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千金市骨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收复合阳之后,秦梁联军即要反攻河东。</p><p>秦国的目的是为了攻取河东,而少梁的目的则是迫使魏国承认他少梁的独立,并就魏军诱反、攻陷合阳一事给予交代。</p><p>二月十九日,翟虎携合阳大夫尹骘以及秦将缪琳,从东梁返回合阳城外的联军营寨,与嬴虔、李郃共同商议征讨河东一事。</p><p>而在此之前,李郃就魏军俘虏的问题与嬴虔做了一番私下的交涉。</p><p>此次魏军俘虏有整整二万余人,这些青壮对于秦国来说无所谓,但是对于急缺劳动力的少梁而言,却是一股巨大的助力,因此李郃与嬴虔商议,以‘协助秦军讨伐河东’作为条件,换取这些魏军俘虏。</p><p>平心而论,嬴虔根本不在乎这两万魏军俘虏,他只问了李郃一个问题:“你少梁管得住么?这两万魏军俘虏若是闹腾起来,那可是一场不小的祸事。”</p><p>李郃正色做出了答复:“若这些魏军俘虏滋事,介时我不会手下留情。”</p><p>对于李郃的承诺,嬴虔还是比较相信的,毕竟他也知道李郃并非那种妇人之仁的性格,虽说之前李郃宽恕了背叛少梁的诸合阳氏族,但也没收了这些氏族九成的族产,甚至将带头的田氏、合氏几个氏族驱逐出境,令其回到魏国生活。</p><p>想想也知道,这田氏、合氏等几个氏族被驱逐回魏国后,单凭其剩下的十分之一的族产,即便不会饿死,但恐怕日子也会过得十分窘迫,倒也算是做到了严惩。</p><p>“不会后悔么?用那‘二分收益’来交换这两万魏军俘虏?”</p><p>嬴虔似有深意地试探李郃:“只要少梁助我大秦打下河东,最少也能得到两、三座城邑,即使每座城只有数万人,两三座城池也有十几万人,然而你却要那这‘两分利’来交换区区两万余魏军俘虏?”</p><p>李郃平静说道:“我这个人素来见好就收,对于不该拿的东西,我不会伸手。”</p><p>“嘿。”嬴虔笑了下,答应将两万魏军俘虏交给少梁。</p><p>于是乎,翟虎与李郃暂时先率两万少梁军队押解这两万魏军俘虏回国,相约于三月初集结于蒲阪城下,共同讨伐河东。</p><p>得知嬴虔将两万魏军俘虏通通交给少梁,卫鞅带着秦国驻少梁使者樛游一同来见嬴虔,询问究竟。</p><p>嬴虔解释道:“李郃承诺助我军讨伐河东,直到魏国派使者与其交涉,满足他少梁的诉求。在此期间打下的城池,全数归我大秦所有,是故我答应将那两万余魏军俘虏交给少梁,补充少梁的劳力。”</p><p>听到这话,卫鞅很是惊讶:“他不想要河东的城池?”</p><p>嬴虔笑着说道:“与其说是他不想要,应该说是他很识时务……前几日我便试探过他,当时他也给出了确切的回答,相比河东的城池,他更希望得到皮氏。”</p><p>“皮氏?”卫鞅惊疑道:“他想要西河郡?”</p><p>询问间,他转头看了一眼驻少梁的使者樛游,后者摇摇头,表示他并不清楚。</p><p>“这个我就不清楚了。”</p><p>嬴虔摇摇头说道:“照他所说,他想要皮氏,是为了能更便利地与韩国的上党郡建立交易,以便日后魏国再对他少梁施行禁盐、禁运时能从上党郡得到所需的物资,但我觉得他的目的恐怕不限于此……当然,即便他想要西河郡,也无损我大秦的利益。”</p><p>“唔。”卫鞅微微点了点头。</p><p>他秦国夺取河东,一来是想要打通前往中原的道路,二来是看中了河东的富饶。</p><p>相比之下,西河郡太过于靠北,不说比河东贫瘠,且常年遭到林胡等异族的骚扰,这种地方,说实话他秦国并不想要。</p><p>至少暂时不想。</p><p>“我大秦得河东,少梁得西河,这倒也不错。”樛游在旁笑着附和道:“就我个人而言,少梁要比赵国可靠。”</p><p>或许有人会觉得纳闷,樛游作为秦国驻少梁的使者,为何看上去有点帮少梁说话的意思。</p><p>原因很简单,因为一般驻各国的使者,大多与这些国家的高层关系亲密,甚至于,在不损害本国利益的情况下,这些常驻使者都会帮出使的国家说话,因为这些国家或会成为他们日后回国竞争重要职务的‘资本’。</p><p>就拿樛游举例,他如今在少梁担任常驻使者,倘若他与少梁的关系处得好,待等日后卫鞅卸下了秦国国相的职务,他就有机会在少梁的支持下去竞争秦国国相。