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有一法钱万铢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魏知古站在那里不动,强调:“大唐百姓之重事。”</p><p>“对,魏尚书赶紧回去开朝会。”李成器点头。</p><p>“水利之事。”魏知古又补充。</p><p>“魏尚书还不立即召集工部官员开会,庄子不管大唐水利。”李成器依旧有话堵。</p><p>“李易庄子一压一压的那个井,钦天监说今年会旱,庄子的井好。”魏知古说出具体事情,要技术,压力井的技术。</p><p>李成器这次没急着赶人,他思忖几息,道:“魏尚书回去,下午本王回宫里后与你说。”</p><p>魏知古:“我想当面问。”</p><p>李成器不出声。</p><p>“也罢,老夫这便走。”魏知古拿着花镜,车转头。</p><p>李成器专门跑到了压力井那里,风车已经撤下去了,不连续抽水制冰。</p><p>压力井依旧每日有人使用,开春后即使不连续有水流动,也不会结冰。</p><p>由于密封不好,当井隔半个多时辰不使用,里面的水会渗下去。</p><p>再使用时需要拿一盆水倒进去,来回压一压,空气排掉,就又有水被抽来。</p><p>厨房的人刚推走两大桶水,李成器站在那里,一下一下压,看着水呱呱流出。</p><p>“易弟说这井是为了不让孩子去敞口井取水而专门制作,魏知古要它作甚?”李成器似乎是自语。</p><p>留下来的宫女金菊说道:“想来魏尚书同样怕孩子掉进去。”</p><p>紫玉反对:“不可能,大唐的井,只有庄子才有这种,都改了?”</p><p>“那你说他要井干什么?”金菊问紫玉。</p><p>“说不定是哪个有钱人喜欢,走通了……”</p><p>“住口,魏尚书也是你可编排的?”李成器等紫玉一眼。</p><p>他继续压着,怎么想都想不明白。</p><p>“早知道问一下魏尚书就好了。”李成器松手。</p><p>午饭的时候李易出现,厨房午餐住打酸菜、白肉,用大蒸锅蒸,而不是煮和炖。</p><p>五花三层肉放到一个个大盒子最下面,加姜片和几个八角,面是酸菜,倒水,盖蒸。</p><p>蒸好的酸菜不酸,而且汤是清汤,同时肉丝毫不腻,比煮的好吃多了。</p><p>其实最好的是那个汤,爽口,跟夏天的冰镇冷面汤似的。</p><p>往饭里一泡,虽说对胃不好,吃着却过瘾。</p><p>李易装一碗,选择吃馒头,他若是打饭,保证会泡汤。</p><p>“方才工部尚书魏知古过来,眼花,我给他试了两个镜片。”选择同样食物的李成器说情况。</p><p>“身体还有问题么?”李易对于患者很心。</p><p>“没有事情。你说干旱的时候,打敞口井和你庄子的压力井,有什么区别?”李成器终于问出来心中的疑惑。</p><p>“不抢水,可以从井口那里直接挖引水渠到其他田中,大家轮流压。</p><p>若换成敞口井,自然是谁打来的水谁挑走浇地,总不能轮换着打来倒进引水渠里吧。</p><p>相对来说压力井节省力气,从井里用辘轳摇一桶水的时间,压力井一般能够装两到三桶水。</p><p>用桔槔,适合浅水井,水深了,需要支很高的架子。晚压力井更好用,连续作业。”</p><p>李易说给大哥听,就这么简单,压力井大家方便协调。</p><p>“唉!”李成器叹气,喝汤。</p><p>金菊花和紫玉低头吃酸菜,脑袋不抬起来。</p><p>“工部还是有能人啊。”李成器承认,专业的地方就是不一样,居然能想到此等问题。</p><p>“工部长期与水利打交道,自然要在成器终于问出来心中的疑惑。</p><p>“不抢水,可以从井口那里直接挖引水渠到其他田中,大家轮流压。</p><p>若换成敞口井,自然是谁打来的水谁挑走浇地,总不能轮换着打来倒进引水渠里吧。</p><p>相对来说压力井节省力气,从井里用辘轳摇一桶水的时间,压力井一般能够装两到三桶水。</p><p>用桔槔,适合浅水井,水深了,需要支很高的架子。晚压力井更好用,连续作业。”</p><p>李易说给大哥听,就这么简单,压力井大家方便协调。</p><p>“唉!”李成器叹气,喝汤。</p><p>金菊花和紫玉低头吃酸菜,脑袋不抬起来。</p><p>“工部还是有能人啊。”李成器承认,专业的地方就是不一样,居然能想到此等问题。</p><p>“工部长期与水利打交道,自然要在乎民生,不然修什么水利工程。”</p><p>李易想到大哥为什么叹气,笑着说道。</p><p>“那技术可给?”李成器一想到百姓在抢水的事情能少些麻烦,觉得确实是利民。</p><p>“这个技术没什么用,蜀地的盐,一直比海边的盐好,蜀盐贵而海盐贱,庄子是买了海盐自己再处理。</p><p>蜀地的盐井,不管是打出来能烧的气,还是盐卤,都是赚钱的大买卖。</p><p>我有一法,可用在钻井,小孔深井。</p><p>庄子中的压力井是挖出来的,后埋的管子,因为长安周围水系发达,所以地下水层浅。</p><p>换到别处,费时费力。蜀地井盐皆是浅井,大口的那种。”</p><p>李易犹豫了又犹豫,说出来一个问题。</p><p>“易弟你是说,你有更好的打井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能够用在井盐?”李成器明白了。</p><p>然后他跟着犹豫,蜀地离长安远。</p><p>好方法拿出来,打井方便了,蜀地采井盐更方便,这钱……易弟赚不到。</p><p>一口井又一口井,往深了进,更容易找到水、盐卤、气。</p><p>打出来气,点燃了煮盐,打出来卤,被煮。</p><p>还有的又有气,又有卤。</p><p>每打出来一下子,就是钱。</p><p>拿着好的井盐,可以买东西。</p><p>这技术……</p><p>“易弟,就是挖大坑,然后埋管子,不要往深了钻的那种。”李成器决定了,咱不能吃亏。</p><p>以前农具属于天下百姓都能用,打井,那些地方又不是自己管着。</p><p>益州府啊,好地方,想插手进去太难,井盐、蜀锦、硝石,加气候,蜀地几乎是要什么就有什么。</p><p>李易低头吃饭,吃得很慢。</p><p>他在权衡,别的技术都好说,农业的百姓只要有条件就照着做,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劳动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