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七月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七月,陆续又有许多墨家弟子投奔少梁,以墨家钜子墨践出面将其招入墨造司。</p><p>此时的墨造司,已被李郃分成‘水部’、‘营部’、‘造部’、‘工部’四个司,各设一名部事作为长官。</p><p>其中水部专门负责整治少梁的水利工程,由墨裕担任部事;营部负责土木建设以及道路的修建,由墨明担任部事;造部负责一概锻造、制造之事,由墨斗担任部事;最后就是工部,集墨家最出色的工匠与以郑经为首十余名韩国少府,为前三部提供一切技术支持,由墨造司的司长、墨家钜子墨践兼任。</p><p>分工之后,墨造司一跃成为少梁人数最多的机构,光在职的官吏就有数百人,而辖下协助墨造司的人更是多达数千上万。</p><p>按理来说如此庞大的机构,很难在短时间内运作起来,好在墨造司有大量墨家弟子担任基层官吏,他们一边积极投入对少梁的建设,一边向少梁百姓传播墨家思想。</p><p>在李郃的默许甚至暗中支持下,旧梁一带的百姓迅速接受墨家学说,投入了墨家的怀抱,以至于墨家弟子中迅速出现了一群少梁本土出身的墨家弟子。</p><p>东梁君对此有些顾虑,但李郃却并不担心,毕竟墨家思想是非常温和的,它对治国层并不会造成实际性的危害,只是主张限制君权,说白了,李郃不必担心他少梁的墨家势力在变得强盛后对国家、对少梁君臣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危害,最多就是被限制住了‘做不义之事’的可能性,比如进攻他国什么的,而少梁本来就没这能力,根本谈不上什么损害。</p><p>相反,墨家思想在少梁的盛行,其主张‘兼爱’的思想进一步巩固了少梁内部的团结,其主张‘尚同’的部分则愈发强化了少梁上下级的行事效率,使得少梁的政令推行速度变得更迅捷。</p><p>总得来说,除非日后少梁变得强大后耐不住寂寞想要主动进攻他国,否则墨家对少梁是百利而无一害。</p><p>考虑到之前李郃就已将旧梁的事务交给了狐老、狐费、田氏父子等人,如今又将墨造司精化细分,事实上他这个旧梁大夫就算不在,旧梁城与墨造司也能按部就班地正常运作。</p><p>这使得他终于能抽出不少时间训练陷阵士,只需待训练结束回到邑邸后,翻一翻旧梁与墨造司的进展即可。</p><p>这一日黄昏前,训练完那二百陷阵士的李郃,步行返回城内。</p><p>“李大夫。”</p><p>“李大夫。”</p><p>沿途遇到的少梁百姓、墨家弟子,纷纷向他打招呼。</p><p>其中不乏有暗暗偷笑着,原因无他,只是因为李郃在与那二百名陷阵士做肉搏训练时,弄得全身上下都是污泥。</p><p>虽然看似狼狈,但李郃却相反更受到旧梁城内百姓的拥护,甚至有不少人询问他一些关于陷阵士的事。</p><p>“李大夫,您是不是又在训练一支精锐?”</p><p>“这支精锐叫什么啊?”</p><p>“是否能超过奇兵?”</p><p>面对这些问题,李郃笑着回答:“这支精锐名为陷阵士,其他的得暂时保密,不过我可以向大家保证,陷阵士绝不弱于我少梁奇兵。”</p><p>得到李郃的承诺,旧梁的百姓纷纷雀跃欢呼。</p><p>谁不想希望国家拥有更强大的军队呢?</p><p>当然,相比较陷阵士,其实旧梁百姓更关心的还是梁姬。</p><p>少君这段时间怎么不来旧梁了呀?是不是身体过于操劳呀?</p><p>对此李郃只能哭笑不得地解释,如今他少梁有七座城,就算刨除了元里那也还有六座城,梁姬总不能一直呆在旧梁鼓舞士气吧?那其他五座城的百姓岂不是要骂不公了?</p><p>不得不说,最近几个月梁姬也不轻松,自二月底至三月初在旧梁住了一个月后,便分别往繁庞、东梁、芝阳三城也各住了一个月,鼓舞当地军民建设国家。直到四月末,由于魏国对少梁施行禁盐一事激起了合阳邑的民怨,合阳大夫尹骘原本希望梁姬前往合阳,安抚民意。</p><p>但东梁君拒绝了此事,因为当时的合阳邑民怨极大,若非秦国在旁虎视眈眈,搞不好连尹骘这位治邑大夫都会被逐出合阳。