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犯南京零寇逞凶 灭悍倭千里追踪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他说,自“天皇之剑”进犯南京后,官军久剿不灭,却是败报频传,消息传到海盐,贞行、贞静二人颇为官军无能而愤慨,寻思当时五台僧兵还有近二百人,凭一家之力,收拾几十个倭奴,应该不在话下,便主动请缨,赶赴南京剿倭,想以此为五台僧兵扬名。

  获准出兵后,五台僧兵星夜兼程,赶往南京,在南京郊外,被十几个商人迎住。商人身后还跟着几十个抬着食盒的杂役。说是听到五台僧兵到南京剿倭,特地代表南京士绅迎接劳军,要僧兵们用过斋饭,再去剿倭杀敌。僧兵们一路昼夜兼程,自是又饥又饿,疲惫不堪,便欢欢喜喜,揭盖开盒,美美大餐一顿。不料,僧兵们用斋后,竟一个个肚子疼痛起来,那些商人、杂役乘机各从怀里摸出短刀,奸笑着自称他们就是“天皇之剑”,纷纷扑向僧兵。僧兵们这才意识到中了倭寇奸计,拼力与敌相搏,却因食用毒斋,未经几个回合,便先后毒发而亡。就连贞行、贞静二人也在勉强杀了几个倭寇后,双双遇难。只有大鞋和尚因跟随在后,又随身自带酒肉,躲到一边自用自享,躲过一劫。他逃出魔掌后,便一直暗中跟踪“天皇之剑”,想伺机杀几个倭寇,为五台僧兵报仇。

  “天皇之剑”在南京城外逡巡几日,既攻不进城里,又不敢渡江北上。忽见江上又东西相向来了两支会剿的官军船队,他们自然不敢久留,便向东南退去。大鞋和尚也一路跟踪,直到这里。

  进入这片山林后,倭寇亦是饥饿交加,又担心前路有官军会剿的伏兵,便派几个精通汉话的小倭前行探路,不想,就在这废弃的小寺里遇到了少林僧兵。

  大鞋和尚说罢,又一声长叹道:“总算老天有眼,让你们来为五台僧兵报仇了!”说吧,已是老泪横流。

  宗诗、宗画等人听了,无不震惊悲愤,发誓要为五台僧兵报仇。

  大鞋和尚满怀感激,双手合什:“各位法兄法弟,野僧替我五台师兄师弟的在天之灵谢谢你们了!”

  宗画闻言一愣道:“听法兄这么说,你也是五台山的佛子了?”

  大鞋和尚点点头,垂了眼帘,面带愧意道:“俺确是五台山佛徒,只因嗜酒嗜肉,经常犯戒,便被赶下五台山。后来,云游到嵩山五乳峰,仰慕达摩祖师宗风,便在达摩洞栖身留足。因俺惭愧过去经历,不愿被人问知,才那样作聋作哑。”

  众僧见他坦陈身份经历,自是纷纷安慰。

  大鞋和尚谢过,又恢复散漫模样,诡笑一下道:“不过,俺在少林达摩洞数载,又暗暗学得许多少林功夫,也算得半个少林僧了吧?”

  宗诗诚心诚意道:“老法兄慕少林、学少林、住少林,当然就是少林人了!怎能只算半个?”

  大鞋和尚也孩子般笑起来:“这么说,俺这个野僧烂和尚也算是少林人了!还是小法弟你通达情理,比你们方丈强多啦!”

  宗诗笑笑,说大鞋和尚若早向小山方丈坦陈这些,小山方丈也会认他作少林僧的。末了,又问大鞋和尚法号叫什么。

  大鞋和尚摇摇头道:“过去的法号就不提了!自到嵩山后,附近的山民就叫俺大鞋和尚,俺觉得这个名字就好,你们便还称俺大鞋法兄吧!”说着,见天色已完全暗了下来,便提醒宗诗,说倭寇就在林外不远处,如今他们久等探路的小倭不回去,一定猜测到出了变故,要有行动。少林僧兵也需早作安排才好。

  宗诗、宗画等人点头称是。正要商量下一步怎么走,忽听外面吵杂声起,一个在外巡哨的小僧飞跑回来禀报:又有几十个商人打扮的倭寇冲进林子,他们手执火把、挥舞倭刀,正向小寺杀来。

  大鞋和尚向外眺望一下道:“他们来的好快!这一仗,我们该怎么打?”

