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今年干旱流火殇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正月十二,阳历二月二十四,河上还有正在悄然融化的冰。</p><p>冰冻的土地还硬着,李易庄子上开始翻耕。</p><p>所有的犁皆为铁的曲辕梨,长得壮壮的黄牛和挽马被套上,开始踩着田里的冰茬前进。</p><p>如此抢耕,对于牲畜伤害太大,耕时间长了,牲畜四肢受寒。</p><p>然,李家庄子不在乎,牛马耕半个时辰,上来休息,换一批下去。</p><p>被换上来的牛马并不是很满意,还没耕过瘾呢,我行,我有力气,不冷。</p><p>它们其实想多了,之后还有活呢。</p><p>这第一遍是浅耕,把上面的冰给打掉,然后沼气肥会倒进去,对着之前的垄沟换半行,再耕。</p><p>换半行是对着垄台,错位翻。</p><p>整个地要犁透,然后李易会取样,看酸碱度。</p><p>等着灌上水泡肥沤地,再取样,好知道添加什么的矿物肥。</p><p>“东主,耕得太早了。”宋德过来劝一句,哪有正月里翻地的。</p><p>“今年要旱,从现在开始降水便少,要先把地沤出来,不要指望有多少春雨。”</p><p>李易当然知道什么时候翻耕了,种稻子水田的话,还有两个多月呢。</p><p>育苗也有一个多月,埋土里过冬的葡萄藤还要一些日子才能挖出来,同时补肥浇水。</p><p>大棚里的菜不能停,尤其是胡萝卜,今年要打籽。</p><p>然后一部分种子送去南方让司农寺种,一部分在北方这边用大棚,还是育种为主。</p><p>宋德不知道李易的全面打算,他吃惊地问:“今年会旱?”</p><p>“比往年雨水少许多,我们这边河多,水绕长安啊,可以有水用,其他地方就不行了。尤其是太行山以东的一大片区域。”</p><p>李易没什么可隐瞒的,告诉管事,管事好照着安排。</p><p>“知道了东主。”宋德未再问,自己接下来要针对干旱而采取行动。</p><p>在他心中,东主说的话就是对了。</p><p>城中打的泥也送过来,一一登记,然后泥经过检查,存放好,保湿保温,准备开窑的时候制作成各种器皿送进去。</p><p>有人要钱就给钱,不要钱的等烧出来给陶器。</p><p>其他的地方都在焖石炭,要制作成焦碳。</p><p>长安城中很多百姓见到裴耀卿就下跪,把裴耀卿跪得快哭了。</p><p>他不敢受,百姓一跪他会用最快的速度躲开,从侧面扶起来。</p><p>一个是怕陛下,主意谁出的陛下知道,自己凭什么承受大礼。</p><p>另一个是怕短了寿禄,这么大的利民之策,自己要贪天之功吗?</p><p>人家李易为了推动,把焖焦之法都扔出来了。</p><p>自己敢占,会遭天谴的。</p><p>“春耕指导怎么样了?”小朝会上,李隆基在兴庆殿里问。</p><p>“水利正在督导。”工部尚书魏知古上前说,他病好了,可精神了。</p><p>他现在就是好好掌管工部,对得起李易。</p><p>他明白,自己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p><p>当时病得都不行了,太医给看吃药没什么用,天上人间紧急送来的新药。</p><p>“臣以下令,以秋时作物增收为由,推行新沤肥之法。另新农具命司农寺推广。”</p><p>姚崇出声。</p><p>张说跟着开口:“各州府以传扬,估计明年、后年才可大部分地区相信、接受。”</p><p>卢怀慎低着头不说话,没什么可说的,大事都让姚崇给办了,其他的张说很积极。</p><p>到自己手上的全是鸡毛蒜皮,自己作得很认真,一一处理好了。</p>么样了?”小朝会上,李隆基在兴庆殿里问。</p><p>“水利正在督导。”工部尚书魏知古上前说,他病好了,可精神了。</p><p>他现在就是好好掌管工部,对得起李易。</p><p>他明白,自己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p><p>当时病得都不行了,太医给看吃药没什么用,天上人间紧急送来的新药。</p><p>“臣以下令,以秋时作物增收为由,推行新沤肥之法。另新农具命司农寺推广。”</p><p>姚崇出声。</p><p>张说跟着开口:“各州府以传扬,估计明年、后年才可大部分地区相信、接受。”</p><p>卢怀慎低着头不说话,没什么可说的,大事都让姚崇给办了,其他的张说很积极。</p><p>到自己手上的全是鸡毛蒜皮,自己作得很认真,一一处理好了。</p><p>李易若是知道卢怀慎现在的样子,一定会给点赞。</p><p>史书上说卢怀慎是伴食宰相,一遇到大事就给姚崇。</p><p>实际上却是小事才是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总理出声,小事副总理管,难道不对?</p><p>卢怀慎作到了,我不跟你争。</p><p>你喊着要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以地方特色为基础,各州府官员竭力而为。</p><p>我就看看哪个州府需要什么,给还是不给,谁想修水利工程,大的财政拨款我不吱声,小的我就签了。</p><p>所以李易才要护着他,看上去是不办大事,小事其实才最重要。</p><p>对外用兵,尤其是顶住吐蕃和防御突厥的军事部署是大事。</p><p>卢怀慎不管,但他却会签署一些各都督府传过来的要求增加一些兵器的小事儿。</p><p>他作得很好,如果不是他生病,姚崇做大事的所有遗漏,他都能给补上。</p><p>这是伴食宰相吗?让人瞧不起吗?难道他要与姚崇争才是正确的?</p><p>故此现在他就听着,反正很多琐碎的事情都签完了。</p><p>“冶炼呢?”李隆基看向魏知古。</p><p>“正在焖焦碳,工匠说,出此计者定胸藏乾坤,心怀规矩。”魏知古大声答。</p><p>“百姓如何?”李隆基又问被召来的裴耀卿。</p><p>“一见到臣就要给臣下跪,臣怕了。”裴耀卿先说自己的苦恼。</p><p>“呵呵!”李隆基笑了,其他几个人莞尔。</p><p>“至少你心说所想,才能在当日言说,不然朕又如何会去李家庄子问策。”</p><p>李隆基很骄傲,看,你们都不行了,我亲自去找易弟。</p><p>接着他说:“要多想,把自己放在百姓的那一块去考虑,朕若去李家庄子去多了,你等不心虚?”</p><p>“臣知晓。”姚崇带头,他确实很努力了,总往外面跑,观察民生。</p><p>可是李易出计策不是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