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再会瑕阳君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七月十四,在经过整整八日的赶路后,瑕阳君与惠施一行穿过中条山与王屋山之间的山陉,抵达了庞涓的大营,得知消息的庞涓带人出迎。</p><p>在片刻的寒暄后,庞涓将瑕阳君与惠施请到了营内中军帐。</p><p>此时瑕阳君才迫不及待地问庞涓道:“上将军,目前战况如何?”</p><p>“不容乐观。”</p><p>庞涓摇摇头,对照着地图向瑕阳君解释当前的战局:“半个月前秦国增派了十万援军,去处伤亡,目前秦军在河东应该有二十万兵力,其中十五万部署于安邑、盐氏、奇氏等邑,另有五万部署于汾水,扼守着汾水下游的岸门、皮氏、汾阴三邑……秦国的目的已经很明朗了,他们打算在河东与我魏国开启一场旷日之战。”</p><p>“旷日之战?”</p><p>瑕阳君脸上露出几分狐疑之色:“这不符合秦国的作风。”</p><p>以他对秦国的了解,秦国打仗向来是雷厉风行的,比如一口气打下几座城,然后迫使他魏韩两国求和,割地承认战败,然后安分个就一年半载;反过来,倘若被他魏韩两国击败,也会果断地割地求和,哪怕秦国其实仍有实力与魏韩继续耗着。</p><p>总而言之,旷日持久的战争是秦国尽量避免的,毕竟秦国也并非只有魏韩两国这边的劲敌,它西边有数百个西戎国家或部落,北面还有义渠,处境其实并不比魏国好到哪里去,甚至于比魏国更糟糕。</p><p>可如今河东战场出现了僵持,秦国却丝毫没有与魏国和谈的意思,反而一个劲地增兵,这让瑕阳君感觉有点陌生。</p><p>亦或是秦国不舍得放弃攻占的半壁河东?亦或是背后有人推波助澜?</p><p>一想到有人推波助澜,瑕阳君就立刻联想到了他魏国的可疑盟友——韩国。</p><p>要说天下哪个国家最巴不得秦魏两国杀地两败俱伤,那就只有韩国,连窥视着中原霸主宝座的齐国都得往后靠,毕竟秦魏两国的衰弱对于齐国而言只是它能否取代魏国成为霸主而言,但对于夹在秦魏两国之间的韩国而言,却是生死存亡的大事。</p><p>只不过现如今,类似这样的国家又多了一个,那就是少梁。</p><p>倘若是少梁在背后推波助澜,怂恿秦国与他魏国开启旷日之战,瑕阳君一点也不感觉意外,毕竟少梁处于与韩国一模一样的境遇,且韩国也因此才会大力支持少梁。</p><p>“我明白了。”</p><p>瑕阳君郑重地说道:“我立刻前往少梁。”</p><p>于是他告辞庞涓,立刻带着惠施直奔安邑,求见嬴虔与李郃。</p><p>此时嬴虔与李郃还在等待公孙壮奇袭轵邑,每日除了监视庞涓军的动静,倒也没别的事。</p><p>这一日,嬴虔正在东城门楼内听麾下将领关于粮草、辎重方面的统计,忽有一名百人将走入,抱拳说道:“虔帅,魏军派来使者,自称瑕阳君,恳请求见虔帅。”</p><p>“瑕阳君?”嬴虔眨了下眼。</p><p>这可是老相识了,倒退几年,瑕阳君乃是魏国在河西的驻将,能力谈不上有多么出众,但不可否认也是个将才,不过自河西之战后他就没怎么听说过此人了,他来做什么?</p><p>“莫非是魏军撑不住了?”在旁的秦将缪琳猜测道。</p><p>听到这话,嬴虔脸上露出几许笑容,继而摇了摇头。</p><p>其实他也知道,对面庞涓军的处境也不怎么样——他秦军目前有少梁提供弩具与箭矢,而粮草则有国内提供,两条路线都是平坦顺畅的道理,反观庞涓军的粮食与物资却要千里迢迢从魏国东部运来,还要穿过中条山与王屋山之间的山陉,论运输不便,远在他秦军之上。</p><p>这也使得庞涓军在打了几场硬仗后就逐渐没动静了,并非是魏军撑不住,而是后勤撑不住了。</p><p>但即便如此,嬴虔也不认为这瑕阳君是来求和的,毕竟他秦军此次可是占据了半壁河东呢,魏国舍得放弃半个河东郡么?</p><p>肯定是不愿的!</p><p>话虽如此,见见对方倒也无妨。</p><p>于是嬴虔遣散诸将,吩咐缪琳将瑕阳君一行请进城。</p><p>而与此同时,瑕阳君与惠施正站在城外,骇然看着城上城下遍地的殷红血迹,尸体倒是没瞧见,因为在李郃的要求下,秦军已经派人将城外的尸体焚烧掩埋了,以免爆发瘟疫。