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7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但他知道朝廷就是一滩浑水,他又是寒门出身贸然跳进去很难保全自己,就拒绝出仕,但私下一直在寻找出仕的机会。

  这一等就等到了唐国入侵。

  相比起来吴隐之的经历就非常丰富了,去了唐国得到唐皇重视,从弘文馆出来就直接进了中枢担任内阁行走。

  后来又参与和百济的谈判等重大任务,等到扶南国内附,又去地方任职数年积累经验,这次朝廷出兵中原他又被召回随军参战。

  “康伯兄才华在我之上,我欲向陛下举荐你出仕,希望兄长不要拒绝。”

  韩康伯摇摇头道:“非是我不愿,实在……晋国于我有恩,我岂能背主而投。”

  吴隐之似乎早就料到他会这么回答,说道:“我知道兄长的顾虑,陛下已经亲帅大军攻打建康,不日即可分出胜负,到时我在举荐兄长。”

  韩康伯道:“谢处默成全。”

  如果是以前他肯定嗤之以鼻,建康是那么容易就能打的下来的吗?但他亲眼见过火器的威力,知道建康必不可能守住。

  这也是他愿意投靠唐国的原因之一。

  只要不傻都知道晋国要完了,或者说天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抵挡得住唐军,天下早晚是唐国的。

  投靠它才是唯一的选择。

  但人都是感情动物,顾虑太多。晋国举他当了秀才,对他算是有恩,背主而投名声不好。如果晋国灭亡,那就没什么好顾虑的了。

  嗯,是不是有点‘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但敌人太强了怎么办?断绝父子关系吧’那种感觉了?

  吴隐之继续说道:“唐国许多律法规矩和别国差异甚大,我特意带了一些书籍过来,康伯兄可先翻阅一二,将来出仕也能省去许多麻烦。”

  韩康伯自然知道唐国和其他国家的不同,那些消失的豪强大户邻居就是最好的证明。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问道:“唐国似乎很仇视豪强大户?”

  吴隐之叹了口气道:“唐国不仇视大户,仇视的是士族豪强和劣绅恶霸,在国家律法上对士族豪强作出了针对。”

  韩康伯道:“晋国士族林立,他们准备怎么处置,难道?”

  吴隐之点点头道:“已经在做了……会稽郡那边大开杀戒,有三千余士族豪强被杀。”

  韩康伯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这个天下总共才有多少士族,仅会稽郡一地就杀了三千多人,几乎就意味着清洗了一遍啊。

  “他们就不怕……”话才刚出口就被他自己给收了回来。

  有火器在,唐国还真不怕士族豪强残余反抗,直接平推就可以了。

  “可是把这些人都杀了,谁来治理国家?”

  ……

  桓温也问出了同样的问题,把士族豪强都清理了,谁来治理国家?

  文易是这样回答他的:“士族豪强才多少人?全加起来不到一万人,真正治理天下的还是广大寒门,只不过士族把控了上升渠道罢了。”

  桓温道:“那些寒门也并不比士族强多少,他们一旦掌权也会想办法让自己变成新的士族。”

  文易道:“是的,寒门和士族本质上没有区别,所以我们要有选择的使用他们,而不是所有人都用。”

  “早在数年前我们就开始培养官吏,至少能抽调出三万名合格的官吏来推行我的意志。”

  桓温摇头道:“天下很大,三万名官吏根本不够。”

  文易颔首道:“确实不够,所以我准备军转民。”

  “最早入伍参军的将士们年龄也大了,是时候让他们回归家庭了,我准备让十万老兵退伍去地方担任官吏。”

  桓温惊讶不已,道:“现在?这……正是用人之时,不好吧。”

  文易笑道:“没什么不好的,拿下燕国和晋国之后我们就拥有了足够的人口,退伍一个可以招募两个。”

  “那些分到土地翻身做主人的百姓,就是最好的兵源,他们会主动站出来保卫自己的土地。”

  “说起来我还要感谢王安,是他帮我下定了这个决心,否则我还在发愁怎么平衡士族豪强和唐国官吏的msp;吴隐之点点头道:“已经在做了……会稽郡那边大开杀戒,有三千余士族豪强被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