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京城小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秦源心里一喜,好家伙,这算不算吃醋啊?</p><p>稳了稳心绪,他立即轻笑道,“我为他们清正司抓妖,难道就真的只知抓妖么?自然是要与他们熟络一些,才好帮你打听消息。苏若依是不知道这么多的,但是甲字科我还认识不少人,比如那位赵宗镇,甚至那个黄通判。”</p><p>他自然不能说都是苏若依告诉他的,因为太过利用女性是不光彩的,虽然可以解释成是为了钟瑾仪,但难免给钟瑾仪留下印象,就是他善于逢场作戏。</p><p>所以这个时候,他必须把焦点从善于逢场作戏,转移到他善于交际人缘,前者是贬义,而后者对于男人而言,则是百分百的优点了。</p><p>再加上言明是“帮你打探消息”,自然效果更加。</p><p>不得不说,已经有了二弟的秦老艺术家,现在开启了全速攻略模式。</p><p>反正,在这个世界,男人三妻四妾是被允许的,他也没什么心里负担。</p><p>此刻,钟瑾仪心中的震惊已经无以复加了。</p><p>她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小太监,竟然能与清正司的档头、通判混得如此熟络。</p><p>可如果不是如此,他又怎能探得这么多情报?</p><p>也对,他便是这人来熟的性格了,能与父亲和大哥这了聊得来,天底下还有谁是他不能熟络的?</p><p>这家伙,不光是武学奇才,看来还是交际场上的奇才,让他去做密探,怕是会成为自己执掌内廷卫以后,最得意之作了吧。</p><p>想到这里,她就又觉得有趣了,只是脸上依旧一片清冷如故,自是不能让这小混蛋瞧出自己的心境。</p><p>否则,他还不越发放肆?</p><p>站在门口,钟瑾仪抬手招来飞剑,站在剑上,又与秦源淡淡道,“在外切勿惹是生非,办完事便回宫去。”</p><p>秦源冲她扬了扬手,说道,“知道了知道了,回见。”</p><p>钟瑾仪御剑飞行,站在剑上,瞧着下头盒子般大小的屋子,心里忽然又乱乱的。</p><p>他究竟是不是太监?</p><p>他方才连说什么“知道了”,竟有不耐烦之意?</p><p>对上官无礼至斯,简直岂有此理!</p><p>等下,他又立了如此大功,方才我似乎也没有夸奖于他?</p><p>那算打平吧。</p><p>小无赖,本使不与他计较!</p><p>……</p><p>阳光明媚的一天,呼吸着宫外自由的空气,如今身心健全的秦老艺术家,心情格外美好。</p><p>想想几个月前,他还为一顿饱饭发愁,现如今却已经是有钱有闲,拿皇宫当高级客栈的人了。</p><p>离约定的亥时还早,秦源就打算先随意逛逛。</p><p>从钟府出来没多久,他就来到了长安街上。</p><p>清晨下过一场小雨,此时地面上依稀尚有水渍,但空气却格外清新了。</p><p>京城的繁华,确实不是定县、正县这种小县城能比的。</p><p>他的眼前有一座拱桥,名曰知友桥,桥上车马往来,行人如织,桥两盼的早市欣欣向荣。</p><p>知友桥下是宽阔的河水,呈南北向流淌,河面上满是一艘艘承载着粮食、茶盐、布匹、商客的船只。</p><p>纤夫们在河岸边拉着绳索,绳索深深地嵌入了他们的肌肉,激荡起整齐宏亮的号子,让一艘艘弘舸巨舰缓缓向前。</p><p>人、车、马、船云集,商贩叫卖声、纤夫号子声、孩童嬉笑声交织,空气中满满地飘着市井人间气。</p><p>此河名为秦淮河,不用说定然是高祖赐名的了。</p><p>河两岸有很多青楼、酒肆、客栈,旌旗招展,这会儿已经开门迎客了。