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少梁国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六月上旬,正值一年中最酷热的季夏,李郃三人与狐氏一族,在经过了长达十余日的徒步赶路后,终于抵达了河东的汾阴县。</p><p>此时呈现在他们面前的,便是水流磅礴的河水。</p><p>“终于到了……”</p><p>站在大河的岸边,狐氏一族的年轻人们雀跃欢呼。</p><p>相比较他们,族里的妇人脸上则仍带着几分忧虑。</p><p>岸边,狐费指着河对岸与李郃笑道:“阿郃,过了这条河,便是少梁国了。……也就是我等日后的安身之所了。”</p><p>“少梁……”李郃眺望对岸,眼眸中亦浮现几丝向往,毕竟那正是他准备大展拳脚的国家。</p><p>虽说少梁只是一个小国,但小国也有小国的优势。</p><p>“李哥。”</p><p>狐氏族的大力士狐豨与几名同龄人走了过来,兴致勃勃地问李郃道:“待到了少梁,咱们一起去投军吧?”</p><p>话音刚落,几名狐氏年轻人也是纷纷附和。</p><p>不得不说,在这长达二十日的迁徙途中,狐老、狐费以及整个狐氏一族,与李郃几人、尤其是李郃的关系那是越来越亲密。</p><p>而狐氏一族的年轻人们,也对李郃十分服气。</p><p>这也难怪,毕竟在途中,李郃曾因为队伍中的牛车不慎陷入了烂泥里,而独力将这辆牛车抬了起来,当时众人那是看得倒吸一口冷气,就连之前与李郃比试过力气的狐豨,也是看得目瞪口呆,暗呼‘怪物’。</p><p>看着狐豨几人兴奋的神色,李郃笑着说道:“此事不急,先安顿下来再说。”</p><p>话音刚落,只听噗通噗通两声,原来是有两个狐氏族的年轻人酷热难耐,跳到河里玩耍去了。</p><p>狐费一惊,连忙大声喝止,唬地那两个年轻人乖乖回到了岸边,在旁的李郃、李应、彭丑、狐豨几人看得哈哈大笑。</p><p>午后,狐费从附近的津口租了几条船,载着众人与一族的财物、家畜、家禽来到了对岸。</p><p>对比大河的东西两岸,西岸的地势明显要比东岸高,入眼处那是一片连绵的荒芜土丘,一直往北连绵至东梁一带。</p><p>而李郃一行人的目的地,便是东梁的渡口,据说这也是少梁国唯一一个稍具规模的渡口。</p><p>在东梁的渡口下了船,当即就有驻扎在此的军卒上前盘问。</p><p>狐费便出示了令狐君给予的路符,对那对军卒为首的队率解释道:“我狐氏一族,乃是尊安邑之命,从令狐邑迁族至少梁……”</p><p>那为首的军卒当即就愈发客气,连连说道:“原来如此,尊驾且不妨先叫人卸下钱物,我立刻派人向城内禀告。”</p><p>狐费拱了拱手道:“有劳。”</p><p>期间,李郃暗自打量着这队军卒,暗暗将其与在令狐邑看到的魏卒对比,然后他就惊讶地发现,这些军卒气势竟不逊色令狐邑的魏卒。</p><p>转念一想,李郃就猜到了原因:既然魏国如此在意少梁这个附庸国,不惜将国内的人口迁至少梁,那么必然会派人帮助少梁练兵;反过来说,少梁这小国作为魏国的附庸国,那肯定也会学习、模仿魏国的练兵方式,因此少梁的军卒想来也不会弱到哪里去。</p><p>不多时,就当李郃几人相助狐氏族人将东西从那几艘船上搬下来时,一名看似官员打扮的中年人带着几名随从与军卒,匆匆来到了津口。</p><p>待瞧见狐氏众人后,那人快速疾走过来,而狐费也主动迎了上前。</p><p>只见那位官员朝着狐费拱手施礼,爽朗地笑道:“在下乃东梁君家臣,东梁大夫范鹄,不知尊下如何称呼?”</p><p>狐费微微一惊,连忙恭敬回道:“原来是范大夫,失敬失敬,在下狐费……”</p><p>此时,狐老亦走了过来,狐费便介绍父亲道:“……这位是家父,我狐氏一族的族长。”</p><p>话音刚落,狐老亦适时地行礼,表现善意:“小老儿见过范大夫。”</p><p>“岂敢岂敢。”</p><p>这位名为范鹄的大夫握住了狐老的手,笑着说道:“老丈带领族人从河东跋涉来到我少梁,想必途中十分辛苦,范某代表东梁君,欢迎贵氏迁族至此……”</p><p>狐老与狐费对视一眼,心中均感觉十分意外。