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开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小玉跑到校门口,苟娟娟早已等候多时。

  当苟娟娟看到李小玉时,心里好开心,等了这么久,还以为她不来了。

  “李小玉,你能来见我,真的好高兴。“苟娟娟一把抱起李小玉。

  “放我下来,想挨揍啊!”李小玉一阵哀嚎:我的形象啊!

  从背篓里拿出一块用粗布包着的小包袱,递给苟娟娟:“这是送你的结婚礼物,回去了才能打开看。走吧走吧,遇到事要像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哈!”

  苟娟娟依依不舍地离开,一步三回头,看得李小玉一身的鸡皮疙瘩。

  她搓搓手臂,赶紧跑河边去,再呆下去,这胖妞铁定还得回来。

  回到家的苟娟娟,打开手里的包袱,鲜艳的大红色刺得她的眼泪“叭嗒叭嗒”地掉。

  听到响动出来的苟妈,见宝贝女儿在哭,忙上前抱住她:“娟,这是怎么了?谁欺负你了,告诉妈。”

  “妈,我没事,是高兴的。你看,我同学送我的结婚礼物,好看吧!”脸上还带着泪的苟娟娟,笑着对苟妈说。

  “这可是难得的羊毛昵,你同学真有钱,怎么没请她来咱家玩,你妈得好好地谢谢她。”

  苟家拖了很多关系都没买到的红色昵子料,竟被别人当作礼物送给自己女儿,这是什么人家的孩子,这么大方!

  李小玉可不管苟妈什么心思,她把苟娟娟当朋友,可不会管其他人。

  在河边等了一会儿,两个哥哥洗好床单、被套。拿回学校晾在李大姑家门口,李承继去办公室给任老师说了床单、被套的事,又在李大姑家门上贴一张纸条,三人才放心地回家去。

  七月份,天气炎热,蝉‘知了知了’地高歌,它好象什么都知道似的,一天到晚地''知了知了'',吵得李小玉拿竹杆去捅它。

  七月中旬,斑竹林的所有土地收归公有,农村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

  以前的鸭池乡改为鸭池公社,军林村改为军林大队,大队下面是小队,斑竹林是三小队。

  生产队社员参加生产劳动,被称为‘上工’,工分是记分员记录社员每天上工应得报酬分数的简称。

  村民分粮食有三种方式:定量粮,只要户口在村里,就有一份定量粮,每人每年三百六十斤。(这三百六十斤是毛粮,指带壳、半干的粮食。如:包谷是去皮带芯,谷子带壳,都是半干的。)

  工分粮,多劳多得,只要在一年之中勤劳,多出力,所得的工分就多,年底算下来不但收入要高一些,工分粮也可以多得一点。

  象李小玉家这种劳动力少,孩子老人占一大半的人家,就有点吃亏。对于这种家庭还是有方法可以解决的,那就是用钱来换粮食。换法是以当年的工分值为准,钱又可以做为红利分给村民,互利互惠。

  肥料粮,家里养猪多的人家产生的猪粪多,一挑猪粪换一个工分(不能是稀水)。

  原来的村长变为队长,由李分粮食有三种方式:定量粮,只要户口在村里,就有一份定量粮,每人每年三百六十斤。(这三百六十斤是毛粮,指带壳、半干的粮食。如:包谷是去皮带芯,谷子带壳,都是半干的。)

  工分粮,多劳多得,只要在一年之中勤劳,多出力,所得的工分就多,年底算下来不但收入要高一些,工分粮也可以多得一点。

  象李小玉家这种劳动力少,孩子老人占一大半的人家,就有点吃亏。对于这种家庭还是有方法可以解决的,那就是用钱来换粮食。换法是以当年的工分值为准,钱又可以做为红利分给村民,互利互惠。

  肥料粮,家里养猪多的人家产生的猪粪多,一挑猪粪换一个工分(不能是稀水)。

  原来的村长变为队长,由李建元继续担任,会计由李修文继续担任,记分员经过李父的一番操作,由李妈(杜雪花)担任。

  李妈通过两年时间的学习,日常用字和计算能完全胜任。这在村中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里,都是了不得的水平,由她担任记分员,没人有意见。

  这可是与前世完全不同的开始,前世李妈不识字,人也老实,每天都埋头苦干,工分却只有八分。

  这点工分怎么都不够养活一家八口人的,李父只能辞去乡卫生院的工作,回斑竹林当一名赤脚医生。一边给人治病,一边上工,即使这样,一家人还是难以填饱肚子。

  工分有一个标准,男壮劳力一天十个工分,十五岁以上算成年人的工分,成年妇女一天八个工分,不在这个年龄段的都是干一天两个工分。

  六十岁以上和八岁以下的不强迫上工,如果上工一天给两个工分。上学的学生平时也不用上工,但放假回来必须参加劳动。

  李妈是记分员,上工的人都要来她这登记:做什么活,在哪里做,工分多少,都要清楚明白地记录下来,分粮食的时候才能做为依据。

  放假在家的李家兄妹四人,钟声一响奔向保管室,他们可不想迟到,给自己的妈妈拖后腿。

  保管室在李小玉家对面,中间隔一块水田,这是土地公有后,新修的队里的仓库。人多力量大,一天一夜就完成修建。

  四间草房,上工用的农具,收割回来的粮食都将放在这里。

  草房外是一个铺上水泥面的大晒坝,村里三百多口人全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