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洛水长城之战(二)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秦国士卒的实力如何?</p><p>在近期时间伏击、偷袭秦军士卒的同时,李郃亦时不时地观察秦国的士卒。</p><p>平心而论,秦国士卒的身体素质大多不算强悍,与魏国、少梁、河戎三地的正军士卒差不多——可别小看少梁、河戎二国的士卒,二国的军队可是师承魏国的。</p><p>但不可否认,秦国士卒确实要比魏国、少梁、河戎三国的士卒凶狠、果决。</p><p>比如前一阵子被他们引诱伏击的几队秦军,那些秦国士卒在注定无法突围的情况下,亦不投降,反而凶猛地攻向众奇兵,大有一副亡命之徒的气势。</p><p>若非这些人碰到的都是善于单兵作战的奇兵,换做一般军队,恐怕就会因为这些秦卒死前的反扑而出现伤亡。</p><p>据李郃所知,这些秦国士卒凶狠、亡命的气势,是被秦国新颁布的《军功爵法》与《连坐法》带起来的,在明确的赏罚制度的刺激下,秦国的士卒好似一个个都都变成了亡命之徒,悍不畏死。</p><p>倘若说单个豁出性命的人是可怕的,那么一支豁出性命的军队呢?一个豁出性命的国家呢?</p><p>无疑都是愈发可怕的存在,让人忌惮。</p><p>“准备放箭!”</p><p>洛水长城上响起了一名河戎将官的喊声,打断了李郃的思绪。</p><p>从其甲胄胸前的标记来看,那应该是一名五百人将。</p><p>回过神来的李郃放眼望向洛水西岸,此时他便看到,洛水西岸的旷野上遍地都是秦军士卒,数量之多,简直让人绝望。</p><p>对,多!</p><p>除了凶狠、悍勇以外,人数众多这也是秦国军队的一大特点。</p><p>不同于崇尚精兵路线的魏国与效仿魏国的少梁、河戎,秦国军队的入伍标准似乎门槛很低,整支军队看起来良莠不齐,但相应地,秦军的数量也因此扩张到了一个让人近乎惊恐的数字。</p><p>庞大的兵力,再加上凶狠、悍不畏死的气势,这使得秦国根本不需要培养什么精兵,哪怕是良莠不齐的军队,亦能对诸国造成极大的威胁。</p><p>“放箭!放箭!”</p><p>随着那名五百人将的下令,城墙上的河戎弓弩手发动一波齐射。</p><p>不可否认这次齐射对不少秦军造成了伤亡,但对于那仿佛潮水般的秦军而言,这点伤亡简直不值一提。</p><p>嘭!</p><p>嘭嘭!</p><p>一架架攻城用的长梯被秦军丢入洛水,旋即,不计其数的秦军跳入了洛水,手抓着浮在水上的长梯,泅渡到了东岸。</p><p>看到这一幕,长城上的河戎士卒与犯人们立即就慌了。</p><p>“秦军过河了!秦军过河了!”</p><p>“快放箭!快放箭!”</p><p>“准备白刃!所有人准备白刃!”</p><p>李郃皱眉看了眼乱糟糟的长城,一边拔出利剑,一边转头看向墨践等墨家弟子,却见他们手持长戈与木盾,已做好了御敌的准备。</p><p>砰!</p><p>砰!</p><p>一架架长梯率先架在洛水长城外侧,旋即,一名名神色凶恶、狰狞的秦军士卒便登上了梯子。</p><p>“阻止他们!”</p><p>“不要让他们上来!”</p><p>长城上的河戎士卒叫喊着,用手中的长戈刺向底下的秦卒,而底下的秦卒,亦高举长戈做出反击,一时间金属交击声不绝于耳。</p><p>不得不说,秦军的悍勇着实令人咋舌,就李郃亲眼所见,一名秦卒不顾肩膀处被长城上的河戎士卒用长戈刺伤,硬是咬牙踩着梯子强攻上来。</p><p>可惜这名秦卒运气不佳,正好撞到李郃这边。</p><p>倒不是李郃动了手,而是他身边的墨者,几名墨者用一根前段分叉的推杆,将长城外那架长梯给推翻了,可怜那名秦卒付出了重伤的代价都没有爬上长城,最终与那架长梯一同摔在地上,旋即便被长城外的人潮所淹没。</p><p>见李郃转头看向几名墨者手中的长杆,墨践解释道:“此乃‘钩拒’,最早用于南方水战,然亦可用于守城。”</p><p>李郃一眼便看出了那钩拒的便利,不禁称赞道:“墨家善守,名不虚传。”</p><p>听到这话,不知为何墨践的笑容有些勉强。</p><p>然而遗憾的是,秦军的攻势并不会因为区区一件守城利器便遭到阻碍,哪怕墨者们这段时间为营内的河戎士卒打造了不少钩拒,而眼下长城上的河戎士卒与犯人们,也正在利用这件守城利器来阻止秦军的攻势。