</p><p>虽说明知对方说的是客套话,但这态度,对比令狐君的家臣虞良,那真的是要好上太多了。</p><p>看来,少梁国是真的缺人。</p><p>在一番寒暄过后,范鹄将狐老、狐费父子请到了一旁的草棚下。</p><p>旋即在他的吩咐下,他的随从从怀中取出一块布,铺在棚内的桌上。</p><p>狐氏父子上前一瞧,这才发现这是一份地图,少梁国的地图,上面标注着少梁国的几座城池,从北往南分别是少梁、梁城、繁庞、东梁、芝阳、合阳、元里,仅七座城。</p><p></p><p>狐费微微一惊,连忙恭敬回道:“原来是范大夫,失敬失敬,在下狐费……”</p><p>此时,狐老亦走了过来,狐费便介绍父亲道:“……这位是家父,我狐氏一族的族长。”</p><p>话音刚落,狐老亦适时地行礼,表现善意:“小老儿见过范大夫。”</p><p>“岂敢岂敢。”</p><p>这位名为范鹄的大夫握住了狐老的手,笑着说道:“老丈带领族人从河东跋涉来到我少梁,想必途中十分辛苦,范某代表东梁君,欢迎贵氏迁族至此……”</p><p>狐老与狐费对视一眼,心中均感觉十分意外。</p><p>虽说明知对方说的是客套话,但这态度,对比令狐君的家臣虞良,那真的是要好上太多了。</p><p>看来,少梁国是真的缺人。</p><p>在一番寒暄过后,范鹄将狐老、狐费父子请到了一旁的草棚下。</p><p>旋即在他的吩咐下,他的随从从怀中取出一块布,铺在棚内的桌上。</p><p>狐氏父子上前一瞧,这才发现这是一份地图,少梁国的地图,上面标注着少梁国的几座城池,从北往南分别是少梁、梁城、繁庞、东梁、芝阳、合阳、元里,仅七座城。</p><p>少梁国,居然只有七座城?</p><p>不!</p><p>地图上的合阳、元里二城,后头标注着‘魏’字,换而言之,少梁国只有五座城。</p><p>一个只有五座城的国家……</p><p>狐老强忍住想要叹息的冲动,心情十分复杂。</p><p>对比强盛的魏国,这少梁国是何等的弱小?</p><p>但无奈,这小国却是他狐氏现如今唯一能立足落户的地方了,毕竟魏国他们已经回不去了。</p><p>或许范鹄也从狐老、狐费父子的眼中看到了失望之色,因此尴尬地舔了舔发干的嘴唇。</p><p>良久,他仿佛没有看到狐氏父子眼中的失望,轻声说道:“两位,可需要范某介绍一下这五座城的大致情况?”</p><p>“有劳范大夫。”狐老点点头,旋即转头看向草棚外,见李郃、李应与家族的年轻人都围在草棚外,便朝着李郃招了招手:“阿郃,你也过来出出主意。”</p><p>李郃也不推辞,在一干狐氏年轻人羡慕的目光中,走入了草棚,站到了狐老身边。</p><p>不得不说,低头一看摆在桌上的地图,李郃的眼角也不禁微微颤动。</p><p>他心说:这少梁国也太小了吧?怕是连魏国河东的四分之一都没有啊,更别提与整个魏国相比。</p><p>而此时,范鹄则开始向三人介绍少梁国的大致情况。</p><p>据此人所讲述的情况,李郃得知整个少梁国基本上位于梁山与大河之间的狭长地带,鸟瞰俯视,整个国家呈现一个约三十度角的扇形地带,西侧是大片的黄土山丘,其中以梁丘最为闻名;而东侧则紧挨着大河,其中几段也有黄土丘与黄土台。</p><p>至于城池,少梁城乃少梁国君主的居城,不轻易接纳外人,狐氏一族自然也就不必指望了。</p><p>少梁城往南的梁城,乃少梁国前身梁国的都城,因曾经遭秦军入侵而一度被摧毁。</p><p>后来魏国出兵击退秦国,夺回河西,又扶持梁国君主重建了国家,在梁城北面建了新城,即为少梁,而梁国也从此改称少梁国。</p><p>据范鹄所言,近些年,在少梁国国君最信任的臣子东梁君的治理下,梁城也日渐恢复元气,逐渐又变得兴旺起来,这座城与相邻的繁庞,虽然依旧可以吸纳人口,但狐氏一族显然是不适合的。</p><p>毕竟狐氏一族在魏国虽然是个小氏族,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