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医书好用大朝召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三郎,还是外面热闹。”王皇后乘着马车透过窗户看外面,带着欢喜的表情。</p><p>新车造好了,有灯对着外面照,车中小灯相对就暗,外面看不到车里的情况。</p><p>车用的钢轴,两匹马拉。</p><p>车壁是铁丝网、棉花层、硬木、大唐已经有的石棉层组合而成。</p><p>车窗户是四层玻璃,最外面是粗的铁筋,缝隙正好能让强弩射不进来。</p><p>然后两层玻璃,玻璃后面是细的铁丝网,后面有是两层玻璃。</p><p>如果看静止的东西同时自己也静止,外面的影像会被两个网给阻拦住很多,看得不舒服。</p><p>若是动一动,就可以了。</p><p>挡强弩、挡小弩,这样才能随便溜达。</p><p>而且四轮的马车,里面有两个人蹬踏的位置,能够在马匹没有的情况下,保持一个相对慢点的速度跑。</p><p>想拿火来烧,根本点不燃。</p><p>至于其他的安排,不用,旁边有化装的羽林飞骑,他们又不是死人。</p><p>第一拨落下来他们没反应的话,就白跟着李易玩那一个月了。</p><p>现在外面冷,车中热,玻璃却不凝霜,涂了甘油又刮的。</p><p>这是大唐到目前为止最豪华的一辆马车,里面涉及到很多技术。</p><p>李隆基跟着享受这种热闹和安全感,他手旁边有个开关,手动的。</p><p>只要一往下使劲压,车厢外面一圈会崩开。</p><p>为的是避免有人泼火油,到时车里温度高,人就被烤死了。</p><p>“衙役们此时才像个样子,当朕不晓得已往的衙役是什么情况?”</p><p>李隆基对长安县的衙役给出好的评价。</p><p>“是呢,今年衙役赚了钱,舍不得丢了工作。当发现不欺负人赚到的钱比欺负人赚到的钱多很多时,他们懂得珍惜。”</p><p>王皇后笑着说,衙役有钱了,保住工作才是最重要的。</p><p>“可惜滑冰比赛不能亲自去看,易弟这个解说有意思,听了叫人血气沸腾,他的声音跟平日里说话差太多。”</p><p>李隆基说着把喇叭按开,调低声音。</p><p>‘近了,更近了,要超越了,弯道外道超越,一个身位、半个身位,加速,保持,过去了,逆袭,成功逆袭,这就是竞技的风采,这便是滑冰的精髓,更强、更快,加油!拉开距离,漂亮……’</p><p>李易那激情的、扯着嗓子喊的、带着一撕沙哑声音传出来。</p><p>明明已经听过几次了,李隆基还是心跳加快。</p><p>“别放了,别放了,孩子都动了,要上冰场呢。”王皇后阻止。</p><p>她笑了笑:“从未想过叔叔还有这一面,咯咯咯,往日里看着挺稳重,结果一个比赛解说,如换个人似的,太好玩了。”</p><p>“呵呵!”李隆基关上喇叭:“大哥不是说了么,看不过眼崇文馆人写的东西,与姚相较劲,才请出咱们的易弟。”</p><p>“是呢,叔叔出马,自然非同凡响,姚相一定又难过了。”王皇后知道朝堂形势。</p><p>姚相不服,想要夺回主动权,可却一点办法没有。</p><p>叔叔太强了,到目前为止,就没有叔叔不行的事情。</p><p>连个滑冰比赛到了叔叔嘴里都换了一种感觉,没有擂鼓助威,也没有众人呐喊,只凭叔叔一张嘴,便把赛场的氛围带动起来。</p><p>关键叔叔不是调动气氛的那些南曲‘大家’,大伯说,叔叔当时在守着一个生病的小家伙,才八个月大。</p><p>她笑了笑:“从未想过叔叔还有这一面,咯咯咯,往日里看着挺稳重,结果一个比赛解说,如换个人似的,太好玩了。”</p><p>“呵呵!”李隆基关上喇叭:“大哥不是说了么,看不过眼崇文馆人写的东西,与姚相较劲,才请出咱们的易弟。”</p><p>“是呢,叔叔出马,自然非同凡响,姚相一定又难过了。”王皇后知道朝堂形势。</p><p>姚相不服,想要夺回主动权,可却一点办法没有。</p><p>叔叔太强了,到目前为止,就没有叔叔不行的事情。</p><p>连个滑冰比赛到了叔叔嘴里都换了一种感觉,没有擂鼓助威,也没有众人呐喊,只凭叔叔一张嘴,便把赛场的氛围带动起来。</p><p>关键叔叔不是调动气氛的那些南曲‘大家’,大伯说,叔叔当时在守着一个生病的小家伙,才八个月大。</p><p>抽空到赛场过去看一眼,解说完一轮比赛又回去了。</p><p>李隆基心情好着呢:“是有些不讲理了,父皇那里回来还说等过了年再去。”</p><p>“去呗,整天呆在百福殿里,怪难受呢。”王皇后支持李旦和豆卢贵妃出去溜达。</p><p>李隆基亦这般想,若换个地方,他不放心,怕父皇被有心人利用,再折腾出什么事情。</p><p>不过易弟那里没问题,得保密身份,而且易弟希望稳下来,民生才能变好。</p><p>正说着,前面看上去有些乱,人多,开始向那里聚集,马车停下。</p><p>车一停,灯灭。</p><p>车里坐在前后的两个羽林飞骑的人赶紧拉杆子,换了档,开始蹬动发电,重新接电,灯又亮起来。</p><p>不用李隆基吩咐,有人跑过去察看情况。</p><p>几十息过去,有人跑回来,站在车外面,小声汇报:“有人指责烙蒜苗盒子的摊子做出来的盒子吃完拉肚子,衙役在询问情况。”</p><p>“把后面车上的太医叫过来。”李隆基出声。</p><p>太医直接去前面察看,不长时间过来:“蒜苗没问题,是那个人气血虚,吃蒜苗过敏,对,过敏,李东主说的,臣估计他吃豆芽也会过敏。脸都肿了。”</p><p>“有药能医?”李隆基又问。</p><p>“防风煮水外擦,再与白芷熬水内服,很快就好。”</p><p>太医回答,本草纲目里就有,十分简单的事情。</p><p>“那你还等什么?”李隆基声音中带着不满,快去解决问题,跟朕说再多有何用?</p><p>“那臣先去帮着催吐,还请陛下给块香皂,用肥皂水催吐最好。”</p><p>太医说出原因,不吐出来还在肚子里,不治本。</p><p>“有肥皂,不要用香皂。”王皇后从身边的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