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微服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殿下。”在大殿外等候已久的杨宏福看到陈渊走了出来,立马弯腰行礼。

  陈渊转头看了眼高大的宫殿,轻声感叹:“我这父皇,不简单啊……”

  记忆中的大夏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大夏的朝廷上,丞相的权利似乎是比较大的,夏皇有时甚至要受丞相的制约。其实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甚至几十年前都不是这样,上一代夏皇御驾亲征,为了抵抗隔壁燕国的进攻,更是跨上战马亲自出战,结果就莫名死在了敌国一名三品神射手的箭下。老丞相推举夏皇的同时,也要来了部分权利,开始掌管朝野。

  以丞相为代表的读书人结成了一个名为翰林党的党派,他们一直诱导国策走向“重文轻武”的方向。陈渊原本以为当今夏皇是一个类似于崇祯那种被文官忽悠瘸的皇帝;但是今日一见,陈渊并不认为夏皇是个无能刚愎的人,相反,他的图谋肯定不小,至少不是一个庸碌无为的皇帝。

  朝堂之上的另一个党派就是有军功的老牌家族,当初跟着夏皇开疆破土的一批人。他们也被初代夏皇分封了土地,军功不同,土地大小也有差异。大大小小的军头子因为利益暂时结成党派,被称为“勋党”。

  两个党派经常各执一词,为自己的利益而战,记忆中的朝议到最后甚至变成了几个老头吵架。因为夏皇是允许且要求每个皇子在旁参加朝议的,所以陈渊脑海中,还有着些许模糊的印象。

  最近好像又涌出一个叫“新党”的党派,由于势力弱小,并未得到两大党派的重视。

  整个夏国更是世家林立,两大党党争的背后也不乏名门大户的影子。

  这些世家也是原主之前想要为国移除的障碍,毕竟稍微大一点的世家就会开始土地兼并。然而土地必定是有限的,长此以往的结果肯定是不利于大夏的,就算是陈渊,也是这么认为,毕竟屁股决定脑袋,他既然穿越到了大夏皇子的身上,就决定了他也算是大地主阶级的一份子。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或者说保全自己的性命,陈渊打算把事情做的绝一点。

  至于军权,夏皇除了拥有三万护卫军和十万禁军之外,边军基本都属于只听将命不听王令的类型。

  大皇子五年前就是因为军队冗杂权利分散的情况在早朝时和夏皇大吵一架,被夏皇一气之下发配到镇守东边的青龙军那边去学习反思了。

  可以说,大夏现在没有亡国分裂,都是个奇迹。陈渊也知道,原主莫名坠马肯定只是一个信号,一个风雨欲来的信号。

  “殿下?”看到陈渊久久没有说话,杨宏福轻声询问,看到陈渊看向自己,微微一鞠,“殿下等会还有什么安排,需要老奴去做。”

  “老杨啊,你帮我准备一套衣服,然后陪着我,转转我大夏的天下。”

  有上一世的经验和后世的记忆,陈渊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想要了解民众对大夏的归属感,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微服,亲身体验人民的感受。

  约莫十分钟后,陈渊穿着一袭黑色长袍,走在京城的大街上。沿途所见,可见一斑,至少陈渊眼下,这京城的百姓是安居乐业,甚至有些后世小康的意味,笑容经常性的被挂在脸上。陈渊偶尔还能看到几个说书人在大街桥头,声情并茂地讲着代代夏皇的故事,讲到精彩之处,便会赢得喝彩,民众口中甚至喊着“大夏永昌”。最值得惊奇的,是有几个贫民闲聊时还会说到当今朝政,替圣上惋惜,说到丞相不免啐上两口。陈渊有些好笑,挥挥手制止了皱起眉头的老太监杨宏福。两人沿着街道走下去,周围慢慢安静下来,不一会就看到了一座“学堂”。

  这学堂看上去就高大结实,也远离闹市,环境相对安静清幽,学校的大门印着大夏的标志,以及一副标语:

  左边是“文韬武略汇聚一身”

  右边则是“忠君报国福泽万民”

  横批是金边黑地的几个大字:“大夏永昌”

  陈渊挑了挑眉,背着手饶属感,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微服,亲身体验人民的感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