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4 文桓会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也解除了,投降的事情自然也不再是问题。</p><p>谢奕知道桓温他们估计有很多事情要讨论,就借口想多了解一下女儿的情况,带着梁贤离开了。</p><p>这也不完全算是借口,他确实想知道女儿的情况,以及唐国的情况。</p><p>等他们两个离开,桓温、桓冲和郗超三人都露出唏嘘不已的表情。</p><p>桓冲羡慕的道:“谢无奕真是好运气啊。”</p><p>郗超猛点头,一脸认同。</p><p>桓温先是若有所思,过了许久似乎想通了什么,道:“我们未尝没有机会。”</p><p>桓冲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解的道:“什么机会?”</p><p>桓温却没有解释,而是说道:“很多事情言之尚早,只有见过唐皇之后才能知晓。”</p><p>又问郗超道:“唐国那边有没有消息传来?”</p><p>郗超道:“今日一早就传来消息,说您随时可以过去。”</p><p>桓温道:“有些事情我还需要仔细思考,明天一早咱们在去吧。”</p><p>郗超道:“是。对了,要不要邀请无奕公一起过去?”</p><p>桓温叹了口气道:“先是君臣才是翁婿,叫上一起吧。”</p><p>如果谢奕不去,唐皇或许不会说什么,但他手下的那些大臣绝对会很不高兴。就算有谢道韫这个皇后在,谢家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p><p>作为老朋友,桓温还是选择再扶他一把。</p><p>唐军大营。</p><p>燕国虽然投降了,唐国反而更加的谨小慎微。毕竟这是十七八万军队,一个不好会出大问题。</p><p>没投降的时候对方是敌人,敢有异动直接开炮就行了。投降之后考虑的就是收心,枪炮在犀利都没太大的用处。</p><p>不过还好,做思想工作是唐国最擅长的东西之一。别说各级政委,就算是普通的士兵耳濡目染之下也能叨叨几句。</p><p>文易抽调了五千人入主燕军大营,给他们做思想工作。</p><p>当然,光靠嘴巴说是不行的,还要有实实在在的好处。</p><p>这时候大米饭和罐头的派上了用场。</p><p>一日两餐连油腥都见不到的燕军士兵,在美食面前几乎没有任何抵抗能力,两顿饭下去大部分人的抵触心理就没有了。</p><p>然后忆苦思甜、反思大会、批评自我批评之类的办法齐出,再加上公平分配土地,低税率等政策之下,没几天燕军就普遍被转化。</p><p>尤其是按户口分配土地,简直是杀手锏。</p><p>从古至今,土地都是国人最重视的生产资料,没有之一。可以说土地情结深入了骨子里,谁给他们土地,他们就能给谁卖命。</p><p>他们不光要接受投降的燕军,还要迅速接收那些土地,防止有豪强大户乃至军阀作乱。</p><p>这个时候,燕军就派上了用场。</p><p>文易从中抽调一部分汉人出身,改造又比较好的士兵,组成了保安团跟随大军行动。</p><p>他们的作用是唐军接收城池,他们协助治理。</p><p>战事进展的过于顺利,一时间接收工作反而让文易有些手忙脚乱,不得不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