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岸边相遇愁归处 浪里邂逅惊途险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那里?”宗画的眉峰再次蹙起,同时一摇头。

  宗诗不知师兄对火莲花素无好感,问他为什么不行。

  宗画道:“我一堂堂七尺男儿,岂能到什么女营躲避?再说,火莲花太野,口口声声要建一个女儿国,将来会连累虹儿的!”

  宗诗明白了症结,一笑道:“师兄你想哪里去了!女营本来就比我们僧兵弱,全靠月忠帮助练兵,这些年才精强起来。但依然缺少武艺绝纶的大将。以师兄的功夫,去那里,正是助她们一臂之力,哪里是去躲避;再说火莲花,月忠也多次向我说起过:她其实是个女中豪杰,一身是胆、满怀忠义,只是有些口无遮拦。只因官军杀了她的亲人,充作倭奴首级报功,她才被迫率领十里八庄的女子群起抗暴,聚义山林,声称要建一个女儿国,可一旦月忠晓以大义、敦劝抗倭,火莲花便暂捐家恨、率领女营抗倭保民。这样一个奇女子,怎么会连累虹儿呢?再说,你和虹儿去那里,不正好可以联手月忠、妙慧,打消她建‘女儿国’的想法吗?最有利的是:锦衣卫也想不到你会去那里,火莲花更不会让锦衣卫沾她女营的边儿,虹儿岂不更安全?你仔细想一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一番话,让宗画的心头渐渐敞亮起来。火莲花的悲惨身世和啸聚山林的起因,让他深感意外和触动。他转身望着金塘岛北面的海域,半晌沉默不语。

  “也许师兄已听说了吧——”宗诗也望着相同的方向道,“自火莲花的女营在那几个小海岛驻守后,那些岛就被渔民称为七姊八妹岛了。”

  宗画终于艰难地点点头:“我就暂带虹儿去那里吧!”心下却在想:我昔日对火莲花颇存偏见,多有得罪,这次到她那里,她又会如何对我呢?

  一个多月后,日本天皇御封的“净海王”王直又驱十余万众、兵分三路,登陆进犯大明。其中,南路三万人,由他驾下的“千岛总督”谢和统领,进犯温州;中路三万人,由他的“威明将军”叶碧川统领,进犯台州;北路五万人,仍由“天差平海大将军”徐海统领,取柘林、下乍浦,直犯嘉兴、杭州。

  此时,总督浙闽江南军务的杨宜已被朝廷免职,胡宗宪正式继任总督。易帅之际,倭寇突然大举来犯,温、台、嘉等沿海各府频来告急。胡宗宪急令俞大猷率兵驰援温州,戚继光率部增援台州;而令新任巡抚阮鹗东援嘉兴。由于北路倭寇势大,胡宗宪、赵文华也亲自率兵五千,出杭州府城,驻守余杭县塘栖镇,与阮鹗、卢镗形成犄角之势。

  胡宗宪用徐渭计,诱敌深入,然后与阮鹗、卢镗三面设伏,夹击倭寇进犯杭州的前锋,旗开得胜,一战毙敌千余人。徐海前锋受挫,退兵陶宅镇,与柘林、乍浦、澉浦等倭寇形成犄角。赵文华大喜过望,急令阮鹗、胡宗宪进击陶宅。而此时,倭寇北路大军也从四面云集陶宅。结果官军大败,阮鹗损兵二千,胡宗宪损兵千余,游击将军宗礼阵亡皂林镇。阮鹗退兵桐乡县城,被倭寇团团围住。

  赵文华见势头不妙,怕将来承担兵败责任,以向朝廷禀报战况、请求增援为名,竟临阵脱逃,惶惶返京。

  胡宗宪欲解桐乡之围,就近从湖州、衢州、绍兴、宁波等地调兵。小山接到增援桐乡的总督手令,即将金塘岛防务完全交给岛上客兵,迅速秘密北上。

  聚将鼓轰鸣一阵子后,胡宗宪进入行辕议事堂。他扫视一下诸将和幕僚,遂问案边中军:“怎么不见徐先生?”

