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7 章节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严江当然知道此计之善,后世军屯之制用了两千多年,从曹操到tg,都是自动手丰衣足食,如果征百越也是用这种锄头方式打过去,根本不会把帝国经济拖垮,关键是秦王心太急。

  唯一麻烦的事情就是这种事情会造成土地兼并,不过这种后遗症,一时半会是看不到的,再说了,土地兼并在没有工业换代时是根本无法阻止的,也不算什么新鲜事。

  “只是……”秦王虽然对这计甚是喜欢,但他的意志依然是清楚的,“王翦之军,却是不可用。”

  大战随时会来,怎么可能的让军士前去囤田,万一楚军攻来,岂非弄巧成拙?

  严江笑道:“王上,不如将此计告知王翦将军,他心中自然有数。”

  秦王闻之,甚觉有理,便起喻令,让信使交到王翦。

  十日后,数十里外的楚军大营里,依然是吵吵闹闹。

  各地府兵们虽然是楚国征召,但早就变成了各地封君之私兵,楚地口音、风俗差异甚大,更让麻烦的是这其中,还有一条复杂的鄙视链。

  屈景昭三家的府兵在鄙视链的最上流,他们加起来有近十万人,衣甲最好,时常还有封君的私藏加餐,在引发械斗后被项燕严禁了这种开小灶的行为,从此看其它乡下杂兵们就百般不顺眼。

  项、龙、宋、鲁这几家外来封君的子弟人数最多,每家皆有两到三万,但最被上边的瞧不起,战斗力却是最强,也最听项燕指挥。

  其它只有一两代,由主家分出小封君们大多只有千来人的队伍,衣甲全无,武器低劣,多是木质石头属,还得项燕为他们换装,所以处于鄙视链的最低端。

  再加上各地语言不同——湘地的自认正统楚音,鲁地口音偏齐国,南楚的多与越人杂居……

  这样复杂的军队里,项燕每日光是处理内部的声音,便要花去大半时间。

  就在这样的时间里,他收到了消息。

  “王翦以军队在平舆城外开荒种田?”项燕整个人都惊了,“他是真准备在楚境住下了?”

  “将军,他们如此轻而无备,可要前去袭击?”项荣跃跃欲试地问。

  “不可,”项燕眉心深深皱起,“王翦用兵奇稳,这定是诱敌之计,我等不可中计。”

  153、第153章

  平舆的位置在淮河北岸,麦粟两益,这里本身也是有大片良田的所在,只是大量男丁被抽,庶民因战乱逃离,加之秋冬已是收获之季,这才有大片田地荒芜。

  和黄河流域松软易耕的黄土地不同,淮水的土质要坚硬的多,但问题不大。

  随军而行的秦墨们这些天早就在营外起了高炉来制造各种攻城器械,在严江的创造下,高炉已经成为秦国大城的标配,炉附近会有热水、造纸、磨坊等一条龙服务,而且一但做成,不但收入极高,而且还可以把周围的房子带铺面卖个好价钱。

  王翦这次准备打的是消耗战,这样的东西当然不能少,很快开炉的几锅铁水,便做了铁犁头,下发给了李信军,秦墨还针对战马的体形修改了挽具,让它们更方便耕田。

  而且数十万大军每日产出肥料也不用再直排汝水之中了,而是修起了大池,倾倒其中,做为以后麦田的肥料。

  对面的项燕军每日都派了无数的探子前来打探,但并没有一点进攻的意思,他们打听在意的,竟然是秦军一亩地能收多少麦……

  而这种情况下,流言四起。

  严江根本不用打听,就能听到各地士兵们悄悄商谈,说起了王翦是不是想如乐毅一般,在楚地拥兵自立,裂土封王?

  乐毅当年就是占齐地五年不回,被齐国的田单用反间计,在燕王面前说乐毅佣兵自重,燕王果然心忧,于是让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燕王。灭国将领由王者秒变咸鱼,田单抓住机会成功复国。

  战国的各种计策总是被人反复使用,项燕不但成天让人说王翦的黑点,还亲自让使者去信,说愿意却王翦将军立国,反正各种表演,就想让秦王起疑心——就项燕看来,六十万大军独于一人之手在外,哪个君王都会睡不安稳。

  遗憾的是,秦王睡得非常安稳。

  虽然那只猫头嬴每天都要来回两百里,亲自去王将军身边听听壁角,每夜巡逻营地比王翦还勤快,但就是睡得很稳。

  这种情况,让陛下都瘦了,当然,来回十几日后,严江惊喜地发现爱鸟一口气飞回陈地时都不喘的不那么厉害了,非常愉悦地表扬了它。

  当日子过到十二月时,天已冷起来,地面凝上了霜,陛下飞来飞去回来时,就有些惨了,虽然鸟类羽毛保温不错,但谁让陛下是只温室长大的柔弱鸟呢?

  飞翔从不是它的主业。

  又是清早,有些颤抖的 平舆的位置在淮河北岸,麦粟两益,这里本身也是有大片良田的所在,只是大量男丁被抽,庶民因战乱逃离,加之秋冬已是收获之季,这才有大片田地荒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