</p><p>直到五月中旬,少梁与韩国签订了盟约,东梁君才带着梁姬前往合阳,在几经劝说安抚后,合阳邑的民怨才逐渐平息下来。</p><p>但谁都看得出来,合阳人对成为少梁国人是几乎没有什么兴趣的,对待东梁君与梁姬的态度也远不如少梁国原来的五城百姓那样热忱。</p><p>因此仅在合阳住了半月,梁姬便与东梁君又回到了东梁,直到六月中旬才回到少梁城歇息。</p><p>告别那些热情的百姓,李郃回到了他的邑大夫邸。</p><p>如今他的邑大夫府,俨然已成为墨家弟子的聚集地,每日日落之后,以墨践为首的墨家弟子在各自用完饭后便涌到他的府上,一共完善那部《墨治法》,毕竟眼下的《墨治法》还就算刨除了元里那也还有六座城,梁姬总不能一直呆在旧梁鼓舞士气吧?那其他五座城的百姓岂不是要骂不公了?</p><p>不得不说,最近几个月梁姬也不轻松,自二月底至三月初在旧梁住了一个月后,便分别往繁庞、东梁、芝阳三城也各住了一个月,鼓舞当地军民建设国家。直到四月末,由于魏国对少梁施行禁盐一事激起了合阳邑的民怨,合阳大夫尹骘原本希望梁姬前往合阳,安抚民意。</p><p>但东梁君拒绝了此事,因为当时的合阳邑民怨极大,若非秦国在旁虎视眈眈,搞不好连尹骘这位治邑大夫都会被逐出合阳。</p><p>直到五月中旬,少梁与韩国签订了盟约,东梁君才带着梁姬前往合阳,在几经劝说安抚后,合阳邑的民怨才逐渐平息下来。</p><p>但谁都看得出来,合阳人对成为少梁国人是几乎没有什么兴趣的,对待东梁君与梁姬的态度也远不如少梁国原来的五城百姓那样热忱。</p><p>因此仅在合阳住了半月,梁姬便与东梁君又回到了东梁,直到六月中旬才回到少梁城歇息。</p><p>告别那些热情的百姓,李郃回到了他的邑大夫邸。</p><p>如今他的邑大夫府,俨然已成为墨家弟子的聚集地,每日日落之后,以墨践为首的墨家弟子在各自用完饭后便涌到他的府上,一共完善那部《墨治法》,毕竟眼下的《墨治法》还仅仅只有一些骨干,尚不足以真正作为少梁法治的依据。</p><p>除了这些墨家弟子外,狐豨、狐贲、狐奋等人以往也住在府内,不过这几个家伙最近搬出去与陷阵士住到一块去了,偌大的府内,只剩下几名狐氏少女,其中就有与李郃几人关系极好的小丫头狐月。</p><p>鉴于李郃每日事务繁忙,近几个月他的衣物基本上都是由狐月这个小丫头洗的。</p><p>最开始李郃还有些不好意思,不过日子一长,逐渐也就习惯了。</p><p>不得不说,狐月这个小丫头除了岁数实在太小,今年才十二岁,其他方面真的贤惠,只要不犯迷糊,洗衣做饭、缝补衣物,无不擅长,就连李郃也不能说不喜欢。</p><p>这不,今日身上这满是污泥的衣物,就要麻烦这个小丫头了。</p><p>“阿月,又要麻烦了。”</p><p>“不麻烦,不麻烦。”</p><p>面对李郃的歉意,小丫头欢欢喜喜地帮李郃烧了水,随即在李郃清洗身体时,将那一身满是污泥的衣物抱出去洗了,同时又给李郃带来了干净的欢喜衣物。</p><p>不夸张地说,被这小丫头伺候了几个月,没有她,估计李郃连自己的衣物放在哪都找不着。</p><p>等到李郃洗完澡,那边小丫头就已经准备好了饭菜。</p><p>很简单的几个菜,一碟腌菜、一条鱼,还有一碟春卷。</p><p>腌菜与鱼是少梁最常见的菜,春卷所需的面粉,研磨至墨造司水部在盘水中游建造的水力磨坊试验点,以墨家弟子的匠造水平,按照李郃画出的图纸打造一个水力磨具实在是太过于轻松,哪怕目前水部的主要关注点仍在防水砌料方面,希望研制出一种防水性能更佳的砌料来修建水坝。</p><p>与小丫头对面而坐,李郃咬了一口春卷咀嚼着,满意地点头称赞,听得小丫头满脸高兴,双颊微红。</p><p>称赞之余,李郃随口说道:“墨裕等人建造的水力磨坊测试地差不多了,过不了多久就能正式投入使用,介时全国都能吃到这样的春卷……”</p><p>说实话,其实对于少梁这个连粮食都要施行配给制的国家而言,水力磨坊其实没有什么必要,但谁让李郃当初那一番炸鱼、春卷的话勾起了全国国人的口腹之欲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