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惠施使齐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惠施对六国的剖析,很朴素,也很实际。</p><p>他先问瑕阳君:“瑕阳君以为,秦、齐、楚、宋、卫以及少梁,哪二国是魏国必须面对的敌人?”</p><p>“先生这是在考验我么?”瑕阳君玩笑说道。</p><p>“不敢。”惠施连忙致歉,正准备张口说出答案,没想到瑕阳君抢先说了出口:“是秦国与楚国吧?”</p><p>其实这个提问很简单,在惠施已给出‘哪二国’提示的情况下,答案昭然若揭。</p><p>“正是!”</p><p>惠施重重点了点头,剖析道:“齐国殷富,素来致力于成为泗淮诸国的盟主甚至是中原的霸主,看重是威望与名分,但秦国这些年却屡屡攻打魏韩两国,侵夺二国的城池、土地,它的威胁远比齐国要大。”</p><p>瑕阳君微微点头。</p><p>平心而论,虽然秦国也是中原诸国之一,但事实上,似魏、赵、韩、齐、燕等国,甚至包括鲁国、宋国、卫国等等小国,都从来不曾将秦国真正看做中原国家,尝明里暗地蔑称秦国为‘秦夷’。</p><p>楚国也是类似情况,长期被中原诸国看轻,被蔑称为‘楚蛮’。</p><p>于是秦国与楚国这两个长期遭中原诸国看轻的国家就结盟了,让诸国又惊又惧。</p><p>但齐国不同,齐国在中原素来是极有名望的,也是世人比较接受的‘霸主候选’,这一点齐人也深信不疑,他们认为只要魏国衰弱了,那么霸主之位就肯定会落到齐国头上。</p><p>至于秦楚两国……</p><p>抱歉,中原霸主的名号,怎么能交到‘蛮夷’手中呢?</p><p>再加上这些年秦国屡屡派兵攻打魏韩两国,十分强烈地表现出了对土地与城池的渴望与贪婪,因此惠施断言,秦楚两国才是魏国真正的敌人,齐国则不是,魏国是可以与齐国结盟的,比如向齐国让渡一部分霸主的权力,甚至拉拢齐国,与齐国互为中原霸主。</p><p>“这……互为中原霸主?”</p><p>瑕阳君被惠施说懵了,那表情仿佛在说:这霸主之位还能分?</p><p>但惠施却表示这霸主之位确实可以分:“魏国可以与齐国结盟,魏国为西方霸主,控制三晋之地;齐国为东方霸主,控制泗淮之地,两家互不侵犯……”</p><p>瑕阳君摸着胡须思忖着。</p><p>其实随着他魏国的国力日渐衰弱,他魏国逐渐也失去了对齐国的约束力,事实上齐国早已成为了东方诸国的‘小霸主’,其对鲁国、对泗淮诸小国的控制力,远在魏国之上。</p><p>因此所谓拉齐国互为霸主,说到底只是让魏国牺牲一部分霸主的威信,将这部分霸主的名分让出齐国罢了,事实上魏国并不需要为此付出什么。</p><p>以一个口头的许诺换取与齐国的结盟,这有什么吃亏的么?</p><p>“可惜,大王恐怕不会答应……”瑕阳君遗憾地摇了摇头。</p><p>因为当代魏王,最看重的就是名分,他连少梁的独立都不肯承认,宁可将少梁逼到秦国一边也不肯接受少梁从此不再是他魏国附庸的事实,又怎么可能将维持百余年的霸主之位,让渡一部分名分给齐国?</p><p>“这……魏王为何不答应?”</p><p>惠施无法理解,毕竟在他看来,魏国早已失去了对齐国的控制,甚至于,齐国已逐渐拥有了挑战魏国地位的实力,既然如此,何不拉拢彼此利害冲突较小的齐国,一致对抗秦楚两国呢?</p><p>对此无法理解的他,反复强调与齐国结盟的种种好处:“魏国与齐国结盟之后,便可说服齐国牵制楚国,再者,没有了齐国的限制,魏国更容易促成三晋同盟,一致对抗秦国……”</p><p>瑕阳君面带微笑看着惠施侃侃而谈。</p><p>他承认这位年轻人有眼界、有才华,但对于某些事却了解不多。</p><p>比如三晋同盟,别看韩国如今就是魏国的盟友,只要魏国拉拢赵国,仿佛就能促成三晋同盟,但事实上这件事非常难。</p><p>因为秦、齐、楚三国都不会坐视三晋同盟的促成,三晋同盟,那就相当于一个晋国,曾经首先称霸中原的晋国,秦、齐、楚三国都不愿晋国或者类晋国的同盟再次出现。</p><p>正因为如此,赵国长期驻有秦、齐两国的使者,虽然这两国都抱着将赵国拉拢到自身的目的,但有一点两国是一致的,那就是绝不允许三晋同盟的出现。