</p><p>确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这里头功劳最大的应该就是京兆尹了,毕竟是他敢在皇帝出巡之前,赶走了盘踞在京城的上万流民。</p><p>不过即便如此,河两岸的码头上,还是蹲了很多衣衫旧烂、面黄肌瘦的男人,他们都是在等待雇主找去做短期力工的。</p><p>可瘦弱的很难做挣钱的力工,不挣钱的力工活儿又吃不饱饭,吃不饱饭就继续瘦弱……这种循环很难破解。</p><p>但不是不能。</p><p>秦源晃晃悠悠地闲逛了一阵,正巧看到了盛奎银号,想起景王给自己的三千两银票,正是这个银号的。</p>&l河岸边拉着绳索,绳索深深地嵌入了他们的肌肉,激荡起整齐宏亮的号子,让一艘艘弘舸巨舰缓缓向前。</p><p>人、车、马、船云集,商贩叫卖声、纤夫号子声、孩童嬉笑声交织,空气中满满地飘着市井人间气。</p><p>此河名为秦淮河,不用说定然是高祖赐名的了。</p><p>河两岸有很多青楼、酒肆、客栈,旌旗招展,这会儿已经开门迎客了。</p><p>确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这里头功劳最大的应该就是京兆尹了,毕竟是他敢在皇帝出巡之前,赶走了盘踞在京城的上万流民。</p><p>不过即便如此,河两岸的码头上,还是蹲了很多衣衫旧烂、面黄肌瘦的男人,他们都是在等待雇主找去做短期力工的。</p><p>可瘦弱的很难做挣钱的力工,不挣钱的力工活儿又吃不饱饭,吃不饱饭就继续瘦弱……这种循环很难破解。</p><p>但不是不能。</p><p>秦源晃晃悠悠地闲逛了一阵,正巧看到了盛奎银号,想起景王给自己的三千两银票,正是这个银号的。</p><p>于是便施施然进去,掏出一张一千两的银票,对伙计说要兑换成一千两现银子,而且是五两一锭的那种。</p><p>本以为人家未必能一下子拿得出来,可那伙计也是微微一笑,引他到后堂稍坐之后,很快就背着两个沉甸甸的麻布袋进了来。</p><p>高祖统一了度量衡,规定十两为一斤,一千两便是一百斤银子。</p><p>“客官,您点点。”</p><p>“不必了。”</p><p>秦源轻松地背起两大袋银子,走到一个水陆码头,把银子往地上一放,然后大声吆喝起来。</p><p>“有活干了啊,想干活的都过来。”</p><p>呼啦啦一下,瞬间就围拢过来三五十人,一个个都望穿秋水地看着他。</p><p>“公子,我什么都会干,价格也便宜!”</p><p>“公子你行行好,让我干吧,我一定卖力气!”</p><p>秦源呵呵一笑,说道,“你们这些人可不够,给我再去找,起码找到两百个,我才请你们,价格好说。”</p><p>一听有这么大的活儿,这些人自是细处往往,立即都一哄而散,纷纷找人去也。</p><p>没多久,那些隐藏在各处的流民便纷纷现了身,他们身上的衣服就比之前的差多了,所以不敢明着出来。</p><p>在京城的流民太多,官府赶流民也懒得一一核实身份,大多数时候,就是看你穿衣,但凡你衣衫褴褛,便直接将你拉出城外。</p><p>这也符合京兆尹本意,驱赶流民,不就是避免让皇帝看到他的子民过得惨么?</p><p>秦源身边一下子就围了近三百号人,就像丐帮集结,把秦源给吓了一跳,这种规模的聚集,被官差发现可不得了。</p><p>于是只好带他们换了个偏僻的地方。</p><p>“来,一人五两,先拿好。”</p><p>秦源打开布袋,顿时就亮出了一锭锭银闪闪的元宝。</p><p>众人忽然脸上一片震惊,紧接着就爆发出了一阵轰响。</p><p>一人五两什么概念?他们干一天才十五到二十个铜子儿,五两银子够他们干小一年的,这还是在天天有活的情况下。</p><p>群情激动之下,忽然来了五六个壮硕的汉子,笑呵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