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7 说王猛2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杂,简单的井田制已经无法有效的治理这么庞大的土地。”</p><p>“商周时期还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阶级固化,上升渠道断绝。只有贵族的血脉才能当贵族,平民永远都只能是平民。”</p><p>“知识学问乃至礼乐都是贵族独享的,平民是没有资格享受这一切的。如果敢越过身份学习读书识字听音乐,是死罪。”</p><p>“这些腐朽陈旧的思想也已经不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p><p>“于是基于井田制而存在的周朝渐渐失去了对天下的统治,诸侯并起的时代到来。”</p><p>“春秋战国时期几个强大的诸侯国实力都差不多,谁也无法以一己之力压服对方,谁也不服谁的气,最终大家就这样僵持了下来。”</p><p>“在这个动乱年代各种规矩都被打破,原本只掌握在贵族手里的文字逐渐被平民掌握。”</p><p>“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这样不行,必须要作出改变。”</p><p>“作为后人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但处在当时的人受到时代的局限性却很难看到前路,他们只能摸索着来。”</p><p>“如果把未来比作是一头大象,那么摸索前路的先贤就是摸象的盲人”</p><p>“有人摸到了大象的肚子,以为大象是一堵墙摸到腿的人以为大象像柱子,摸到耳朵的人以为大象像蒲扇”</p><p>“我们的先贤亦是如此,摸到了什么,就把什么思想记录下来。每个人摸到的东西都不一样,于是就有了诸子百家”</p><p>“但他们并不是凭空随便摸的,而是以自己的知识,以及所处的环境为基础,推演而得到的。”</p><p>“老子专门帮周天子看管藏书,所以他学识最为深厚。当时周天子已经失去天子威仪,老子就更没有什么权力了所以他提出了无为思想。”</p><p>“孔子是名门大族出身,曾经担任过所以他提倡复兴周礼”</p><p>“墨子出身于手工业阶层手工业想要发展,就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他们希望各国停止征战所以他提出了兼爱、非攻。”</p><p>“就算同一家内部也会有分歧,比如管仲和商鞅都是法家,他们的思想就存在很大区别。”</p><p>“管仲出身市井,他能体会到小民的艰辛和诉求,所以他主张富民。商鞅出身权贵,只考虑国家和权贵的利益,所以提出了富国思想。”</p><p>“其余百家的先贤,也都是基于自己的出身和学识才提出了各自的思想。”</p><p>说到这里,他又提了一句:“这就是你刚才说的,已有的思想对未来思想的影响。新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已有的思想上推陈出新而得到的。”</p><p>王猛点点头,这个理论确实被圆回来了。</p><p>潘越继续说道:“但每一个先贤看到的未来都是片面的,甚至有些我们可以直接说是错误的”</p><p>王猛接话道:“于是百家开始融合,互相吸收对方的优点,然后找到了出路对吗?”</p><p>潘越道:“对,随着先辈们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