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直升飞机】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方以智奉命前来觐见,还带着三个儿子,十岁的方中德、八岁的方中通、四岁的方中履。</p><p>“拜见陛下!”</p><p>三个孩童,随父亲端端正正作揖。</p><p>赵瀚看得颇为喜欢,当场考教了学问,便把自己的儿女也叫来。</p><p>长子赵匡桓六岁,次子赵匡栐、长女赵福荣、次女赵含锦都只三岁。</p><p>几个小孩自去玩耍,赵瀚随口问道:“最近有什么物理研究成果?”</p><p>方以智回答说:“回禀陛下,臣发现万有引力与物体质量无关。一斤重的铁块,十斤重的铁块,忽略细微的空气阻力,它们从高处落下是同时着地的。”</p><p>“果然是一个惊人发现。”赵瀚笑着说。</p><p>半个世纪前,伽利略已经发现了,比萨斜塔嘛,两个铁球同时落下。</p><p>只不过伽利略不晓得万有引力,中国这边的万有引力,还是赵瀚给定下的概念。</p><p>赵瀚又问:“除此之外呢?”</p><p>方以智回答道:“臣有一个学生,通过水可以结冰、水可以加热沸腾为蒸汽,还有铁可以加热化为铁水,提出了一个非常离谱的假设。即万事万物,都有实态、水态和气态。冰为实态,加热融化为水,再加热蒸腾为气。铁是实态,加热熔化为铁水,再加热升腾为铁气。”</p><p>赵瀚笑道:“他验证自己的假设了吗?”</p><p>方以智说道:“已经做了许多实验,一些物品附和其假说。但另一些物体,比如钢铁,根本不可能升腾为气。还有木头,用火烧就燃了,用锅煎则会发烫变黑似木炭。”</p><p>赵瀚说道:“你觉得他的假说如何?”</p><p>方以智回答:“臣认为应该是正确的。铁水无法蒸腾为气,可能是加热还不够。至于木头……暂时还无头绪。”</p><p>“有没有可能,实态、水态和气态,必须要纯粹的物质,”赵瀚循序善诱,“盐水也是水,但掺了盐。把盐水煮沸之后,水变成气都没了,剩下的就全是盐,煮盐法便是这么来的。因此,盐水不是纯水。还有那木头,新鲜的木头有水分,烘烤或者晾晒变轻,这是因为木头里的水份蒸发了。再加热燃烧,就会变成木炭,肯定也是什么东西变了?”</p><p>方以智沉思,始终也想不明白。</p><p>赵瀚提醒说:“不如制作一个温度计。”</p><p>“何谓温度计?”方以智问道。</p><p>赵瀚说道:“钟表有刻度,可记录时间。秤杆有刻度,可称量物重。为何不造一个工具,用来测量冷热呢?”</p><p>方以智越想越迷糊:“水温可用手测,如何用工具来测?”</p><p>赵瀚笑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冬季在室外放一桶水,结冰之后体积会变小?又或者一扇门,冬天可以轻松关闭,到了夏天却会撞到门框?”</p><p>方以智仔细想了想:“还真是这样。”</p><p>“我猜测,万事万物,都有热胀冷缩之现象,”赵瀚说道,“不如用玻璃制造一器具,向里面灌入水银,再标记相应刻度。放在热水里,水银柱的高度不一样,放在冷水里,水银柱的高度又不一样。便把即将结冰的水,其水温定为零度,在温度计上标记刻度。再把即将煮沸的水,其水温定为一百度。如此,从零度到一百度,均分为一百个刻度,便可知道每一度是多少,便可测量各种物体的冷热。”</p><p>方以智再次开始思考。</p><p>赵瀚继续说:“玻璃传热不便,可在温度计弄一触针,连接里面的水银,便以铜为温度计的触针。”</p><p>就此,方以智坐立不安,显然想立即回家做实验。</p><p>因为信息量太大了,首先得证明“热胀冷缩”原理。</p><p>热胀冷缩,寥寥四个字,却是人类迈入蒸汽时代的钥匙。</p><p>再过五十多年,欧洲就会诞生第一台蒸汽机模型。接着又过十九年,出现第一台蒸汽提水机,将矿井里的水通过蒸汽机排出。</p><p>见方以智的心思已不在这里,赵瀚笑着说:“去做实验吧,你那三个儿子,我会派人送回去。”</p><p>“微臣告退!”方以智立即起身。</p><p>花园里。