  徐先生即指徐渭。尽管徐渭比胡宗宪年轻六、七岁,胡宗宪却一直称呼他先生。这一点,胡宗宪身边的人都知道。

  中军说,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但他已经派人去找徐渭了。

  “这徐文长也太不像话了!”幕僚中,一个叫卜仁贤的师爷扯嗓道,“平日仗着总督大人对他的厚爱,颇失上下礼数,今日又迟延不至、无视军律,大人若不治罪,恐难号令三军!”

  胡宗宪一摇手,沉着脸道:“卜先生,你难道忘了——徐先生并未入幕吗?以军律责宾客,怕有所不当吧!我们只管先议事吧!”

  卜仁贤见总督对徐渭如此优容,不敢再说什么。

  议事刚刚开始,即听门口军士喊道:“徐先生到!”

  胡宗宪一个“请”字出口,即见徐渭头戴乌巾,一身素袍,步履轻盈进来。

  见徐渭一脸没事儿人似的,胡宗宪道:“徐先生哪里去了?怎么这时候才姗姗来迟?”脸上虽带着笑,口气里却透出埋怨。

  “我与一新识——哦,也算是老相识,小饮了两杯。这便来迟了!”徐渭依然不紧不忙,环揖众人,歉意道:“徐渭来迟,劳诸位久等,还请恕罪!”

  此言一出,众人立时低声议论一片。就连在坐的小山、宗诗、月清等人也觉不可思议,即便徐渭没有入幕,仅仅以宾友之身佐助胡宗宪,也不该在总督聚将议事时迟延,更别说饮酒误事了。

  胡宗宪敛去脸上笑容:“本督知道先生诗酒风流。不过,如今阮巡抚桐乡被围,军情紧急,先生依然留连其中,怕是要误大事的!”

  徐渭朝胡宗宪一拱手:“大人说的极是,不过,我今日这酒,却也是为了桐乡解围呀!”

  见他说得认真,胡宗宪半信半疑道:“徐先生可喝出什么锦囊妙计来吗?”

  徐渭道:“喝酒哪里能喝出什么锦囊妙计?然而,却是喝出一个能解桐乡之围的人来!”

  堂中顿时泛起一片嗡嗡议论声。有人一边窃窃议论,一边频扯嘴角,显然是怀疑徐渭风流疏狂、大言欺人。

  胡宗宪却是一喜,问那人何在。

  徐渭说已把那人送入行辕后院客厅,只等胡宗宪私下密见。

  胡宗宪既惊喜又疑惑,一拳擂在桌案上道:“好!既能解桐乡之围,便是高人!本督就先去会会这个高人!”说罢,让众人暂留堂中商议解围之策,招手让徐渭跟他一起去后院客厅。

  徐渭却又叫出宗诗。他见胡宗宪一脸不解的神情,便眨眨眼,神秘道:“胡公,那人既是你我的相识,也是雨山禅师的相识,自然禅师也应见见他。再说,那人解桐乡之围,还需禅师帮忙才成!”

  胡宗宪愈加惑然,低喃道:“到底是什么高人——还是我们三人的相识?先生究竟玩的什么戏法?”

  宗诗也听得一头雾水,茫茫然翻腾着记忆,却始终不知自己认识过什么高人。

  三人到客厅门口。胡宗宪急匆匆向里张望一眼。见一年轻人乱发蓬蓬、衣衫褴褛,正手捧着一杯茶,神色紧张地看着门外的他们。

  “这就是那位高人?”胡宗宪转脸看着徐渭,眉头一皱,鼻孔里直倒气,“我还认识?徐先生,你这玩笑开大了点吧?这是哪里来的叫化子,还不赶紧给我赶出去?!”

  宗诗瞪大眼睛看那年轻人,要辨辨清楚。却因他乱发遮了半副面孔,又背对灯光,根本辨不出面目,更别说发现什么相识相熟之处了。

  徐渭呵呵笑道:“胡公不要性急嘛!刚才胡公说他是高人,我可没有这样说啊!”说着,展袖请胡宗宪进门。

  胡宗宪边行边埋怨:“是你说他能解桐乡之围,本督才认为是高人嘛!”

&emsp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