</p><p>随着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有越来越多的秦卒泅渡渡过了洛水,秦军的攻势变得愈发凶猛。</p><p>更有甚者,李郃还看到河对岸有一群好似匠人打扮的人,正在一队秦军的保护下搭建浮桥。</p><p>一旦浮桥建成,秦军的攻势无疑便变得愈发凶猛。</p><p>“公输家……”</p><p>墨践亦注意到了那群匠人,在李郃印象中一向亲和、爽朗的他,罕见地露出了阴沉的表情。</p><p>与在旁的墨者,他长城外那架长梯给推翻了,可怜那名秦卒付出了重伤的代价都没有爬上长城,最终与那架长梯一同摔在地上,旋即便被长城外的人潮所淹没。</p><p>见李郃转头看向几名墨者手中的长杆,墨践解释道:“此乃‘钩拒’,最早用于南方水战,然亦可用于守城。”</p><p>李郃一眼便看出了那钩拒的便利,不禁称赞道:“墨家善守,名不虚传。”</p><p>听到这话,不知为何墨践的笑容有些勉强。</p><p>然而遗憾的是,秦军的攻势并不会因为区区一件守城利器便遭到阻碍,哪怕墨者们这段时间为营内的河戎士卒打造了不少钩拒,而眼下长城上的河戎士卒与犯人们,也正在利用这件守城利器来阻止秦军的攻势。</p><p>随着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有越来越多的秦卒泅渡渡过了洛水,秦军的攻势变得愈发凶猛。</p><p>更有甚者,李郃还看到河对岸有一群好似匠人打扮的人,正在一队秦军的保护下搭建浮桥。</p><p>一旦浮桥建成,秦军的攻势无疑便变得愈发凶猛。</p><p>“公输家……”</p><p>墨践亦注意到了那群匠人,在李郃印象中一向亲和、爽朗的他,罕见地露出了阴沉的表情。</p><p>与在旁的墨者,他们看向那些匠人的眼中亦仿佛冒出了怒火,好似在看待为虎作伥的恶人。</p><p>这也难怪,墨家与早已投奔了秦国的公输家,那可是相斗了百年的老宿敌了。</p><p>很快,那座浮桥便搭建完成了,不计其数的秦军沿着这座浮桥来到了河对岸,参与了对洛水长城的进攻。</p><p>在一声声惨叫中,长城上的河戎士卒与犯人们不断减员,而秦军们凭借人数优势与悍不畏死的气势,硬生生挤上了城墙。</p><p>见此,墨践轻吸一口气,准备带着墨者上前,却见李郃伸手拨到身后,率先提剑上前,唰唰两剑便劈死两名试图攀爬上来的秦卒。</p><p>可惜李郃终归只是一个人,只有一把剑,哪怕他能一剑砍翻一名士卒,也无法彻底挡住秦军的攻势。</p><p>好在他身后还有墨践等墨家弟子,诸位墨者手持木盾与长戈,坚定地站在李郃身旁。</p><p>说实话,李郃并不希望这些墨家弟子参战,见墨践带着一干墨者前来相助,便想要开口劝说他们后退,没想到墨践却抢先说道:“李百将愿意与我墨徒同进同退,我等岂能让百将孤身奋战?”</p><p>『要不是你们,我早就带人撤了……』</p><p>李郃暗自叹了口气,点点头道:“你们防守,我来杀敌。”</p><p>“好!”</p><p>墨践二话不说便答应下来。</p><p>在李郃与墨家弟子的相互配合下,秦军迟迟无法攻破这块约几丈的长城,试图攀爬上城墙的秦卒,无一不是被李郃所斩杀。</p><p>可长城上其他区域,却不断失守,攻上长城的秦军,反过来压缩河戎士卒的立足点,杀得后者节节败退。</p><p>看到这一情况,李郃意识到他们必须得撤了,再不撤,别说墨践等墨者一个跑不掉,就连他,多半也要死在这里。</p><p>想到这里,他一剑斩杀面前试图攀爬上来的秦卒,抓住墨践的手臂对其喊道:“撤!必须要撤了!”</p><p>墨践转头看向四周,眼眸中露出几分犹豫之色。</p><p>“钜子!”李郃喝道。</p><p>墨践浑身一震,在咬咬牙后,终于重重点了下头。</p><p>李郃见此松了口气,连忙说道:“快!下长城,向我的人那边靠拢,我来断后!”</p><p>从旁几名墨者纷纷看向墨践,却见墨践点头道:“听李百将指示。”</p><p>听到这话,诸墨家弟子不再犹豫,纷纷撤下长城。</p><p>而此时,最后幸存的那些河戎士卒也无力再阻挡秦军的攻势,纷纷转身跳下长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