</p><p>但即便如此,城墙上渗出的鲜血,亦让惠施咽了咽唾沫——这位在家中苦读十几年圣贤书的饱学之士,几时曾看到过如此渗人的殷红城墙,就仿佛城墙在流血。</p><p>就在瑕阳君、惠施二人打量之际,东城门缓缓敞开,秦将缪琳大步走了出来,上前与瑕阳君见礼:“瑕阳君,虔帅有请。”</p><p>瑕阳君回了一礼,随即指着殷红的城墙道:“贵军收殓了尸体么?”</p><p>缪琳转头看了一眼,也不隐瞒:“是少梁的李大夫要求的,免得引发瘟疫。……瑕阳君,请。”</p><p>听到熟人的名字,瑕阳君一脸怀念地点了点头,从旁的惠施等人皆露出好奇之色。</p><p>跟着缪琳进了城,登上了东城墙,瑕阳君并而是后勤撑不住了。</p><p>但即便如此,嬴虔也不认为这瑕阳君是来求和的,毕竟他秦军此次可是占据了半壁河东呢,魏国舍得放弃半个河东郡么?</p><p>肯定是不愿的!</p><p>话虽如此,见见对方倒也无妨。</p><p>于是嬴虔遣散诸将,吩咐缪琳将瑕阳君一行请进城。</p><p>而与此同时,瑕阳君与惠施正站在城外,骇然看着城上城下遍地的殷红血迹,尸体倒是没瞧见,因为在李郃的要求下,秦军已经派人将城外的尸体焚烧掩埋了,以免爆发瘟疫。</p><p>但即便如此,城墙上渗出的鲜血,亦让惠施咽了咽唾沫——这位在家中苦读十几年圣贤书的饱学之士,几时曾看到过如此渗人的殷红城墙,就仿佛城墙在流血。</p><p>就在瑕阳君、惠施二人打量之际,东城门缓缓敞开,秦将缪琳大步走了出来,上前与瑕阳君见礼:“瑕阳君,虔帅有请。”</p><p>瑕阳君回了一礼,随即指着殷红的城墙道:“贵军收殓了尸体么?”</p><p>缪琳转头看了一眼,也不隐瞒:“是少梁的李大夫要求的,免得引发瘟疫。……瑕阳君,请。”</p><p>听到熟人的名字,瑕阳君一脸怀念地点了点头,从旁的惠施等人皆露出好奇之色。</p><p>跟着缪琳进了城,登上了东城墙,瑕阳君并未立刻去见嬴虔,而是站在城墙上眺望城内。</p><p>出乎他意料的是,安邑外城里的建筑保留地相当好,依稀能看到街道上有城内百姓来往。</p><p>仿佛是猜到了瑕阳君的心思,缪琳带着淡淡的笑容说道:“瑕阳君放心,此番讨伐河东,虔帅曾下令禁止无谓的屠戮,只要各城百姓安分守己,我军也不会滥杀无辜。”</p><p>“哦?”</p><p>瑕阳君似笑非笑地看向缪琳,看似怎么不相信。</p><p>事实上,天下各国军队其实都有屠戮他国百姓的恶迹,只不过秦军在这方面名声更差罢了。</p><p>见瑕阳君似乎不信,反而一脸嘲讽之色,缪琳也不解释,抬手催促道:“请吧,瑕阳君,莫要让虔帅久等了。”</p><p>“……”</p><p>深深看了一眼城内,瑕阳君点点头,跟着缪琳来到了东城门楼,进楼见到了坐在主位上的嬴虔。</p><p>“瑕阳君。”</p><p>“虔公子。”</p><p>二人彼此施礼。</p><p>待邀请瑕阳君入座后,嬴虔笑着说道:“年逾未见,瑕阳君风采依旧啊,不知此次瑕阳君前来,有何指教?”</p><p>瑕阳君拱手道:“在下此次奉我国大王之命前来,希望能与贵国商谈,停止这场战争……”</p><p>“嘿。”</p><p>嬴虔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看起来有些不屑。</p><p>见此,坐在瑕阳君下首的惠施义正言辞地说道:“虔公子,瑕阳君此次前来,非是向贵国乞和,而是鉴于这场战争已经牺牲了无数将士,希望与贵国握手言和。”</p><p>“……”</p><p>嬴虔冷冷瞥了一眼惠施:“你是何人?”</p><p>“在下惠施。”惠施不亢不卑地回答道:“此次作为副使。”</p><p>眼见惠施细皮嫩肉,一看就是个书生,兼之惠施又自称副使,嬴虔立刻猜到对方是个说客,当即失去了兴趣。</p><p>他微笑着对瑕阳君道:“只要魏国愿意割让河东,我大秦自然能答应停战。”</p><p>瑕阳君微微色变道:“虔公子不觉得太过分了么?”</p><p>“呵呵呵。”嬴虔笑而不语。</p><p>事实上他根本就没有要与对方和谈的意思,方才也只不过是一句戏言而已。</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