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出使韩国(二)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在下李郃……”</p><p>“……王廙,拜见韩侯。”</p><p>进殿之后,李郃三人朝着坐在殿内的韩侯拱手而拜。</p><p>“三位免礼,请坐。”</p><p>韩侯笑着邀请李郃三人入座,他的目光有意无意地落在墨践身上。</p><p>早前得到城门令的禀告时,韩侯便得知有一名墨家弟子跟在少梁的使者身旁,对此他也不奇怪,毕竟少梁如今推崇墨家学说,使者团中有一两名墨者再正常不过,没想到居然是墨家的钜子。</p><p>虽说当今天下墨家钜子并非只有一位,除了殿内的墨践,其实还有好几位墨家钜子活动于天下各国,推行墨家学说,但即使如此,钜子也仍是一方墨者的领袖。</p><p>考虑到少梁如今施行墨学治国,天下各国的墨者是否会逐渐朝少梁聚拢呢?</p><p>倘若如此,对他韩国又是有利还是有害呢?</p><p>心中权衡着利弊,韩侯又不动声色地看向李郃,笑着说道:“关于李大夫的英勇事迹,近日孤多有耳闻,恨不得相见,今日有幸见到,不曾想李大夫竟如此年轻……”</p><p>倘若说他对墨践是尊重居多,那么对于李郃,他则是兴趣居多了。</p><p>毕竟据他所知,李郃此前乃是少梁的一名五百人将,俘虏秦王一事,便是此人与其手下的少梁奇兵所为。</p><p>“韩侯过奖了。”李郃拱手谦逊道。</p><p>韩侯笑容可掬地看着李郃,笑着说道:“李大夫不必自谦,能让秦国铩羽而归,此次贵国的名声可谓是响彻了天下……”</p><p>李郃再次拱了拱手,表示谦逊,同时看了一眼在旁的王廙。</p><p>王廙点头会意,拱手道:“韩侯,今日我二人与钜子一同前来,是希望韩侯能相助我少梁。”</p><p>对此,韩侯君臣丝毫也不意外。</p><p>只见韩侯沉吟了片刻,试探道:“不知尊使所说的相助是指什么?倘若指的与魏国化解干戈……”</p><p>他顿了顿,看着李郃与王廙二人的反应。</p><p>见此,李郃拱手说道:“不瞒韩侯,我少梁是希望与贵国结盟。”</p><p>韩侯与申不害对视一眼,微微有些惊讶。</p><p>他们原以为少梁此次派使者前来,是希望通过他韩国出面调和,使少梁能与魏国化解干戈,没想到李郃居然提出了结盟。</p><p>结盟?</p><p>君臣二人脸上露出了几许笑意,虽然没有明说,但笑容中隐藏的轻视之色,李郃几人还是看的真真切切。</p><p>那笑容仿佛是在说:少梁一介小国,也配与他韩国结盟?</p><p>对于遭到这样的轻视,李郃并未动怒,毕竟他少梁眼下确实弱小,不怪对方嫌弃他们。</p><p>他想了想说道:“不瞒韩侯,说是与贵国结盟,但其实我少梁是想获得贵国的帮助……”</p><p>韩侯没料到李郃竟主动说破,微微一愣后笑道:“不知少梁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p><p>李郃拱手道:“听闻韩国在锻造兵器与制作弓弩方面天下第一,我少梁希望能从贵国手中得到锻造兵器、制作弓弩方面的技术帮助……”</p><p>韩侯下意识皱了皱眉,觉得这个李郃有点不识好歹。</p><p>要知道锻造兵器与制作弓弩方面的技术,那可是他韩国的立国根本,他连魏国讨要相关技术都会断然拒绝,又岂会泄于少梁?</p><p>他淡淡地说道:“尊使这个要求……着实让孤很是为难。”</p><p>李郃听得出韩侯这是变相拒绝了他,但他并不着急,继续说道:“在下也知道这个请求有点出格,奈何我少梁已无计可施。魏国也好、秦国也罢,其实都靠不住,这两国相争河西,无论哪方取得优势,对于我少梁而言都不是一件有利的事,虽我少梁暂时取得了独立,但实际远没有摆脱危机……此次我等出使贵国,并非全然是因为韩国是离我少梁最近的国家,还是因为韩国位于秦、魏、楚、赵四国之间,四面环敌,与我少梁有着类似的处境,在下以为韩侯或能感同身受,体谅我少梁的艰难。”</p><p>听到这话,韩侯不禁默然。