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安国策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所以监管问题可以得到极好的管控。



山寨问题,那就更不要说了,这个世界有仙道,想要制造防伪银票简直不要太轻松。



换句话来说,有山寨能力的绝对不缺钱。



最后的问题就是通货膨胀,这个问题更好解决了,通货膨胀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滥发乱印。



以儒监管。



就算天子想要印钱也不行,你要是非要印,那也不是不行,所有儒生文臣第二天撞死在你金銮殿,看你印不印?



你要想摆烂?那我闭嘴,反正最倒霉的肯定不是大家。



许清宵的解决办法,就是银行。



大魏有钱庄,但这些钱庄十分古板,存放银两还要收你保管费,而且收取的还不少,并且各府的钱庄互相不流通,南豫府的就只能在南豫府用。



去了别的府,你还得找票贩子换取当地银票。



一旦跨了郡,找票贩子都没用,极其麻烦。



想到这里,许清宵下笔如有神,他将银行这个设想丢了进去。



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



足足半个时辰后。



许清宵写完银行的作用之后,开始书写银行的好处了。



银行最直白的好处是什么?



简单点来说就是一句话,取之于民用于民。



有句老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道路修好了,贸易就发达,但修路费谁来出?



当地府衙出吗?



有钱的府衙能出,没钱的呢?



大家一起出?



这现实吗?肯定不现实,先不说大家能不能齐聚一条心,就算是能齐聚一条心,问题又来了。



我家又不做生意,我干嘛修路?



我家穷我拿不出钱,但修了路我一定得占便宜。



古代底层百姓的尔虞我诈,往往归结与四个字,鼠目寸光。



为一文之利而大打出手的绝对不少。



有人一定会想着占便宜,有人也一定会气不过。



可对于当地来说,对于国家来说,这种怄气的意义在哪里?



没有意义啊。



可若是让王朝来修路呢?



国家可不会在乎谁占便宜谁不占便宜,反正你是大魏子民,你想摆烂想咸鱼都随便你,又不是所有人都跟你一样。



而大魏王朝将百姓之银两贷款给当地府衙,修路建设,利息不高,也给你足够的时间,等你当地经济发达起来了,从府衙税收慢慢偿还。



这就是取之于民用于民的解释之一。



一张张白纸被许清宵写满。



到最后,许清宵越写越激动,越写思路越开阔。



又是一个时辰后。



终于,许清宵写到了结尾。



他深吸一口气。



而后缓缓落笔。



【学生以为,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天,民富则国强,但国富民更强也,民穷则衰,国穷则运不通,此策为安国之策,大魏钱庄,利于今时,功在千秋,利后世之君,福万代百姓】



【学生·许清宵·南豫府·府试答卷】



写到这里。



安国策结束,前前后后二十七张白纸,写了足足一万多字。



许清宵长长吐出一口气。



待落笔放下之时。



这一刻。



突兀之间。



异变出现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