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群星璀璨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其逝世后不久,大占星术师开普勒提出著名的“星辰波动三定律”,为牛顿的经典元素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基础,占星术自此真正成为了一门精确魔法。

  近代魔法学之父伽利略,用自制的水晶球占卜日食和月食,提出了等价交换的原则和元素感应概念,利用实验驳斥了大贤者亚里士多德“魔力越庞大施咒越慢”的错误观点。

  他同时发现了物质转换定律,提出了具现化原理,驳斥了亚里士多德“魔力是维系召唤物的唯一途径”的说法,自此为召唤术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魔法师之父伽利略的发现和他的咒术实验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魔法学真正的开端。

  新元16世纪,牛顿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提出了元素学三大定律,完成了经典元素学的大一统。

  16世纪后期,他创立了“万物皆有元素”的定律,树立起魔法学发展史上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此后的两个世纪,是咒语的大发展时期,英国的咒术学之父法拉第使用实验的方法,完成了咒语和符文的相互转化,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场域的概念。

  新元19世纪,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研究的基础上,凭借其深厚的魔力基础,创立了咒符学方程式,在魔力的形式上完成了咒语和符文的完美统一。

  同时期,大法师焦耳建立了精神力的概念,认为精神力是魔力、咒符和元素的本质,其是守恒的,且形式可以相互转化。

  这一观点打破了旧有的魔力观念,被称作精神力学第一定律。

  新元19世纪的最后一天,当占星术、召唤术、元素学、咒符学等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之后,著名的大法师开尔文男爵在魔法议会的召开的祝词中说道,魔法文明的大厦已经建成,

  后辈们只需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然而,他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地补充道:

  “在魔法学平静而晴朗的天空远处,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

  第一朵乌云,是著名的“迈克尔逊-莫雷禁咒”,即“时间静止禁咒”的实验。

  但是实验结果和却和从古至今的人们对时间的认知相矛盾,这不由得使一众法师们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

  他们或者须放弃曾经说明许多魔法现象的以太理论,如果他们不敢放弃以太,那么,他们必须放弃比“以太学”更古老的哥白尼的地动说。

  第二朵乌云,是迈克耳孙-莫雷的魔法免疫实验,研究结果彻底打破了魔法师们对于精神力共鸣波的传统认知,现有的魔法理论均无法解释其实验结果。

  大法师瑞利和金斯认为精神力是一种连续变化的波,共同建立起了比较符合规律的精神辐射公式。

  但是,这个公式推出,在精神力的短波区随着波长的变短,其辐射强度可以无止境地增加,这和实验数据相差十万八千里,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十世纪初,近代最伟大的法师,爱因斯坦大胆地抛弃了传统魔法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将精神、物质和时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颠覆了牛顿的传统魔法观。

  十年之后,爱因斯坦在此基础上提出广义相对论,揭示了“万物皆有元素”的本质,即精神的存在影响了时空扭曲。

  同时期,著名大法师、元素学者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力魔法”的概念,通过引入“量子”的假设,创建了量子力魔法学的诞生,成功解释了魔法免疫实验的结果。

  此后,玻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元素的量子子模型,标志着量子魔法学的革命性的一步。

  相对论精神力观和量子力魔法学是现代魔法文明的主要标志,其研究对象由自然到人体,由宏观到微观,其发展导致了整个魔法文明的巨大变革,奠定了现代魔法文明的基础。

  随后的几十年,是现代魔法学的飞速发展阶段,先后产生了魔法图腾学、精神场域论、反物质魔法学、现代星辰学、现代咒符技术、魂魄魔法学等分支学科,魔法文明趋于成熟。

  注:摘自人教版《魔法学》教材高一上,《近现代魔法史》第一章提纲。

  纸和印刷术,新式学校和大众教育,科学和奥术,机械炼金术和动力魔像等等一系列的发明也不断涌现。

  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经过了数代人的艰苦努力,以及红后的暗中插手。

  最终,一个新的世界在血与火中诞生,魔法文明也从近代走向了现代。

  海书网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