</p><p>的确,要说哪个国家最能理解少梁此刻的艰难,那么绝对就是他韩国。</p><p>放眼整个天下,他韩国绝对不弱,至少处于中上水准,比鲁国、宋国什么的强多了,更别说卫国、少梁一流,但偏偏韩国位于秦、魏、楚、赵四国之间,尤其是前面三个国家,他韩国哪个也无法战胜。</p><p>正因为处境类似,韩侯对少梁亦报以同情。</p><p>但即使报以同情,他也不会将他韩国锻造兵器、制作弓弩的技术泄漏给少梁,倒不是怕少梁日后强大了威胁到自身,而是怕这两项技术泄漏给秦国与魏国,介时对于他韩国才是灭顶之灾。</p><p>想到这里,他点点头道:“诚如尊使所言,少梁的处境,孤亦感同身受,因此孤也急,继续说道:“在下也知道这个请求有点出格,奈何我少梁已无计可施。魏国也好、秦国也罢,其实都靠不住,这两国相争河西,无论哪方取得优势,对于我少梁而言都不是一件有利的事,虽我少梁暂时取得了独立,但实际远没有摆脱危机……此次我等出使贵国,并非全然是因为韩国是离我少梁最近的国家,还是因为韩国位于秦、魏、楚、赵四国之间,四面环敌,与我少梁有着类似的处境,在下以为韩侯或能感同身受,体谅我少梁的艰难。”</p><p>听到这话,韩侯不禁默然。</p><p>的确,要说哪个国家最能理解少梁此刻的艰难,那么绝对就是他韩国。</p><p>放眼整个天下,他韩国绝对不弱,至少处于中上水准,比鲁国、宋国什么的强多了,更别说卫国、少梁一流,但偏偏韩国位于秦、魏、楚、赵四国之间,尤其是前面三个国家,他韩国哪个也无法战胜。</p><p>正因为处境类似,韩侯对少梁亦报以同情。</p><p>但即使报以同情,他也不会将他韩国锻造兵器、制作弓弩的技术泄漏给少梁,倒不是怕少梁日后强大了威胁到自身,而是怕这两项技术泄漏给秦国与魏国,介时对于他韩国才是灭顶之灾。</p><p>想到这里,他点点头道:“诚如尊使所言,少梁的处境,孤亦感同身受,因此孤也愿意给少梁提供一些帮助,但尊使提出的要求,恕孤无法答应。”</p><p>听闻此言,李郃继续说道:“韩侯,我少梁寻求独立自强,既不想臣服于秦,又不想臣服于魏,想来韩侯也同样如此。贵国与我少梁,处境相似,天然可以结成盟友,虽我少梁目前弱小,无法帮衬到贵国,但韩侯何不将此视为一种投资呢?假以时日待我少梁变得强大了,贵国便能收获一个同道的盟友,介时两国结盟,或可西拒秦国、东拒魏国,从此不受二国摆布。”</p><p>“……”</p><p>韩侯微微动容,若有所思地看着李郃。</p><p>不得不说,李郃的提议让他有些心动。</p><p>毕竟正如李郃所言,他韩国与少梁处境相似,确实是天然的盟友。</p><p>毫不夸张地说,倘若少梁的实力接近他韩国,不用少梁派来使者,他早就派人主动去洽谈结盟之事了——处境相似的盟友,那可要比魏国可靠太多了。</p><p>问题在于少梁实在太过于弱小,这个小国能发展壮大么?</p><p>他转头看向申不害。</p><p>申不害会意,笑着对李郃道:“听闻少梁今年年初施行了变法,而且还是以墨家学说施行变法……在下颇感好奇,想与三位探讨一二。”</p><p>李郃隐约猜到了几分,拱手说道:“请申相示下。”</p><p>申不害捋了捋胡须问道:“当今天下各国变法,无不推崇法治,其次是儒家的礼治,不知少梁以墨法治国,如何治理国家?”</p><p>李郃笑着说道:“申相,墨家学说亦提倡法治,只不过较天下的法家稍有区别而已。”</p><p>“原来如此。”</p><p>申不害点点头好奇道:“不知墨法与法家之法,有何不同?”</p><p>李郃想了想回答道:“区别或在于墨法‘重义’吧。”</p><p>申不害皱了皱眉:“义?仁义?”</p><p>“不。”李郃摇了摇头:“是公义,即公道正义。”</p><p>申不害闻言脸上露出几许微妙的笑意,忽然问道:“何为公道正义?”</p><p>李郃回答道:“是是非非,即为公道正义。”</p><p>“呵呵。”申不害闻言笑了笑,看得出来并不是很认同李郃的观点,转而又问起了少梁目前正在实施的几条政令。</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