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舍命豪赌止内讧 釜底抽薪保英雄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议罢军务,小山、宗诗、月清三人刚回到僧兵营地,即见一群僧兵吵嚷嚷向他们这边走来。

  小山一皱眉停下来,宗诗、月清相视一眼,同时向前,想问问出了什么事。

  那群僧兵约百余人,一见小山三人即乱声嚷嚷起来——

  “方丈,我们正要找您——您带我们归山吧!”

  “对!我们不给狗日的朝廷卖命了!”

  “不打仗了!我们要回少林!”

  “归山!归山!归山”

  ……

  小山三人一听僧兵愤慨的呼声,便猜到他们是知道了张经、李天宠的冤案,愤于朝廷昏暗,才闹着要归山。

  想想张、李二人之死和俞大猷的罢官,小山也觉满怀愤懑,想张嘴劝解僧兵,却又长叹一声语塞。

  宗诗、月清一左一右,齐看着小山,见他紧皱眉头,神情凝重,站在哪里不言不语,只得各自上前,劝僧兵们不要吵闹,有事且向方丈当面说明。

  僧兵们这才慢慢安静下来。宗诗、月清一问,果如他们的猜测,僧兵是激于张、李二人冤案才闹起来的。

  宗诗朝小山道:“方丈,还是你说句话吧!”

  小山闭目,稍稍稳定一下情绪,沉声道:“大家的心情,老衲完全能够感受,说心里话,老衲也愿随大家一起归山——”

  宗诗、月清同时看着小山,颇感意外。

  “所以,大家要回去,老衲也不愿阻拦。”小山接着道。宗诗不由低低叫声方丈。小山似乎没听到,继续道:“但老衲却不能走。因为,我们抗倭,本是为了弘我佛旨、济世度人,并不是为什么人卖命。再说,对比一下俞将军,老衲也不能走。”遂将俞大猷蒙冤获罪,却又忍辱负重,以军卒之身代行总兵之职,坚守抗倭沙场的情形说了一遍。末了道:“诸位一定要走,老衲亦不能强留,但老衲却要效法俞将军,留在这里,直到彻底扫尽倭寇,再离开!”说罢,闪身一边,让开道路。

  众僧听他一番话,竟静悄悄多时。终于当头几个僧兵默然向小山合什一礼,带领众僧兵转身回营。

  小山三人轻舒一口气,亦随之往回走。小山心里却有些纳闷:宗画、宗经、月明、月满俱在营中,为何僧兵闹着归山,他们却无一人出来劝阻。是事发突然,他们不知道?还是他们也跟僧兵一样,肚子里积满怨愤,故意装聋作哑?他正百思不得其解,乍见月满气喘吁吁急脚而来。没等小山问话,月满即先行解释,说他刚在房中打个盹,就听僧兵向他禀报:有人闹着归山。他这刚赶来,就见僧兵被方丈劝住了,真是谢天谢地谢佛谢菩萨!

  听他如此一说,小山也不好责备什么,只是问宗画、宗经、月明三人在什么地方。

  月满说他们都出去好一会儿了,他本来也要跟了去,宗经却让他留守营中。

  小山问他们为什么出去,又去了哪里。

  月满说,详细情况他也不太清楚,只听说是桐柏僧兵主将行毅派人来到营中,称广西狼兵与崇明沙兵打了起来,要少林僧兵前去帮他制止。宗画接到消息,便只身赶往狼兵营地。月明听说宗画制止客兵殴斗,竟没带一个僧兵,怕他吃亏,便与宗经带了二百僧兵赶去,不知现在情形如何。

  小山一听,放心不下,交待月清、月满小心留守营中,独带宗诗急忙折身向西,奔往狼兵营地。

  行了一程,远远地,即见狼兵营门外灯火煌煌,人声喧喧,一左一右,相向对列两支人马,各约千余人。通过旗甲打扮,即可分出:左边为广西狼兵,右边为崇明沙兵,中间正对着营门的,是一群僧兵,列成一个方阵,阵中两面旗帜,看得出是少林僧兵与桐柏僧兵合在一处。方阵前面几个人,正在争吵什么,中间四个僧人像是在劝解。争吵的双方显然是狼兵和沙兵将军。

  小山与宗诗对视一眼,庆幸及时赶到,正想加快脚步过去,却见那几个人忽然散开,除一僧人留在原地处,其他人分别回到狼兵、沙兵或僧兵队伍中。

  这是怎么回事?

  没等小山、宗诗弄弄清楚,即见留在原地那个僧人向前行去,正好与小山、宗诗二人相向而行。

  狼兵与沙兵队伍中骤然响起鼓声。

  小山、宗诗同时一愣,愈加疑惑:虽然鼓声阵阵,两支队伍却毫无动静。二人不明白,两支队伍究竟为何击鼓。

  相向而来的僧人却波澜不惊,依然朝小山、宗诗这边走来。

  三人越走越近了。

  宗诗眼睛好使,很快认出对面僧人,不由失声低叫:“雪山师兄!”转脸向小山一指,又重复一遍。

  大约因为他俩在暗影中,宗画并没有发现二人。

  小山睁大眼睛仔细辨认一下,点点头,低声应道:“是他!他这是要干什么?”

  宗诗也猜不透,正感纳闷,又见狼兵和沙兵队伍中各自走出一人,缓缓举起手里的长弓,搭上箭,拉圆了,瞄准宗画后背。

  小山、宗诗二人同时心里一紧。宗诗失声叫道:“师兄小心——后面有人暗算!”

  宗画显然听到了叫声,一愣,站住,往宗诗、小山方向看看。大约看不清楚,只得摇摇头,随口应声:“没事的,不用担心!”又从容前行。这时,他距狼兵、沙兵的距离已有百步之遥。

  “师兄恃艺傲物,也未免有些太大意了!”宗诗心里暗暗埋怨一句,乍见那张弓的狼兵突然一松弓弦,一支利箭迅即飞出,直向宗画后心射去。

  宗诗惊得目瞪口呆。

  小山也骤然蹙起眉头。

  狼兵、沙兵的鼓声也愈加急骤起来。

  眼见那支箭距宗画已是近在咫尺了。乍见宗画突然一个“猿猴缩身”蹲下,上身随之一偏,那支箭恰恰越过肩头。宗画随即又一个“雄狮掉头”,张口咬住那支飞箭的箭头。

  小山、宗诗二人心里同时一紧,又骤然一松,既为眼前的一幕大吃一惊,又暗暗叹为观上。他俩清楚,在这鼓声吵杂中,背对狼兵的宗画很难听到弓弦声,要想躲开那支箭,便只有在飞箭近身的一刹那,从细微的风声中察知。这不仅需要异乎寻常的敏捷身手,更需要超常绝伦的听力。而宗画不仅避过箭,还用口叼住了箭头,那更是失之毫厘即被一箭穿喉的危险,但他却从容而为,显得游刃有余。即令小山、宗诗这样惯见少林神功的人,也不得不称赏有加。

  宗画身后,狼兵、沙兵、僧兵同时喝彩。喝彩声甚至盖过激越的鼓声。

  就在这喝彩声中,那个站在队伍前面的沙兵弓箭手也一箭射出。

  箭似贼星,悄然直奔宗画后心。

  小山、宗诗以为是沙兵嫉妒偷袭,心又一下子高高提起。宗诗赶紧向宗画打个手势,示意后面又有人射箭。

  宗画似乎微微点了一下头,陡地一招“玉山自倒”,仰面着地。
了二百僧兵赶去,不知现在情形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