  宗画道:“我众敌寡,打退倭奴容易!但让他们一跑,仗就打得长了!师弟,最好还是你刚才的主意,想法将贼寇引入寺内,一网打尽!”

  宗诗说他也正是此意,寺小院落窄狭,倭寇一旦进来,便拥集在一起,不好施展手脚,不像在林中易聚易散、易进易退了。说罢,他命大鞋和尚带领二十名僧兵跃上墙头殿顶,暂时伏身檐坡上,待倭寇进院后,再从墙头赶到山门,封住门口,然后,再投瓦俯攻;又让宗画带领多数僧兵藏身院中殿内,等倭寇入院后围攻伏击。而他自己,则亲率十数名僧兵出门诱敌。

  分派已定,宗诗带僧兵刚在门外摆开阵势,倭寇便已冲到眼前,呈扇面形逼近宗诗等人。宗诗举棍一挥,十数名僧兵齐声一吼,同时舞棍扑向倭寇。

  倭寇见他们人少,也就没了太多顾忌,哗啦一声,裹上去,全力进攻。

  僧兵假意抵挡一阵,便佯败退入寺内。

  众倭唯恐僧兵以寺为堡、据寺坚守,便紧跟僧兵攻入寺内。

  小寺有两进院落。待前面的倭寇追着宗诗等人进入后院时,后面的倭寇也已全部进入前院。宗画立即率埋伏的僧兵从两边厢房杀出,与倭寇混战一处。大鞋和尚则留下十人在殿顶,投瓦伏击倭寇。自己带领十名僧兵飞檐越脊、掠过墙头,绕到山门口,封了寺门。

  一时,上面瓦片乱飞,砸得众倭东躲西闪、遮头掩面;下面僧兵众棍齐挥,打得倭众左挡右架,魂惊魄乱。

  群倭自知中计,只得拼死挣扎。前院一个倭头大叫:“上!上!上!”自己竟冒着头顶的瓦片雨,抢先跃上墙头,与拦截他的僧兵战在一起。其余小倭也纷纷跳虾似地乘隙窜上房檐殿顶。檐上檐下,顿时两重战场。

  那倭头见仍不能破围,又大叫道:“火!火!火!”

  手执火把的小倭们闻声,纷纷将火把投入佛殿的烂窗里,或是僧兵们清扫出的枯枝败叶堆里。转眼间,小寺里多处火起,烈焰腾腾、烟尘滚滚。

  僧兵们与群倭在火海空隙里厮杀一阵,谁也无法忍受火烧烟呛,只得边打边退寺外。众倭乘机向北往茅山深处逃去。

  僧兵紧追一阵,却因山林地险,容易藏身,倭寇很快没了踪影。宗诗担心深秋气燥风高,寺中大火烧到林中,势必殃及远近山民和寺观,便率领僧兵折回小寺,扑灭大火。然后,又向北搜索一阵,择地宿营。

  次日,僧兵一边打探倭寇消息,一边向东北方向追击。

  追过溧阳县境,少林僧兵又得到消息:一部官军从太湖而来,夹击倭寇。倭寇与僧兵战后,损失大半,只剩二十几人,所以,避开官军,沿太湖西岸北上,大有窜扰苏州府的企图。

  宗诗、宗画当即决定:抄小道星夜兼程,直奔苏州,在苏州城郊外寻机邀击这支残寇。

  星辉初现时分,僧兵赶到苏州城西北的浒墅关。不多时,即见关外闪出一簇火把,停在一箭之外的地方,且听人声嚷嚷,要关兵开门。

  守关把总武勇往下看看,依据火把数目,估计约有四五十人,只是远远地不能辨出是什么人,即向身边的宗诗、宗画道:“大概就是那支‘天皇之剑’杀来了吧!也不怕两位高僧笑话,关内也就百十号老弱兵勇,打仗根本不行,更别说对付这样窜犯千里的悍倭了!我们关兵最好还是守关,就有劳你们僧兵弟兄,下关一战,把他们赶跑算了!”

  宗画瞥他一眼,没有出声。

  宗诗接口道:“仅仅赶跑怎么行?赶跑了,我们不是还要追击?不如我们把这帮残寇引进关来,来一个关门打狗,一举全歼!”

  武勇立刻把他的小脑袋摇得像吊挂风中的葫芦,连说不行不行,若是倭寇进来,制不服他们,岂不丢了关城?关城一去,他的官职、小命也就一齐丢了。

  宗诗说外面残寇不过几十人,而关内的关兵和僧兵有近二百人,怎么可能全歼不了倭寇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