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知行奉还与恩抚金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鬼山城盘山而上,只有本丸使用石垣增筑,外圈城垣都是最基本的土垣和屏板结构,不要觉得这城建的很low,这恰恰是战国中后期大部分区域主城的主要结构方式。

  秀家将长宗我部家安置在两宫山另外一个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比邻冈山城,方便监视管理。

  长宗我部家只是一个4万石的小大名,根本不可能供养的起成规模的常备力量。而在边上1日路程的冈山城,秀家在城内常年拥有一只4500人规模的常备。

  这是一只不需要集就能出阵的机动军事力量,甚至秀家认为,很有可能在两宫山城军力完成之前,来自冈山的三只常备就已经对其包围。

  尽管两宫山城外围有水堀存在,但是这难不倒秀家,就算是冈丰城都被秀家拿下了,想要攻略下一作平城,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吗?

  秀家对于长宗我部知行的选择处处留着防备,可是不熟悉备前地理的长宗我部信亲并不知道这些,反而颇为欣喜的应承了下来。

  在他看来,被安置在距离冈山不远的赤坂,恰恰是秀家对他信重的表现。

  不管来自大坂传来了什么样的命令,长宗我部家前提是备前羽柴家的家臣,先要做好一个臣子的本分不是?

  还有一点,北部四郡(津高、赤坂、磐梨、和气)恰恰是秀家分封豪族最多的地区,现在要安置长宗我部家4万石,那么赤坂当地近2万多石的大小领主秀家都得给他们找一个好地方进行安置。

  如果是别家大名,基本不会操这个心,毕竟把豪族留在领内正好可以引起新封家臣与原领家臣直家你的矛盾,这本身也是一种钳制之法。

  历史上德川家康就算利用在骏远三甲四国留下来数量庞大的地侍阶级,使得分封在这三国的浅野、山内等大名对这些领国并没有多少掌控力。

  相反,想要治国必须要得到德川家康的首肯。

  你说为什么不和丰臣秀吉告状?

  纵然事情捅上去之后,德川家康会被秀吉训斥,那些抗拒新领的地侍会被秀吉处置。但是如果你不能治理好领国,同时也说明你能力有问题,根本不足以统领一国,必然会被改易和转封。

  战国时代能当上大名的人,谁不是摸爬滚打多年才上的位,哪里会做出这样损己利人的买卖?

  谷收~

  别国大名或许会利用当地土著与新封家臣之间的矛盾来牵制这些新封家臣势力,但是秀家不会这么做,原因有三。

  其一,秀家所在的备前国经过几轮大浪淘沙,现如今还留在备前的都是不足5000石的豪族家臣,这些大多是宇喜多家崛起时代随着宇喜多家城主的谱代家臣,对宇喜多家向心力极高。

  其二,这些领地大部分的家族多是不足千石的中小武士,是宇喜多家常备和各直辖备队组成中的军官阶级,是秀家军事实力组成的重要一环。

  在秀家看来,将他们留在军内充当军事主官要比留在赤坂充当楔子的意义大的多。

  其三,秀家预计别子铜山开采之后,按照历史上的情况来看,一年百十来吨应该是妥妥的,连带上附属矿脉的金银等金属,别子铜山一年能给秀家带来不少于50万贯的收入。

  很多人对别子铜山的产铜能力一无所知,或许觉得我50万贯的是胡诌出来的数字,我这里着重说一下。

  别子铜山在刚被发现开采的17世纪,就已经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铜矿,这个最大不仅仅是指储量,更是指开采量。

  这座矿山一年的开采量占到日本当时铜产量的三分之一,相当于排在第二位的出羽鹿角铜矿和排在三位的常陆日立矿山产铜之和的70%,换句话说,这三座铜矿,占到了日本铜矿开采的7成以上。

  别子铜山被发现的时候,正值德川幕府小农经济崩溃的初始,德川幕府治下的农地尚且可以供给幕府基本之初。

  但是进入18世纪之后,德川幕府财政彻底奔溃,仅住友家上交的别子铜山开采分红就占到德川幕府一年收入的1/5。

  而根据协议,住友家只需要向德川幕府献上别子三成的收入,换句话说如果别子铜山改由幕吉训斥,那些抗拒新领的地侍会被秀吉处置。但是如果你不能治理好领国,同时也说明你能力有问题,根本不足以统领一国,必然会被改易和转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