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争斗不休为民官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李易在纳闷,另一边的崔日用等官员却被触动了。</p><p>这首曲子他们没听过,换别人唱,他们可以指责什么不遵常规。</p><p>不过南曲大家唱出来,代表的是一种新风气。</p><p>何况这曲子确实很好听,第一次听就觉得有种力量。</p><p>再听歌词,简直唱到自己心里去了。</p><p>尤其是女子们唱的爱你恨你,问君知否,似大江一发不收。道进了女子的那种缠绵幽怨。</p><p>为什么又突然就转千弯,转千滩,亦未平复此中争斗?</p><p>“这曲子是在说一个什么事情吧?争斗、争斗,有男有女,有爱有恨,停不住也难以休。”</p><p>有官员从歌词和曲子里感受到了这种东西。</p><p>“是呀,给人一种无奈,必须要前行,没有退路,怎么可有这等歌曲?”另有人附和。</p><p>“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差不多是吧诸位?”一个侍郎开口。</p><p>“沧海一声笑么?李东主果然大才。”</p><p>“无怪乎馨研等大家跑到此处躲着,哪里是躲,分明是又学了许多新东西。”</p><p>“我若有这等才情,我一天换一个大家的地方留宿。”</p><p>“所以你也只能想着留宿,却留不得。”</p><p>“赶紧把那四十二个人记住,科举考试,不能漏了。”</p><p>“想想就觉得可笑,前年李东主去找人的时候,那些人多么傲气呀,只这四十二个人愿意打扫家畜粪便。”</p><p>“听闻李东主自己也收拾粪便,而且还下地种田。”</p><p>“故此才有那么多利民的好东西,李东主是吃过苦的人啊。”</p><p>“这等被李东主教出来的人当上官,我们也放心,然否?”</p><p>“然!好官!”</p><p>吏部的官员一顿吹捧,顺便找理由录取四十二个人。</p><p>必须要说明,不是因为每个人身边放着的一个箱子的缘故。</p><p>箱子里的东西在长安早就知道了。</p><p>无非是香皂、卫生巾、花露水、甘油、打火机、酱油、腐乳,等等什么的阿堵之物。</p><p>偶们是吏部官员,偶们有骨气的,绝对不是因为谁送了啥玩意就在科举上给开口子,不是!</p><p>是的,确实不是,光送东西不行,关键是人家上面有人。</p><p>有人已经偷偷看过箱子里的东西,满意,一年的俸禄买不来,关键有的东西没处买。</p><p>至于蔬菜,旁边有筐,说是一会儿自己进大棚里摘,想吃什么摘什么。</p><p>用小筐摘,然后放到大筐里,会有人帮忙送回去。</p><p>崔日用这个尚书都表示服了,明明有那么大的靠山,还依旧送东西。</p><p>事情办得叫人心里舒服,若这等情况还不把四十二个人给选好名次,那么自己被收拾也就不冤枉了。</p><p>他承认,李易把事情办得太明白了,带着上面的门路,还有实际的好处。</p><p>同时四十二个学子并不差。</p><p>再要是往下卡,那属于对李易有意见。</p><p>卡下去一个人简单,再想提上来绝对没有机会,因为自己会被弄下去。</p><p>通俗说就是好处给了、面子给了,后台说了,你不办事,那就办你。</p><p>崔日用头一次遇到这种攻势,再想想武功县窑买不到新釉的事情,他觉得四十二个学子,至少应该有一个进一甲。</p>送回去。</p><p>崔日用这个尚书都表示服了,明明有那么大的靠山,还依旧送东西。</p><p>事情办得叫人心里舒服,若这等情况还不把四十二个人给选好名次,那么自己被收拾也就不冤枉了。</p><p>他承认,李易把事情办得太明白了,带着上面的门路,还有实际的好处。</p><p>同时四十二个学子并不差。</p><p>再要是往下卡,那属于对李易有意见。</p><p>卡下去一个人简单,再想提上来绝对没有机会,因为自己会被弄下去。</p><p>通俗说就是好处给了、面子给了,后台说了,你不办事,那就办你。</p><p>崔日用头一次遇到这种攻势,再想想武功县窑买不到新釉的事情,他觉得四十二个学子,至少应该有一个进一甲。</p><p>至于甲等第一,那确实要看才华。</p><p>李东主,不是我不帮你,你庄子上的学子,若才华真不够,我不敢给第一啊。</p><p>“易弟,买了武功县的窑,还能忙得过来?”李隆基这边说起正经的事情。</p><p>武功县在长安城西边,一百余里的地方,那里有陵,隋炀帝的陵,以及唐高祖的陵。</p><p>估计是觉得那里的风水好,其他的还有姜嫄墓、教稼台</p><p>属于一个历史文化气息比较浓郁的地方,派去的皇亲国戚,到现在还未把商人交税的事情办明白。</p><p>其他县差不多的情况,不知道怎么收税,张不开嘴。</p><p>据说是天天联系商人们,让商人们同意,没啥效果。</p><p>捐款商人答应,一个个拿到了捐款,在修路、帮百姓修葺房子。</p><p>皇亲国戚们已经很努力了,至少比县令都厉害,不过依旧难以让李隆基满意。</p><p>要钱,修路修房子能拿来钱?捐款的钱不能收到国库。</p><p>李易正在查资料,查武功县他那时的资料,看有什么东西。</p><p>辣椒这个不行,那时的有,现在没有。</p><p>丰水期的时候水利资源丰富,枯水期差很多。</p><p>药材、树木、小动物,都很多,药材好一些,树木使劲砍不行,何况有的不能砍,有陵。</p><p>第一产业也就是农牧业一直不行,第二产业工业,现在没有像样的,窑算一个。</p><p>至于第三产业旅游业,谁会愿意往那跑?长安难道不好?</p><p>“易弟,你要去武功县呆一段时日?”李成器见李易走神,跟着问一声。</p><p>“啊?啊,不,派些个人过去。借着窑的存在,优化一些当地的产业结构,让更多的人动起来。”</p><p>李易有了一些想法,准备先试一下。&l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