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八】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彷效中国的十八级品阶,将俄罗斯文武官员分成十四等,官员不问门第出身,必须按照功绩升迁。

  这些改革内容,跟历史上大同小异。

  所不同的是,另一个时空的彼得大帝,主张实行全盘西(嗯……)化。甚至规定不得蓄胡子,要求宫廷人员穿西装,鼓励吸烟和喝咖啡。

  而这个时空,他却盲目崇拜东方,鼓励学习中国人蓄须。并且以身作则,改穿中国服饰,但觉得宽袍大袖太碍事儿,一律推行中国皇帝和官员所穿的常服。中国皇室崇尚黄色,彼得大帝就崇尚紫色,规定只有沙俄皇室才能穿紫色服装。

  另外,鼓励吸烟和喝茶。

  但俄罗斯不产烟茶,特别是茶叶,运到俄国贵得一逼,沙皇和贵族们只能选择吸烟。

  社会改革方面,彼得大帝创办世俗学校,引进罗马历法,规范沙俄文字,学习中国创立报纸。接着鼓励工商业发展,给工商业主减税,允许企业主下乡购买农奴做工,鼓励年轻贵族去中国留学。

  引进科举制度,但只引进了一点点。

  即下令识字者前往莫斯科考试,每年录取50人,不问门第出身,都可以任命为低级官员。

  一系列的改革,让人眼花缭乱,传统贵族和僧侣怨声载道。但居然没有激起叛乱,这是因为,彼得大帝的父亲和姐姐,一直都在持续改革,坚定的顽固派被清洗了好几茬。

  而且欧洲的外部环境,也利于沙俄改革,周边国家要么内乱,要么陷入衰弱当中……只有东方,中国吞掉沙俄大片殖民地。

  但彼得大帝的改革,对底层百姓没啥好处,甚至短期内更加民不聊生。

  为了缓和贵族的反对情绪,彼得大帝在改革初期,对农奴限制更加严格,以此保证地方贵族的利益。在对工商业主减税的同时,彼得大帝又对市民和农民加税,以此获得充足的改革资金。

  老百姓因此造反?

  那就造反呗,反正有地方贵族平叛。

  大量反对改革的政治犯,被源源不断流放到西伯利亚。无数活不下去的沙俄百姓,不顾政府禁令和贵族抓捕,纷纷变成哥萨克去西  克去西伯利亚闯荡。

  短短几年时间,沙俄的托木斯克督军区,就迅速增加三万多人口。

  彼得大帝严禁哥萨克挑衅中国,尽量避免跟中国开战。但荒凉的托木斯克督军区,短时间内人口暴增,全靠开荒根本无法生存,只能到中国的地盘劫掠土着和牧民。

  ……

  剑河城(斯特列尔卡)。

  “都护,朝廷来了军令。”

  “快给我!”

  张庭训割开密封火漆,扫了一眼内容,顿时兴奋道:“总算要打大仗了,小打小闹忒不爽利!”

  介于哥萨克日趋频繁的劫掠,南京朝廷彻底被激怒,让新疆和剑河在明年同时出兵。

  西域大都护调集北疆主力,同时率领北疆蒙古骑兵,先去攻打库兹涅茨克,随即直取托木斯克督军府。

  而张庭训的剑河都护府军队,朝西北方奔袭托木斯克督军区的腹地,沿途占领或摧毁位于河岸的哥萨克据点。

  与此同时,朝廷还派遣了使者,从哈萨克草原北上,去联络逃往北方的噶尔丹。只要噶尔丹愿意归附朝廷,就给予其蒙古小都护的职位,让他攻击袭扰托木斯克督军区的西南部。

  不管噶尔丹是否答应,哈萨克军队都会出动,头克汗亲率大军帮助朝廷打仗——哈萨克也经常遭到哥萨克强盗劫掠。

  南京朝廷那边,不开战则矣,一旦开战,就是全方位进攻!

  第二年初夏。

  新疆大同军拔除两个据点,顺利包围库兹涅茨克,围攻一个半月便破城,随即直取托木斯克总督府。

  在围攻库兹涅茨克期间,托木斯克总督已经紧急动员,整村整村的哥萨克被调来托木斯克守城。城堡外围也加固工事,里三层外三层的,想强行攻打至少得耗费大半年。甚至,当地一些土着和奴隶,已经被谋杀做成人肉干,摆明了要死守这座城堡。

  新疆方面军,被卡在托木斯克城外,一点一点的摧毁外围工事——哥萨克已经有了对付热气球的方法,在关键部位修筑垒堡,守军藏在垒堡里防备空袭。

  更西边,哈萨克和噶尔丹的联军,在顺利拔除几个哥萨克据点后,同样被卡在城堡外无法继续。他们缺乏火炮,也不知道如何攻打棱堡,只能靠人命去克督军区,就迅速增加三万多人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