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关东军政3策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尹予国组织1只常备,人数600人,分设6个联队,分别驻守松前、江之川和新浜三城。”

  “但是由于资金的关系,上野和尹予的常备优先组建,其他各国先组建一只500人的常备营,以大队为单位分驻各城。”

  “常备优先由各武家子弟选任,年俸10贯米金各半,骑马队选用弓马娴熟者,年俸15贯米金各半,其麾下足轻则从各领国优先选择有产两家子担任,年俸5贯米金各半。”

  这么算下来秀家在整个领地188万石常备人数为12,100人,这其中还包括两只500人的马队。

  但是这并不是全部的常备兵力,别忘了秀家手中还有一只800人骑着马的旗本众和150人的侍从队。

  随着秀家转封关东,这部分人必然会经过重新编制和扩张,秀家心目中的数量是1000人旗本众及200人的侍从队为最佳,届时旗本众将会分为左右两个马队。

  但是这些都是梦想,正如秀家所说的,受限于资金的问题,秀家不可能现在就组建起这么庞大的常备兵力,每年光维护费用何止10万贯。

  现如今将多个常备进行缩编,仅仅维持500人一个营的规模,可以使秀家短期的支出维持在5万贯以下,而秀家只要在秀吉死前完成军队的补充就行了。

  这里秀家用的名词是“补充”而非“扩编”是因为秀家想要在关东各国驻守千余人常备的想法是和秀吉报过备的。

  如今只是受限于经济压力不能实施,到时候经济宽裕了再把人补上罢了,可没有违反惣无事令私自扩编军队啊,这性质差别可就大了。

  秀家的开出的条件不可谓不雄厚,要知道依照贯高制来说,10贯文相当于80石的土地的领主纯收入了(5公5民,1:4)。

  80石,已经是一个不小的金额了,要知道在战国时代平均1.7石养活一个人,80石已经相当于3~5户人家的全年收入了。

  而在当时,很多低级武士往往也是地侍,他们去掉自己本来就有的那份自己耕作的田地,领主家赏赐的知行往往只有30~50是。

  即便是50石,你依旧要为你的领主提供2个持枪士兵,出兵的前可是武士掏的啊。

  所以很多时候,那些低级武士活的真的不一定比普通的民夫好,他们虽然不用服劳役,但是为了给上级武士提供兵役,需要给自己军役账上的人准备装备。

  领主可不会允许你带两个没有穿铠甲的农兵砍一根竹枪滥竽充数,你最起码要给自己的农兵准备布甲,提供一柄带头铁枪头的竹枪,和竹笠,最起码在外面看起来像个样才能过关。

  2个人的装备,再加上自己的甲胃、武器,没有10贯钱根本拿不下来。

  而秀家现在给出的10贯文,相当于80石的年俸可是不需要你提供兵役的,这可是你纯赚的钱啊!

  而且秀家并没有说你成为常备武士领了俸禄之后知行要收回!

  反正现在秀家2000石以下不实封,兵役也不需要你组织,换句话说你完全可以一个人打一份工,领两份钱!

  众人听了之后,心中只剩下2个字:心动。

  但是他们完全是想差了,秀家此次从关系带来的武士及他们的子弟就足有数千众,他们谁没有几个儿子啊,此次关东的封赏,哪个不拿了几十石的加封,以前无地的儿子都成了有地的贵族。

  再加上万余足轻被秀家直接安排到了各个乡村,不仅填补了人口的不足,更是被提拔为村长、地侍,这些都是低级武士啊,人数合计足有2万人!

  光从西国带来的人就足以填满这些常备了,而且这些人可都久经秀家军制熏陶的熟练士兵,可比从头训练一批人容易多了。

  就算这2万人不可能全部充入常备,毕竟要为训练半兵半农的直辖备、各武家的备队提供基础的骨干兵员,但是这些2万人中挑出个4~5千人出来作为新常备的骨干也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看似好像只占了1/3好像人数不多,但你可别忘了,秀家在关东提拔了许多足轻成为低级武士,别管前头挂没挂低级两个字,他总归是武士。

  而除了侍从队、旗本众、两只骑马队将会都有武士组建之外,大部分的备队主要兵员依旧是有田地的自耕农!武士是不可能成为足轻的。

  既然这样,实际上落到关东武家们手上的位置其实并没有多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