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这次不会错了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这是李善第二次见识到骑兵小规模冲阵,前一次李道玄整军肃然,有军阵之风,而这一次,很大程度上依仗苏定方选择出击的时机,以及个人武力带来的震慑。</p><p>不过相同的是,伤者很少,此次冲阵,只有两名朱家沟青壮受了轻伤,李善熟练的清创、上药、包扎。</p><p>等李善走到凌伯身边,只听见他用那种带着嘲讽但也感慨的口吻在说:“旧主未亡,不侍新主,玄素倒是有始有终。”</p><p>那位中年人面色清冷,虽然狼狈却有凛然气范,听了这话也没动怒,抬头看了眼李善,“未曾受伤,无需医者。”</p><p>“咳咳。”凌伯咳嗽两声,努努嘴道:“河东蒲州人氏,张玄素,景城录事参军。”</p><p>张玄素?</p><p>这个名字好像有点印象李善怔了怔,但一时想不起更多的事。</p><p>李善适才已经打听了下,这位是从观洲逃出来的,只问道:“先生西来,为何有追兵穷追不舍?”</p><p>“可还会有追兵西来?”</p><p>张玄素这才仔细打量了眼李善,原本以为是个医者。</p><p>“不会。”张玄素断然道:“某与刘会有公恨,但其遣兵追杀,却为私仇,那百多骑是刘会亲兵。”</p><p>李善不太放心,继续追问,张玄素叹息着将事情缘由一一道来。</p><p>刘黑闼攻破定州大举南下,使人说动观洲总管刘会起兵响应,刘会是窦建德旧部。</p><p>景城录事参军张玄素当机立断,居然将刘会给扣下来了,可惜这位弓洲总管武艺娴熟,居然硬生生杀了出去,举兵反叛,但留在城内的妻儿死于乱战之中。</p><p>这下子,公恨变成私仇了,也难怪刘会派出亲兵穷追不舍,都过了德州追到贝洲境内了。</p><p>李善懒得管这位的悲伤春秋,吆喝着准备上路,接下来的路程还不知道会如何呢。</p><p>但等他上马后,突然一个激灵,噢噢噢,原来是张玄素啊!</p><p>李善对初唐历史知道的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大致记得些事件、人名,但的确记得张玄素这个名字。</p><p>不过只记得一件事,这位张玄素后来是贞观年间东宫属官,多次劝诫太子李承乾,可能嘴炮很过瘾。</p><p>然后然后李承乾听烦了,命刺客行刺张玄素。</p><p>李善绞尽脑汁的回想上下五千年,有这么倒霉的东宫属官吗?</p><p>“去魏洲?”张玄素看了眼路旁的几辆马车以及女眷,甚至还有孩童,“这是”</p><p>“均是当年旧人家眷,得定方收留,此时南下实有难言之隐。”凌伯也没说太多,“魏洲总管田留安是秦王一脉。”</p><p>张玄素点点头,“多谢凌兄。”</p><p>年初秦王征伐河北,大败刘黑闼,战后命张玄素任景城录事参军,所以他也算是秦王一脉,自然也希望南下去魏洲。</p><p>“谢某做甚。”凌伯扫了眼李善,“做主的又不是某。”</p><p>“那少年郎是”</p><p>凌伯没吭声,他多次打探,旁敲侧击,至今只知道李善祖籍陇西成纪,生于岭南,现居于长安,但并不是陇西李氏族人。</p><p>张玄素这才确认,李善才是主事者。</p><p>救命之恩,尚未当年致谢,张玄素牵着马走近,镇听见李善骂道:“朱八你个憨货,让你盯着看看!”</p><p>朱八绕到突厥青年身后仔细看了看,不由惊呼一声,拔刀在手,一脚将面目狰狞的突厥青年踢倒。</p><p>“居然差点被他挣出来。”周赵过来看了眼,“这厮好大的气力。”</p><p>“不是气力大就能挣脱的。”</p><p>“难道有经验?”</p><p>那日村落事变后,李善只留下了这个不肯开口但显然身份不凡的突厥青年,剩下的人包括范愿长子全都宰了。</p><p>这几日,突厥青年一直是被麻绳捆着双手骑在马上,纯用双腿驾马,居然也能跟得上当然了,跟不上只能一刀杀了。