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价卖釉留利润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仍愿翻,百千浪,在我心中起伏够。诸位,停一停吧,起伏够了,我也是够了。”</p><p>李易帮着大家把乐器配完,一群人就让他唱,唱一遍,调整一下,再唱一遍,再调整一回,继续唱</p><p>唱到后来,李易开始讨厌这首歌,曲子不好听,歌词更不好。</p><p>“李郎,就是想听你唱歌嘛!”一个女子笑着喊,其他女子一起笑。</p><p>“再也不爱了。”李易抱怨一句,小跑着离开,身后的笑声更大。</p><p>二月十二,李易终于把三国演义给抄完,随手扔给学子们抄。</p><p>未装订,分开抄,速度快,明天便能抄出来几本。</p><p>这书里的算计和斗争,比三十六计更多,还吸引人。</p><p>“东主,买酱油的人说想要新釉的瓷器。”宋德寻过来。</p><p>“他们可是喜欢?”李易问。</p><p>“不是喜不喜,是别处没有这等颜色的瓷。东主你许是不太愿意去知道新釉的追捧程度。”</p><p>宋德的话比较委婉。</p><p>“嗯!他们想出多少价钱?”李易不去争辩,问价。</p><p>“八个碟子、八个盏、八个盘子、八个碗,整套,三十缗。说好了只是现在的价,以后多了要便宜。”</p><p>宋德先连续比划八,最后是三根指头。</p><p>“把事情传出去,谁想买,可以给这套瓷器上一遍釉的釉,三缗。”李易不打算自己卖瓷器。</p><p>卖瓷器还要自己烧,耽误事情。</p><p>卖釉,勾兑好的釉。</p><p>三缗一套的釉价格不低,有的瓷器需要上两三遍釉。</p><p>加上画的情况,如果是釉下彩,还还说,先在坯子上画出来,然后外面上釉。</p><p>若是釉中彩,釉中彩,根据资料记载,现在有这个技术,却不外传,尤其是京兆府周围没有窑使用。</p><p>釉上彩,是先上一层釉,然后烧,烧完了再画,画错了这个瓷器就废了。</p><p>加上烧制过程中的废品率也不低。</p><p>一套釉卖三缗,别的窑烧好瓷器按照三十缗一套来卖,能赚个三到五缗。</p><p>大家一起烧,数量多了,价钱会逐渐跟着变动。</p><p>瓷器可以往更远的地方卖,运输要小心再小心。</p><p>同样的,庄子的釉也往外卖,外面的窑跟着烧。</p><p>宋德呼吸急促起来,三缗,卖一套瓷器的釉?天啊,发了,发大财了。</p><p>他知道那是什么釉,石灰做的,加上了一些草灰,然后洗洗淘洗,变成粉末。</p><p>配比的时候东主拿着设备分析,调整细微之处。</p><p>这样的釉做出来后往坯子上刷或浇淋,之后才有釉的色彩。</p><p>关键成本低,三缗,也就是三千钱做出来的釉,足够给一千套用。</p><p>“东主,他们能拿着釉,琢磨出来用了什么不?”宋德担心。</p><p>“别人把同样的釉给我,我上各种设备检测,然后去配、去烧,有个半年,应该行。”</p><p>李易给出一个答案。</p><p>有设备,别说是原料,把窑炉上面的灰取一些,都照样能分析出来。</p><p>听李易说的话,宋德放下心,随即脸笑成一朵花。</p><p>庄子有了更赚钱的东西,还不怕别人抢,想抢得先通过外面的千牛卫。</p><p>离开的时候他走路是一蹿一蹿的,先去找胡二娘子,分享喜悦。</p<p>这样的釉做出来后往坯子上刷或浇淋,之后才有釉的色彩。</p><p>关键成本低,三缗,也就是三千钱做出来的釉,足够给一千套用。</p><p>“东主,他们能拿着釉,琢磨出来用了什么不?”宋德担心。</p><p>“别人把同样的釉给我,我上各种设备检测,然后去配、去烧,有个半年,应该行。”</p><p>李易给出一个答案。</p><p>有设备,别说是原料,把窑炉上面的灰取一些,都照样能分析出来。</p><p>听李易说的话,宋德放下心,随即脸笑成一朵花。</p><p>庄子有了更赚钱的东西,还不怕别人抢,想抢得先通过外面的千牛卫。</p><p>离开的时候他走路是一蹿一蹿的,先去找胡二娘子,分享喜悦。</p><p>胡二娘子被升了官,管理整个庄子的女眷,她再安排其他女子当官,一层层组成金字塔。</p><p>宋德已经找老人作了媒,给一些东西,等着。</p><p>等着看是不是会生病。</p><p>胡二娘子的三任没过门就死了的丈夫都是到了这一步挂掉的,就那么邪门。</p><p>等啊等,宋德根本不生病。</p><p>于是整个庄子包括外来务工者和张家村子的、皇庄的人都知道了。</p><p>纷纷说东主功德无量,什么东西都近不得庄子周围。</p><p>胡二娘子为此大哭了好几次,终于不用被人指指点点了,不是我不克谁,是风水不好。</p><p>看,换了地方,我这找的人有本事,管着整个庄子,还有才学,人长得不错。</p><p>生病了吗?没吧?</p><p>连着她的嫂嫂对她都好了许多,原本她嫂嫂怕她把哥哥家的人也给克了,比如孩子。</p><p>消息很快传出去,李家庄子不卖瓷器,卖新的釉,别人三缗买一套瓷器的用釉。</p><p>除了长安、万年两县没有窑,其他京兆府的各县在长安的同行纷纷动心。</p><p>他们用最快的速度往回赶,跟窑上汇报。</p><p>兴庆宫中。</p><p>三个宰相加一个工部尚书,说完了正事,在那里闲聊。</p><p>一人面前一个小茶几,茶几上放着点心、干果和茶水。</p><p>李隆基跑下来坐着,小口抿着茶水,看四个人在那鉴赏他带回来的瓷器。</p><p>他拿了不少套,而且还有大的花瓶、小的笔架等等其他烧出来的瓷器。</p><p>碗和盘子,大小的各好多套。</p><p>正如他去的时候所说,一窑能烧出来许多,庄子上又不用。</p><p>“陛下,听闻李易欲三缗钱卖一套瓷器的釉料,有人说赚得太狠。”姚崇打心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