</p><p>而一旦他真的成为了秦国国相,那么秦国与少梁的关系就会变得更稳固。</p><p>所以别看驻他国的使者风险不小,但事实上也伴随着莫大的机遇。</p><p>只不过目前少梁还太弱小,并且卫鞅在秦国的地位也如日中天,因此樛游也没敢往这方面想,只是踏踏实实地在少梁积累人脉关系,待等日后回国竞争相位时,这些都会成为他的依仗。否则他出使少梁多少年,就等于耽误了多少年,日后根本无法与其他秦国的臣子竞争。</p><p>因此,樛游在不损害秦国利益的情况下,才要帮助少梁说话,让少梁承他的情,鼎力支持他。</p><p>韩国驻少梁使者申春先前之所以对李郃提出的请求无一不从,也是倒也不错。”樛游在旁笑着附和道:“就我个人而言,少梁要比赵国可靠。”</p><p>或许有人会觉得纳闷,樛游作为秦国驻少梁的使者,为何看上去有点帮少梁说话的意思。</p><p>原因很简单,因为一般驻各国的使者,大多与这些国家的高层关系亲密,甚至于,在不损害本国利益的情况下,这些常驻使者都会帮出使的国家说话,因为这些国家或会成为他们日后回国竞争重要职务的‘资本’。</p><p>就拿樛游举例,他如今在少梁担任常驻使者,倘若他与少梁的关系处得好,待等日后卫鞅卸下了秦国国相的职务,他就有机会在少梁的支持下去竞争秦国国相。</p><p>而一旦他真的成为了秦国国相,那么秦国与少梁的关系就会变得更稳固。</p><p>所以别看驻他国的使者风险不小,但事实上也伴随着莫大的机遇。</p><p>只不过目前少梁还太弱小,并且卫鞅在秦国的地位也如日中天,因此樛游也没敢往这方面想,只是踏踏实实地在少梁积累人脉关系,待等日后回国竞争相位时,这些都会成为他的依仗。否则他出使少梁多少年,就等于耽误了多少年,日后根本无法与其他秦国的臣子竞争。</p><p>因此,樛游在不损害秦国利益的情况下,才要帮助少梁说话,让少梁承他的情,鼎力支持他。</p><p>韩国驻少梁使者申春先前之所以对李郃提出的请求无一不从,也是这个道理,并非全然是因为韩国相邦申不害的叮嘱。</p><p>二月二十一日,在尹骘回到合阳邑之后,嬴虔率领五万秦军回到仓城,集结大军准备渡河前往蒲阪。</p><p>而与此同时,翟虎、李郃率两万少梁军队,押解着两万余魏军俘虏回到东梁城。</p><p>在这两万余魏军俘虏中,郑侯、华贾二将麾下的五千余魏军并未被视为真正的俘虏,他们甚至被允许进入东梁城。</p><p>当然,其中除了真正的元里魏军,其余大部分魏军在进城时还是要求解除兵器。</p><p>但即便如此,郑侯、华贾二将麾下那四千余‘假元里魏卒’对此也无不满意。</p><p>他们很清楚,此次其他被俘虏的魏军兵将都要在少梁被奴役五年,只有他们不需要,这完全是看在‘元里魏军’的面子上。</p><p>因此当李郃邀请郑侯、华贾二人进东梁城看看时,这些人也很渴望进城仔细看看这座元里魏军曾经奋战过的城池。</p><p>“请!”</p><p>只见在东梁城的西城门外,闻讯而来的东梁大夫范鹄亲自前来相迎,邀请郑侯、华贾与那五百余名真正的元里魏卒进城,甚至于城内的东梁百姓在听说元里魏军回来后,竟也在城内夹道欢迎,这让郑侯、华贾以及他们麾下那五百余名元里魏卒又感动、又羞愧。</p><p>毕竟他们哪是真的返回,他们此次是作为少梁的敌人回到了这片土地,只不过他们战败了而已。</p><p>在翟虎、李郃、范鹄等人的指引下,郑侯、华贾以及他们麾下五千余魏卒进入了城内,参观了城内的每一处。</p><p>与他们记忆中相比,东梁城的变化十分巨大,外城曾经那些土坯房,在时隔年逾后大多都换成了砖房,城内几条主要街道也铺上了石砖,整座城看起来整齐有序。</p><p>然而最最让郑侯、华贾等人感到震撼的,还是城内中央广场所竖立了石柱与石碑。</p><p>那是一块比城墙更高的石碑,从上到下刻着两行字:你之名讳无人知晓,你之功绩与世长存。</p><p>而围绕着石碑的那几根石柱上,还雕刻着当年东梁卒奋死抵抗秦军的浮图,其中甚至有元里魏卒,还有瑕阳君、郑侯、华贾等魏国将领。</p><p>看到这一切,郑侯、华贾与他们麾下五百余真正的元里魏卒,一个个双目含泪,感动地说不出话来。</p><p>对比去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