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壬辰倭乱(六)宜宁之战——日军首败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他利用手中仅有的300余衙丁和府兵,再加上临时征辟的壮丁一共1000余人在沿途利用地理设伏,给蜂须贺家政的第五兵团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这也给第五兵团的晋州之战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过他很清楚咸宁城并不好守,因此在获得一定优势之后,在拖延了敌人步伐,转移了城内百姓之后,带着数百兵丁向晋州转移,咸安宣告陷落。

  宜宁与咸安两县隔南江相望,北路行军的蜂须贺家政在拿下咸安之后,渡江对宜宁进行拔城。

  宜宁府使早就跑了,如今宜宁城内是由当地爱国贵族郭再佑出钱征募壮丁进行守备,加上自己地头的农民和家丁人数堪堪过千之数。

  不过就是这千余人马,依靠墙高不过2米多的宜宁城居然坚守超过3日,城外的蜂须贺家政竟久攻不下。

  咸宁城的位置很特殊,他并没有临江修筑,而是修筑在江西山谷之中,封锁了一条通往全罗道的山道。

  这就导致日军的优势兵力无法展开,整个宜宁城只有东侧面对敌人,宜宁城依山而建,北侧部分山体也在城池保护之内,因此郭再佑可以占据城内山体制高点纵观全局指挥战斗。

  为了方便攻城,蜂须贺家政将本阵防止在南山上,但是南山与城池并不相连,有一条10米宽的小河自西向东流向南江,天然成为宜宁城的护城河。

  但是南山上面坡度较为陡峭,不适合大兵团布阵,因此山上仅有蜂须贺家旗本众500人驻守,万余大军全部驻守在东侧平原之上。

  就是这样的布置给了晋州通判金时敏机会,他利用夜色的掩护行走在一条连接晋州与宜宁的小道之上,由于是自南向北而行,而且在临近宜宁的时候会有一个折弯,因此南山上的旗本一开始并没有发现。

  直到后来发现北侧山谷似有火光凝聚,这才派人前去探查,可这就已经晚了。

  因为金时敏所带2000备倭兵自北侧山谷登山而上,直接从蜂须贺家政本阵侧翼攻入,杀了蜂须贺家政一个措手不及。

  日方谁都没有想到,被吓破了胆的兔子居然敢于主动出击。

  因此,当南山突然爆发的战斗吓到了城东扎营的日军。此时正是深夜,根本得不到夜袭朝鲜军的具体兵力。

  在日军对朝鲜援军真实情况一点不知的情况下,随着南山蜂须贺家旗本掩护蜂须贺家政撤退,距离本阵最近的蜂须贺家军势先一步溃败,进而引发了总崩。

  作为第五兵团两大主力之一的岛津义弘有心想要组织军势缓缓后退,但是蜂须贺家的军势向自己这边冲来,反而将自己的营垒冲垮。

  其实朝鲜军并没有追击多远,更多的是夜晚营啸之下日方的自相踩踏和砍杀。

  至天明之后,岛津义弘等人退至柒原重新整备之后发现全军居然只剩下万余众,超过1/3生死不明。

  最后经过3~5日的整备这才堪堪重新拉回来了1.4万余人的军势,不过第五兵团经过宜宁之战胆气已不复往昔。

  与北侧蜂须贺家政战败不同的是,由于固城备倭兵被收走,再加上没有如历史上那样得到李舜臣率领的全罗道水师支援,在海陆夹击之下位于巨济岛和固城的庆尚道右水营覆灭,大小战船沉没30余艘,被俘40余艘,水兵战死1000余人。

  固城被拿下之后,小早川隆景继续向西进军,来到泗州城下。

  泗州城守将是被金时敏临时提拔的洪义,其在历史上第一次晋州之战的时候表现出色,在泗州之战中也表现出了历史上的水准,结果导致小早川隆景进攻泗州城也受阻2日。

  不过他所带领的不过是1500名府兵,会和泗州守兵和临时征召的壮丁不过2000余人。

  而且泗州城只有西侧背靠山峦,但是东北南三面受敌,面对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日军也只能在坚守两日之后向北突围。

  可惜北侧是由立花宗茂把手的,此人能被日本大名称赞为【西国第一兵】自然是有自己的本事在的,最终面对洪义的也只有战死的下场。

  然而在拿下泗州之后第二日,在小早川隆景准备北上兵围晋州的时候,突然受到了岛津义弘的信件,说他们在宜宁遭遇了战败,现已退回柒原修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