</p><p>没想到今日大部分人出击,这突厥青年靠着树干一点点的磨,差点就挣脱出来。</p><p>劈头骂了朱顿,李善看即将启程,干脆利索的拔出匕首,地上的突厥青年面露惨色。</p><p>“放心,不杀你。”李善温和的笑了笑,让人重新将突厥青年双手背在身后绑好,然后用匕首在他双臂上划出长长的口子,鲜艳的血液登时涌出,滴滴落在地上。</p><p>“放点血,他就没气力了。”</p><p>“不包扎,多流点。”</p><p>李善将匕首递给朱八,“每天来个两三次,绝不会再有力气闹事。”</p><p>站在近处的张玄素清晰的看见突厥青年眼中的恐惧,那神色和李善犹温和的笑意呈现强烈的对比。&“这厮好大的气力。”</p><p>“不是气力大就能挣脱的。”</p><p>“难道有经验?”</p><p>那日村落事变后,李善只留下了这个不肯开口但显然身份不凡的突厥青年,剩下的人包括范愿长子全都宰了。</p><p>这几日,突厥青年一直是被麻绳捆着双手骑在马上,纯用双腿驾马,居然也能跟得上当然了,跟不上只能一刀杀了。</p><p>没想到今日大部分人出击,这突厥青年靠着树干一点点的磨,差点就挣脱出来。</p><p>劈头骂了朱顿,李善看即将启程,干脆利索的拔出匕首,地上的突厥青年面露惨色。</p><p>“放心,不杀你。”李善温和的笑了笑,让人重新将突厥青年双手背在身后绑好,然后用匕首在他双臂上划出长长的口子,鲜艳的血液登时涌出,滴滴落在地上。</p><p>“放点血,他就没气力了。”</p><p>“不包扎,多流点。”</p><p>李善将匕首递给朱八,“每天来个两三次,绝不会再有力气闹事。”</p><p>站在近处的张玄素清晰的看见突厥青年眼中的恐惧,那神色和李善犹温和的笑意呈现强烈的对比。</p><p>李善笑着说:“其实放放血,有好处,真的。”</p><p>突厥青年咬牙切齿,周围众人鸦雀无声李善有点委屈,真的,定期放血真的对人体有好处,西方世界还长期将放血作为正规医疗手段呢。</p><p>当然了,一天两三次这个频率稍微有点高。</p><p>果然,接下来一路上那突厥青年再也没闹什么幺蛾子,也不知道是不敢做鬼还是真的没了气力。</p><p>不过,一行人整体速度也慢了下来。</p><p>原本只是苏定方母亲乘坐一辆马车,但几次接战,几人负伤,再加上张玄素身边四五个后来救治的伤员。</p><p>再加上接下来的路途并不平坦,马车行驶速度不快,整体速度自然下降了不少。</p><p>当晚在一处村落借宿,李善不得已出高价又买了三辆马车,用以装载伤兵,还有好些被褥还好马匹还有的多。</p><p>第二日清晨,一行人再次启程,周赵是贝洲本地人,这次是以他为向导,众人转向西南方向。</p><p>经过多日历练,李善骑在马上虽然还不熟练,但也不会摔落,甚至还能聊上几句。</p><p>“昨日那是意外不过某说的也没错,观洲总管刘会遣亲卫追杀张先生,也证明观洲叛军并无西来之意。”李善挥着马鞭说:“昨夜细看地图,只要绕过漳南县,接下来必然一帆风顺。”</p><p>马车边的凌伯和张玄素都不吭声,倒是苏定方接口笑道:“李兄细细说来。”</p><p>“漳南县乃是刘黑闼乡梓,说不定还有其旧部,之前是怕撞上了苏兄,如今已然绕过,自然无碍。”</p><p>“之前说过了,刘黑闼如今心心所念,必然是再复洛洲,哪里会管贝洲?”</p><p>“顶多遣派偏师击贝洲,主力必攻刑洲、洛洲。”</p><p>张玄素微微点头,“此言在理。”</p><p>这老头比凌伯可爱多了,李善笑着说:“更何况,贝洲人杰地灵,多有大族,刘黑闼所部必然不敢遣重兵攻城。”</p><p>“刘黑闼若能攻下刑洲、洛洲,贝洲说不定举城而降”</p><p>“不错,贝洲的确人杰地灵。”</p><p>“不是说你。”李善咳嗽两声,“好像清河崔氏就在贝洲?”</p><p>周赵脸一黑。</p><p>“不错,再过去百里就是清河,上游便是清河县。”张玄素解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