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今时不同往日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三,以朝鲜为诱饵,让倭国和明国继续交战,则我们大清就能分担很大一部分的压力,经营好北方,只要粮草物资充足了,就可以再吞并蒙古部族,提升我们大清的实力!”

  代善听了,并没有马上就回答,而是紧皱着眉头在想着。

  谷割

  对此,多尔衮也不催。因为他知道,只有他和代善达成共识,才好去说服其他亲王。

  而代善之前反对的理由,是觉得大清刚把朝鲜给经营了下来,正是收获的时候,这个时候让给倭国,太委屈大清了!

  第二,倭国占了朝鲜之后,要是不去和明国开战,反而坐看明国和大清交战,想坐收渔翁之利,那就是引狼入室!

  可如今,随着明国重建东江镇,代善的两个理由都不再成立。

  这不,代善自己考虑之后,忽然叹口气说道:“形势比人强,引入倭国,总好过我们大清独自面对明国的两面夹击之势!”

  听到代善这话,多尔衮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道:“我就知道,礼亲王才是我大清最有大局观的!”

  代善听了,无言一笑,带着一丝自嘲,似乎并不以为然。

  多尔衮见了,也是笑了笑,不过他的笑意中,更多的是无奈。

  随后,他问代善道:“孔有德之事,该如何处置?”

  代善听了,不答反问道:“你以为呢?”

  多尔衮一听,并没有循环,而是脸上露出一丝怒意道:“抄家灭族,以儆效尤!”

  说到这里,他补充解释道:“如果我们大清足够强大,和明军的交战,一直是全胜的。那就可以和先皇一样,以安抚为主。如此,方能吸引更多的汉人来降。”

  说到这里,多尔衮停了下,神情中似乎都是无奈,过了一会才说道:“可如今局势有变,如果大清不能大胜几场的话,人心不稳。这种情况下还怀之以柔,必然会导致更多的人背叛大清,因为他们就算被抓也不会付出代价,就等于是鼓励他们这么干!”

  之前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孔有德的具体消息,因此一直是没有处理的。

  如今既然已经知道了,多尔衮就打算杀一儆百,至少孔有德的儿子女儿是要死的!

  代善听了,点点头说道:“时也,势也!你说得有道理,我是没意见!”

  他们两人取得共识之后,就召开了扩大会议。豪格被踢去了海州,接替了济尔哈朗,连同多铎合计大清国的未来。

  最终,在多尔衮的坚持,代善的配合下,取得了一致意见。

  第一,济尔哈朗领兵前往鸭绿江边的新义州,驻守重兵防着明国东江镇的骑军,策应已经入朝鲜的英俄尔岱所部。

  第二,多铎负责继续迁移大清人口,陆续往北转移。

  第三,代善代表大清,带洪承畴出使倭国,协商两国结盟之事。反正条件之类的,代善都知道,由他灵活把控。

  不过,让多尔衮没有想到的是,他这边正在忙着呢,忽然就收到北方快马传来的消息,说北方索伦部族那边,似乎出现了新的敌人,金发碧眼似妖魔,擅长火枪,以人为食,是为罗刹人。

  按照已经商量好的策略,北方将是大清未来的重点,基业之所在,那是绝不容有失的。

  多尔衮考虑良久之后,召多铎坐镇盛京,他领着援军赶往北方,去亲自处理这个新的情况。

  ………………

  与此同时,远在大明京师,崇祯皇帝当然不知道此时辽东那边发生的事情。

  当然,对他来说,重点关心的,也不是那么远的辽东,而是关内。

  如今已经是崇祯十七年的七月份了,根据马士英的密奏,自从上次的事情之后,应天府和镇江府已经清查整顿完毕,其他周边州府,也都已经在推进中,成果非常显著,收获非常大。

  清查出来的隐户和粮田,已经让崇祯皇帝看到了未来的赋税能有多大的提高,这使得他的心情非常地不错。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江南那边如今已经是雨季,大雨连绵之下,整顿地方的进度就不甚如意。

  甚至有些地方还发生了水灾,光靠地方衙门不足以救灾。马士英已经下令,调集一部分军队协助地方救灾。

  这一点,崇祯皇帝还是赞同的,不过王德化的那份密奏,却让他有点为难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