</p><p>赵国为什么敢侵占卫国,为什么敢与魏国发生战争,因为赵侯知道就算他赵国败了,秦、齐两国也是绝对会派兵支援他的,否则一旦他赵国向魏国屈服,形成了以魏国为首的三晋同盟,那天下的局势可就彻底改变了。</p><p>虽然不知是谁率先放出了这个谣言,但众所周知,一旦三晋抱团,形成了比拟当年晋国的庞大同盟,介时无论是秦国还是齐国,亦或是楚国,三晋同盟皆无畏惧。</p><p>是故,想要促成三晋同盟,十分艰难,因为事实上,魏国其实就在朝着三晋同盟的战略前进,只不过秦、齐两国频繁从中作梗,未能实现罢”</p><p>瑕阳君面带微笑看着惠施侃侃而谈。</p><p>他承认这位年轻人有眼界、有才华,但对于某些事却了解不多。</p><p>比如三晋同盟,别看韩国如今就是魏国的盟友,只要魏国拉拢赵国,仿佛就能促成三晋同盟,但事实上这件事非常难。</p><p>因为秦、齐、楚三国都不会坐视三晋同盟的促成,三晋同盟,那就相当于一个晋国,曾经首先称霸中原的晋国,秦、齐、楚三国都不愿晋国或者类晋国的同盟再次出现。</p><p>正因为如此,赵国长期驻有秦、齐两国的使者,虽然这两国都抱着将赵国拉拢到自身的目的,但有一点两国是一致的,那就是绝不允许三晋同盟的出现。</p><p>赵国为什么敢侵占卫国,为什么敢与魏国发生战争,因为赵侯知道就算他赵国败了,秦、齐两国也是绝对会派兵支援他的,否则一旦他赵国向魏国屈服,形成了以魏国为首的三晋同盟,那天下的局势可就彻底改变了。</p><p>虽然不知是谁率先放出了这个谣言,但众所周知,一旦三晋抱团,形成了比拟当年晋国的庞大同盟,介时无论是秦国还是齐国,亦或是楚国,三晋同盟皆无畏惧。</p><p>是故,想要促成三晋同盟,十分艰难,因为事实上,魏国其实就在朝着三晋同盟的战略前进,只不过秦、齐两国频繁从中作梗,未能实现罢了。</p><p>但即便如此,瑕阳君依然从惠施的观点中得到了启发,即他魏国可以通过释放善意与齐国和解,真正的敌人就只有秦国与楚国。</p><p>如此一来就只剩下两个方向的敌人了,一个是河西方向秦与少梁的联军,一个是睢县方向齐、楚、宋、卫四国的联军。</p><p>那么,他魏国应当率先向哪路展开反击呢?</p><p>“……四国联军!”瑕阳君率先说出了他的想法。</p><p>“瑕阳君明见……”惠施拱了拱手,表示赞同。</p><p>毕竟在他看来,集结于睢县的齐、楚、宋、卫四国联军虽看似人多势众,但仔细推敲就知道,这支联军其实十分虚弱。</p><p>先说齐军,也就是齐高唐大夫田朌率领的齐军,只要魏国与齐国达成了协议,这支齐军肯定是会撤退的,那就只剩下楚、宋、卫三国。</p><p>其中,自早些年魏韩两国联合进攻宋国起,宋国就已经倒向了齐国,而现如今,卫国作为魏国前附庸国,也倒向了齐国,只要魏国与齐国和解,宋、卫两国的军队也会撤退——当然,就算不退也无所谓,毕竟宋、卫两国只是小国,就算两国坚持助楚国讨伐魏国,魏国也能凭强大的军队将其击败。</p><p>总而言之,只要魏国与齐国和解,魏国南面的敌人大抵就只剩下楚国的军队了,而楚国的军队嘛,谁都知道那是远不如秦国的。</p><p>因此,惠施在继‘亲善齐国’的主张后,又倾向于率先反击睢县的楚军,然后才是河西方向的秦军。</p><p>这个次序与瑕阳君不谋而合,不过略有区别的是,惠施仅仅是因为顾虑秦国军队的强大,而瑕阳君则是将少梁的因素也算了进去——只有他知道,少梁的军队有多么的强劲!</p><p>哦,不对,事实上仓城之战前后,公孙衍以及其所率的七八万魏军,也逐步见识到了少梁军队、尤其是少梁奇兵的难缠与强劲,只不过公孙衍死咬着不松口,不肯承认罢了。</p><p>当晚,瑕阳君吩咐府上置备酒菜,盛情地招待了惠施,甚至于他还对惠施说道:“区区市吏一职,太过于辱没先生的才华,先生就莫要回去了,不如在我府上先住下,待明日我在大王面前引荐先生。”</p><p>惠施大喜过望,连连称谢,随后便在瑕阳君的府上住了下来。</p><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