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入土为安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蹄声如雷,百多骑旋风般驶出长安,沿泾河而去,径直转向朱家沟方向。</p><p>宇文士及一马当先,脸上焦急之色溢于言表,身边亲卫披甲跨马,持刀拿枪,紧紧跟随。</p><p>看到挡在路当中的木栅栏,宇文士及勒住马,定睛看见有持长矛的村民护卫,再细看村中并无烟柱,长长的舒了口气。</p><p>亲卫上前通报,恰巧郭朴正在巡视,立即让青壮搬开了木栅栏。</p><p>“拜见郢国公。”</p><p>宇文士及盯着穿着铁甲的郭朴,犹疑问:“你是”</p><p>“小人家主陇西丹阳房,奉四郎君之命至此,已有十余日。”</p><p>“是客师兄?”</p><p>宇文士及虽然在秦王府幕僚将领中分量不算太重,但毕竟是明面上官职最高者,也不缺消息渠道,知道李善和李楷等秦王府子弟有交情。</p><p>但李楷让家将护佑朱家沟,还是出乎宇文士及的预料之外。</p><p>宇文士及翻身下马,大步入内,“听闻有难民作乱?”</p><p>“非难民作乱。”郭朴恭敬禀报,“百余贼匪持刀使矛,裹挟难民。”</p><p>宇文士及脚步顿了顿,“已然击退?”</p><p>郭朴犹豫了下,他不太清楚为什么宇文士及会来这儿,“李郎君定计,诱贼匪入村,前后夹击,贼匪或死或降,无一人逃脱。”</p><p>随着郭朴的叙述,宇文士及的脸色先是变得铁青,听到最后哼了声,“惯于弄险,非是正道。”</p><p>穿过几条小巷子,宇文士及看着被推到的围墙,又见地上还没来得及清扫的残破兵刃和大片的血迹。</p><p>走出巷子,大片的难民坐在地上,几十个手持兵刃的青壮正在看管,略略一算,至少六七百人。</p><p>临时搭建的灶台边,几十个妇孺正在煮粥,宇文士及上前看了两眼,粥中居然夹杂着肉沫。</p><p>东边一个小小山丘上,身着明光铠的李善正无聊的坐在胡凳上往下看,身边围绕着八个手持腰刀的随从。</p><p>李善偏头看了眼,笑道:“受不了就回去歇着吧。”</p><p>朱八强忍住恶心,“郎君,我等实在不想再被罚跪了”</p><p>一旁的赵达也是最早跟着李善的随从,“适才要不是郎君劝说,七公都要将我们赶出村子了。”</p><p>“再说郭叔已然下了军令,若是再擅离职守,皆斩。”朱八半转身侧头不去看坡下。</p><p>李善干笑几声没再说什么,今日最后时刻,朱八带着人下去厮杀,将李善撇下郭朴、朱玮都大发雷霆,军中主将阵亡,未死亲卫皆斩。</p><p>朱八他们也挺委屈,还不能说是李善非要他们去的。</p><p>“郎君,郭叔来了”朱八呃了声,“还带了人来”</p><p>李善回头看了眼,起身浅笑拱手,“晚辈拜见郢国公。”</p><p>宇文士及皱眉道:“为何不使人报信?”</p><p>李善知道自己的身份,遇见险情却没有求援宇文士及对此相当不满,当然,他担心的主要不是李善的安危。</p><p>“母亲今日入东山寺礼佛,一切如常。”</p><p>李善自然知道,宇文士及是因为前妻南阳公主而来,这句话是告诉他,南阳公主平安无事。</p><p>看宇文士及神色放松下来,李善在心里嘀咕,都是渣男,谁也不说谁。</p><p>但在李善看来,宇文士及还稍稍有那么点些人味儿。</p><p>一方面是因为今天宇文士及的来援,另一方面是前些日子李善亲自见了吴忠一面,听那意思,李德武有点后悔放朱氏母子离去。</p><p>李善又不傻,自然猜得到李德武生了儿子,现在后悔手软没斩草除根了。</p><p>“若只是难民作乱,村中青壮,友人赠械,又有郭叔主持,必然无恙,谁想得到此次盗匪欲劫掠东山寺。”李善轻笑道:“侥幸得手,无一逃脱,当无后患。”</p><p>宇文士及微微点头,算是认可了李善的决定,毕却没有求援宇文士及对此相当不满,当然,他担心的主要不是李善的安危。</p><p>“母亲今日入东山寺礼佛,一切如常。”</p><p>李善自然知道,宇文士及是因为前妻南阳公主而来,这句话是告诉他,南阳公主平安无事。</p><p>看宇文士及神色放松下来,李善在心里嘀咕,都是渣男,谁也不说谁。</p><p>但在李善看来,宇文士及还稍稍有那么点些人味儿。</p><p>一方面是因为今天宇文士及的来援,另一方面是前些日子李善亲自见了吴忠一面,听那意思,李德武有点后悔放朱氏母子离去。</p><p>李善又不傻,自然猜得到李德武生了儿子,现在后悔手软没斩草除根了。</p><p>“若只是难民作乱,村中青壮,友人赠械,又有郭叔主持,必然无恙,谁想得到此次盗匪欲劫掠东山寺。”李善轻笑道:“侥幸得手,无一逃脱,当无后患。”</p><p>宇文士及微微点头,算是认可了李善的决定,毕竟盗匪为东山寺而来,不留后患是最重要的。</p><p>还是那句话,不怕贼偷,还不怕贼惦记吗?</p><p>“喏,都在下面了。”</p><p>宇文士及往前走了几步,往坡下看了眼,眼角动了动,下面已经挖出了一个大坑,百多人正在忙碌,两人搬着一具尸体往坑里丢。</p><p>尸体在坑里横七竖八的叠放,紫黑色的血迹随处可见,侧头看见李善淡然神色,饶是宇文士及久历战阵,也不禁心惊。</p><p>“九十二人。”李善努努嘴,“虽是盗匪,但也要入土为安。”</p><p>宇文士及有点不想说话,入土为安记得之前郭朴也说过无一逃脱,但却是或死或降。</p><p>最早,宇文士及是从杜如晦的描绘中,以及自己去东山寺求经相遇来判断李善这个人,有心计手段,胸有韬略,后来陆续听闻李善精于医术,好急义公,以义为先。</p><p>今日所见,没想到如此手辣。</p><p>古往今来,杀俘从来是个很容易引得他人忌惮的事件,宇文士及眯着眼打量面前的少年郎,不见一丝拘束,亦不见一丝嗜血,似乎对此有着无所谓的态度。</p><p>似乎察觉到宇文士及的窥探视线,李善笑道:“已然有人认出,当日正是这股盗匪劫掠长乐坡。”</p><p>“便是那日?”</p><p>“记得长安令上报,死三百余人,伤以千计,房屋被毁百多间,血流成河。”李善轻描淡写道:“如此惨状,只怕亡者阴间忿忿,原尔等人千刀万剐呢。”</p><p>宇文士及轻叹一声,沉默许久后道:“听闻你攻读经书,欲明年科举入仕?”</p><p>“只是一试,国公官居中书侍郎,可否容晚辈投卷?”</p><p>“明经科,无需投卷。”</p><p>这话说的也在理,李善低头笑道:“即使中第,吏部选官也是难事。”</p><p>“先过长安县衙那一关吧。”宇文士及突然展颜一笑,“若能中第,有秦王赏识,陇西李氏丹阳房斡旋,吏部选官理应不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