天也忙。</p><p>“用那个调,该他们干活了。”长孙昕想到了租庸调里的调。</p><p>百姓每人应该有二十天的义务劳动。</p><p>县令倒是配合,安排衙役去找那些工匠。</p><p>等衙役回来,带着的是每一个工匠给出的绢帛,二十天的。</p><p>不能被调,需要交钱。</p><p>工匠们给,钱不多,在醉仙居干一天,能抵上调的五天。</p><p>一年二十年,无非是四天的收入,给了,继续赚大钱。</p><p>县令很高兴地把这些钱放到库里,终于有点东西了,不然日常办公经费都木有哇!</p><p>长孙昕眼看着钱搬进去,并且准备用在衙门办公中,只能干瞪眼。</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