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欣欣向荣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常住人口已经从早些时候的五万人跃升至十万人



    !



    而更让人欣慰的是卫生部提供的新生人口登记数据——继落霞行省的战争结束之后,一场来势不小的婴儿潮正在酝酿中。



    虽然这给联盟当前有限的医疗、教育资源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积极的一面却是极大改善了当前人口结构。



    联盟的幸存者们正在走向新的生活,虽然这片土地上的灾难远远没有结束,但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信心。



    因为他们的管理者确实兑现了他在凯旋仪式上,向联盟居民们做出的康慨激昂的承诺—



    让美好的品质在联盟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勤劳的人绝不会成为傻子,只要积极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就一定配得上更好的生活。



    黎明城的也是一样。



    这里的变化仅次于曙光城。



    原先只有一块木牌的火车站,如今已经变成了混凝土修筑的车站大厅。



    从工业区到物流中心是六车道的公路,曾经住在铁皮房里修排水设施的工人们如今已经搬进了带电梯的楼房,原来叮叮咣咣的小作坊也都变成了占地数十乃至上百亩的大型厂房。



    客观来讲,这里的发展度和居民生活水平虽然比不上曙光城,但“电气化程度”和“城市化率”却比曙光城和巨石城加起来还高。



    毕竟联盟唯一一座城市级的聚变堆就坐落在这里,这儿的电力资源甚至连运输成本都没多少。



    由于丘陵多于平原,当地居民大多都住在容积率较高的楼房,因此电梯几乎是标配。



    曙光城的那种三四层高、只住一户或者两户人的独栋小屋,在黎明城这边反而看不到。



    因为有大量现成的地基可以用,黎明城当局干脆将新住房都盖在了西洲市原来的废弃建筑上。



    繁荣纪元时代修建的住房虽然大多已经无法使用,但地基却出人意料的完整,而且质量好得惊人!直接在原来地基的基础上再盖一栋使用年限五十年的楼房问题完全不大!



    甚至搞不好新盖的楼房到了报废年限,埋在地下的那一截都还是好好的。



    考虑联盟当前基建水平与繁荣纪元的代差至少在一个世纪以上,这种事情完全有可能。



    再加上西洲市在繁荣纪元属于人口密度较低的宜居型城市,建筑楼层普遍不高,拆除难度也不如清泉市那么大,混凝土垃圾还能通过理想集团提供的技术进行回收,在黎明城盖一栋二十层高楼的成本会比在其他地方低很多。



    目前黎明城登记在册的常驻人口已经从八万增长到了十一万,而这几乎就是这座聚居地全部的人口。



    毕竟这里是联盟的工业重镇,商业方面并不如



    南边的曙光城繁荣,大多数人来这儿都是找工作的。



    只要工作就需要纳税,纳税便需要登记,因此这儿的“黑户”理论上也是全联盟最少的。



    除了直接关乎民生的住房和产业之外,黎明城的另一大基建项目便是西洲湖东北岸的水坝!



    西洲湖作为人联时代的环境改造工程之一,可以算是河谷行省中部地区最大的人工湖。



    这座湖泊在中州大陆中部地区沙漠化治理工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进入废土纪元之后,这座被荒废的湖泊却因为冰期结束、降雨量增加、湖床结构改变等等一系列的原因发展成了严重的水患。



    如果能够将这座“人工蓄水池”修复,从西洲市西北侧至天水支流一带的大片黑土地将能够被释放出来。



    这项工程预计至少能为联盟增加数十万亩的耕地!



    而且和落霞行省那些依靠“河堤”系统维持的耕地不同,这片黑土地的存在无需依赖于



    任何未知的技术。



    虽然联盟的粮食主要从附庸国进口,农业并非黎明城发展的重心,但没人会嫌自己的耕地资源太多。



    哪怕NPC们没兴趣中,扔给“玛卡巴子”、“上山打老虎”这些热衷种田的生活职业玩家们去开发也是极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