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行至东莱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ibqg.net);感谢大家的支持!!



<p>186年9月中旬,鲍信孔融,携玩家玩家十数,护兵五百,渡维水走胶东,以拜访蔡邕为名,前往东莱。</p>

<p>孔融,孔文举。孔子第二十代孙。话说,自认孔门子弟,孔子后人的也有不少,不过这北海孔融,作为孔子后人却是这一代的嫡系子孙。</p>

<p>在这儒术至高的年代,可谓根正苗红,原本在洛阳做着御史,因与上司不和,托病罢工,归至北海。</p>

<p>北海太守久病居家,孔融无官无衔,却能终日高朋满座。</p>

<p>举才立学,修城表儒,自从孔融蹲到北海,郡内上下,只知孔融,不知太守其人,他也早早的获得了一个孔北海的称呼。</p>

<p>孔融善喷,大概算是东汉三国之中早期大喷,毕竟是个能跟后期杨修、祢衡两大‘神嘴’结交忘年的老司机。</p>

<p>现今已过而立之年的孔融,虽然辞官,但在洛阳之时交友广阔,因其曾属大将军掾,跟与他年龄相仿的鲍信,也是相熟。</p>

<p>说来鲍信来寻孔融,初时单纯因为孔融所在与东莱相邻。但两人相聚几日,谈论李陵之事,居然莫名‘情投意合’。都对李陵存有几分不满。这以拜访蔡邕为名,前来东莱的主意,还是孔融出的。</p>

<p>鲍信此人,少年时便志向远大,后被大将军何进征辟,跟在何进身边,走的军伍路子。但中原却常年无战。</p>

<p>年过三十,鲍信也是等的两眼发绿,好容易赶上张角造反,被老板何进任命骑都尉,受命回乡招募兵卒。</p>

<p>志得意满,正准备招募强军,大展拳脚,升官发财,然后。。。张角兄弟都被李陵捅求了。。。</p>

<p>尼玛,要不要这么利索?给个机会先。。。</p>

<p>无独有偶,李陵并不知道自己断了鲍信大器晚成的愿景。同样,他也不知道孔融对其,也是颇有怨言。</p>

<p>孔融喜聚人气,北海之时,近至北海泰山之友,远之益州凉州之客,终日呼朋唤友,高朋满座。</p>

<p>早年李陵有段时间也是名声在外,聚会不时会被拿来议论,可你丫一比邻之人,为何却从不上门拜访?</p>

<p>孔融家传渊源,能诗善文,在这儒家大行其道的太平年间,无论何处,都能获得几分颜面。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众人捧吹抬轿的氛围。</p>

<p>可你说说,你李陵好歹也是一方太守,镇军大将军。别管军位官职怎么来的,占下来就是本事,咱孔文举孔家子孙,断然不会小视他人。</p>

<p>咱俩好歹也算邻居,挨得那么近,咱好客之名远扬,也不见你前来拜访。莫不是小瞧我孔融?</p>

<p>行,你不来拜访也就算了,一个匹夫武人,你丫没事在东莱搞什么建设?没事还想教化乡民?听说还弄的不错,名声渐起,似有传出东莱之意?</p>

<p>传出东莱先传到哪里?当然是北海,你丫是不是忘了我北海孔融在这块地界是靠什么扬名的?</p>

<p>我修城,你建城,我立学表儒,你弄个蔡邕没事广开民智。知道啥叫同行如冤家不?</p>

<p>咱主业是交友,副业才是搞这些扬名,万一你弄地比我好,把我孔融名头盖了过去,我还不成了陪衬?</p>

<p>陪衬也不怕,你叫上我一起搞啊?这种搞法我孔融轻车熟路,咱们搭个伴,共同抬轿多好?再搭上个我孔家子弟蔡邕,咱们这能文能武的班子就齐了。</p>

我孔融?</p>

<p>行,你不来拜访也就算了,一个匹夫武人,你丫没事在东莱搞什么建设?没事还想教化乡民?听说还弄的不错,名声渐起,似有传出东莱之意?</p>

<p>传出东莱先传到哪里?当然是北海,你丫是不是忘了我北海孔融在这块地界是靠什么扬名的?</p>

<p>我修城,你建城,我立学表儒,你弄个蔡邕没事广开民智。知道啥叫同行如冤家不?</p>

<p>咱主业是交友,副业才是搞这些扬名,万一你弄地比我好,把我孔融名头盖了过去,我还不成了陪衬?</p>

<p>陪衬也不怕,你叫上我一起搞啊?这种搞法我孔融轻车熟路,咱们搭个伴,共同抬轿多好?再搭上个我孔家子弟蔡邕,咱们这能文能武的班子就齐了。</p>

<p>你出力,我兑嘴,孔融曾经也有一阵摩拳擦掌之时。可惜。。。李陵一直没来拜访他。。。</p>

<p>行,你不来,我也不可能主动去找你,咱不缺朋友,名士来的。。。</p>

<p>结果正好赶上鲍信前来,了解鲍信意图,知道朝中大将军出手,好,这次咱能上门拜访了。或许两方中间说项,还能有些别的意外收获。</p>

<p>就这么,鲍信、孔融,一拍即合,带着一群玩家老大,如同赏园观景,踏入东莱地界。</p>

<p>鲍信孔融乘坐马车,其后五百护兵相随,玩家一行骑马跟随马车附近,孔融鲍信不会去找玩家攀谈,玩家一行早已习惯,也各聊各的,全当无视两人。反正大家各取所需,都有想要的结果。</p>

<p>东莱边界,似乎与往常没有什么区别,对附近最为熟悉的孔融,平日不是居家宴客,便是马车出行,对东莱消息多是听下人提及汇报。</p>

<p>一路偶尔遇见奔行骑军,远远打量他们一番,也就离开巡视他处。直到行过莱阳长广,所行路上,能见到一些拖家带口,甚至举村迁移之人。</p>

<p>“喂,说你呢,你这女娃娃,怎么把黑甲猊狻骑出东莱城界了?好不省事,还劳兵将寻回,回去好好认错,太守大人仁慈,莫要恶了那些巡城士兵。”</p>

<p></p>

<p>一名赶着牛车的老者,路过鲍信队伍,也不见避让军伍,倒是对着上官婉儿,不满打着招呼。</p>

<p>被老头一阵训斥,语气似乎透露关心,上官婉儿清冷眼神中闪过一阵茫然。。。‘啥状况?’</p>

<p>“矣?你们不是东莱军将?”片刻观察,这时老者也发现疑端,问道。</p>

<p>“呵呵,这位老杖,在下北海孔融,与洛阳鲍都尉一同前来寻访大儒蔡邕,这些天人乃我等随行。”马车布帘掀开,却是孔融笑脸出声。</p>

<p>老者身体虽然硬朗,但面向苍老,眼见已过六十,此乃杖乡之人,被孔融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