</p><p>几个小孩正在玩竹蜻蜓,金陵府统考第四名的方中德,合掌一撮,竹蜻蜓便立即向天蹿起。</p><p>“哇,飞得好高!”</p><p>皇子皇女们仰脖子,视线随着竹蜻蜓的飞行轨迹移动。</p><p>等竹蜻蜓落地,铳儿捡起来说:“这是它的翅膀吗?它是怎么飞的?”</p><p>方中通昂首挺胸道:“我爹教过,竹蜻蜓的叶片有倾角,旋转时将空气向下推,同时获得空气的反作用上升力。”</p><p>铳儿完全听不懂,但还是赞叹:“你爹真聪明,我父皇都不懂!”</p><p>赵瀚站在旁边,顿时哭笑不得。</p><p>一个竹蜻蜓,几个孩子抢着玩,赵瀚让女官拿来张牛皮纸,折成纸飞机用力飞出去。</p><p>“这个也好玩!”铳儿带着弟弟妹妹冲过来。</p><入蒸汽时代的钥匙。</p><p>再过五十多年,欧洲就会诞生第一台蒸汽机模型。接着又过十九年,出现第一台蒸汽提水机,将矿井里的水通过蒸汽机排出。</p><p>见方以智的心思已不在这里,赵瀚笑着说:“去做实验吧,你那三个儿子,我会派人送回去。”</p><p>“微臣告退!”方以智立即起身。</p><p>花园里。</p><p>几个小孩正在玩竹蜻蜓,金陵府统考第四名的方中德,合掌一撮,竹蜻蜓便立即向天蹿起。</p><p>“哇,飞得好高!”</p><p>皇子皇女们仰脖子,视线随着竹蜻蜓的飞行轨迹移动。</p><p>等竹蜻蜓落地,铳儿捡起来说:“这是它的翅膀吗?它是怎么飞的?”</p><p>方中通昂首挺胸道:“我爹教过,竹蜻蜓的叶片有倾角,旋转时将空气向下推,同时获得空气的反作用上升力。”</p><p>铳儿完全听不懂,但还是赞叹:“你爹真聪明,我父皇都不懂!”</p><p>赵瀚站在旁边,顿时哭笑不得。</p><p>一个竹蜻蜓,几个孩子抢着玩,赵瀚让女官拿来张牛皮纸,折成纸飞机用力飞出去。</p><p>“这个也好玩!”铳儿带着弟弟妹妹冲过来。</p><p>方中德、方中通兄弟,则迷惑道:“这个为什么也能飞?”</p><p>赵瀚笑着说:“回家问你们的爹去。”</p><p>……</p><p>苏州。</p><p>吴伟业、刘同升等故明臣子,正在泛舟游太湖。</p><p>刘同升是大明的状元,本来已经“投靠”赵瀚,夜里带着全家跑路了。他和吴伟业,都被选为太子师,却在崇祯躺平怠政之后,遭到薛国观等政敌的排挤。</p><p>愤懑之下,吴伟业、刘同升等人,集体辞官回到南方,正好躲过了李自成的拷饷。</p><p>他们没有立功,只能从小吏做起。</p><p>毕竟都是博学名儒,拉不下脸来做吏,干脆到学校应聘当老师,在老家的中学传授四书。</p><p>如今正值暑假,刘同升远赴江苏访友,拉来一票落魄文人同游太湖。</p><p>画舫之中,名妓苏暖正在抚琴。</p><p>吴伟业叹息道:“诸位可知今年乡试?”</p><p>陈名夏用鄙夷的语气说:“乡试内容,粗浅不堪。五经也不考,只考一道四书题,便是大明的童生都能信手拈来。如此科举,误人子弟也!”</p><p>这位大明末代探花郎,还没来得及考中进士,大明皇帝崇祯就已经上吊了。</p><p>陈名夏也想在大同朝廷做官,初为小吏,半年时间升为镇长。又干了两三个月,觉得没啥油水,而且枯燥乏味,距离做知县也遥遥无期,干脆辞职回家吟诗作乐去了。</p><p>“这不是什么科举,”冒辟疆说道,“这只是全省统考,八股文仅剩一道题,其余皆为实学科目。我听某位好友说,陛下早有复设科举的打算,只不过肯定不会再以八股取士。”</p><p>金圣叹笑道:“不以八股取士便极好的,等哪天恢复科举了,我也去考上一考。”</p><p>冒辟疆提醒道:“那可得提前学一学,莫要到时候考不上。”</p><p>金圣叹是秀才出身,目前还没被革除学籍。</p><p>历史上,此人被革除功名,纯粹是自己拿县学教谕开涮。</p><p>其中有一次岁试,相当于每年的期末检测考试,教谕出题:如此则动心否乎?</p><p>金圣叹的文章如下:空山穷谷之中,黄金万两;露白葭苍而外,有美一人。试问夫子动心否乎?曰:动动动动动……</p><p>教谕气得发笑,问道:“为何写三十九个动?”</p><p>金圣叹答道:“孔夫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