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缝尸铺里一只鬼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正所谓“人前三分笑,鬼前三炷香”。

  捞阴门的生意都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不想死,所以规矩特别多。

  而什么是“阴门”?

  中国有句老话“仵作的眼睛、扎纸人的手艺、二皮匠的针线、刽子手的刀”,说的就是四小阴门生意,即刽子手、仵作、扎纸人、二皮匠。

  其中刽子手与仵作不必多说,扎纸人就是制作冥币、祭祀物品的人,而二皮匠就是缝尸人。

  当然,除了这四种之外还有着如杠夫(抬棺人)、哭丧的、摸金的、捞尸的、赶尸的等等,简单来讲挣死人钱的行当都算捞阴门。

  其中除了仵作往往有着官家身份,受到官家正气庇护外,其余都属于“大凶”,要想干下去,比现在很多百强公司要求都高。

  最基本的便是要有个天残地缺、克夫克妻的命数,按老话讲叫八字要够“硬”!

  林轩心中对此充满了不屑,要说‘硬’,别人都是父母祭天、克妻克夫、死了个把兄弟姐妹,再大不了弄出个灭门惨案就算是“硬”性开局了。

  哪像自己,把自己活活克死个二十多次!

  比命硬,林轩从来没有怕过人!

  不过林轩不怕,不代表陈阿生不怕。

  陈阿生便是二皮匠,别名缝尸人,再高端点叫入殓师。

  他在大丰皇城菜市口边有个铺子,专干“整理死者仪容”的活计。

  照常理讲,普通的缝尸人也不算太过危险,毕竟做的都是对死者有益的事情。

  可菜市口这的缝尸铺就不一样了,不是横死不入铺,很多前一刻在菜市口砍头的家伙后一刻就送来了。

  毫不夸张的说,很多尸体刚送到的时候用手一摸还是热的。

  陈阿生在这里干了七年多了,他缝尸的手艺远近驰名,针穿线过不留痕迹,缝过得尸体除了不会动,和活着没什么两样。

  这不,今天上午陈阿生刚和刽子手喝完酒,晌午刚过便送了过来一具热乎的尸体。

  是的,这年头行行都不容易,缝尸人和刽子手、义庄都要打好关系,毕竟周围的缝尸铺子那么多,凭什么人家家属要把遗体送到你的手上?

  至于你说手艺远近驰名?这是对那些没有经历过此项灾祸的家人有什么用?

  谁家没死人前会先四处打听谁的缝合技艺好?

  再者说了,缝合的再像活着又怎样?毕竟还是死了。

  所以这就需要刽子手的话了。

  但凡行刑前,被行刑的死囚家属都会找到刽子手,多少打点些,免得死者受罪。至于那种满门抄斩的,就另算了,毕竟人数太多,可以说家家有份。

  普通行刑前,家属来打点,而这时候如果刽子手说一句“谁谁家的铺子缝的好”,那么其家属多数都是认可的。

  毕竟谁缝不是缝?

  再者说来,刽子手手下痛快一些,钢刀锋利一些,这样的尸体总归还是要好缝一些。

  说起来离谱,却实实在在的发生在这大丰王朝,有时候比鬼更恐怖的,是现实。

&em了,缝合的再像活着又怎样?毕竟还是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