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路遇惊喜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牛四实在,把这些年见到的听说的,事无巨细都说了起来。



他三十岁出头,留着细密的胡子,脸色黑红,就像山坡上朝阳的泥土,看起来厚道无比,厚厚的嘴唇,说话很慢,每当小九子思考问题,都会停下来,盯着对方的眼睛,随后就补充说些郑老板可能感兴趣的事。



此去要是走正常的大路,从这里朝南走几十里地,经过了拉林河上了官道了。



按照他说的,官道上兵痞土匪横行,大白天打家劫舍的屡见不鲜。



要是这么走下去,从五常走的话,尽管都是些土路,行车倒也不麻烦,还省去了不少的事。



据他说,尽管这条路人少,同样不能排除各家大大小小的土匪、盗贼。



俩人说了会话,小九子见他衣兜里露出了几页纸,就好奇地问:“老四,你出门还带着书啊,以前念过书吗?”



“东家,我自己学的,不会写对子,能写几句话,捎个信什么的,都是自己写的,跟着您出门,寻思了下,带了《三字经》和一本……”他谦虚地说着,就把破旧的书本拿来出来,上面尽是油渍和其它脏东西,小九子也嫌弃,接了过来,看了几眼,说:“这本是《朱子家训》,都是讲做事做人道理的内容,好好看,看了不白看,咱做人就得讲信誉,实实在在的。”



从这一刻开始,郑礼信就时不常地关注起了这个牛老四,人家尽管是穷苦出身,还注意学习,一停下来就看看书,看的认真,做事也靠谱,对他印象越来越好。



第三天下午,商队一行赶到了一片山坳中间,道路变得宽敞了不少。



路两边尽是一望无际的稻田,一堆堆的稻谷摆放在天地里,叫人觉得震撼。



牛老四听说过这地方,就下了车,拿着铁钳子在地上插了半天,回来时大声说:“老板,各位,你们发现了吗,这地方雪不小,风一点都不大,比城里暖了多了。那边还有山泉水……”



这一点,老夫子也看出来了。



这老家伙从进了这长长的山坳,就拿出了个罗盘,到处比划着,就像是要在这里寻找龙潭虎穴之地一样的认真。



“没错,这地方地势特殊,温度不低,大冬天还暖洋洋的,适合栽种五谷杂粮,关键是山泉水多,这时候还有不结冰的水源地,肯定是好地方啊,下车吧。”老夫子果断地分析起来了。



长长的道路就像玉带一样横亘在山坳中,周围是群山环绕,不远处的良田星罗棋布一般,迎面而来的风带着一股子盆地中特有的暖意。



他们决定在路边一个棚子里打尖,烧了热水,大家舒服地喝着,开始听老夫子说话了,他手里拿着一个破旧的地图,指着南面说:“再朝东南应该是五常了,这地方物华天宝,水质好,



就是大冬天喝凉水都不再闹肚子的,水里有股子天然的甜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起,这地方的大米可就出了名了,慈禧太后他老人家都稀罕这里的大米,早就成贡米了。”



“夫子啊,不是那老太太叫八国联军赶到山西吃米糊糊了吗!”张不凡插嘴嘲笑道。



好在这里都是自家人,就算说了过头的话,也不会有人治罪。



小九子开明地说:“不凡说的没错,那是国人屈辱史,咱不讲究这个,就是这个贡米吧,我觉得好着呢,说明关外山水怡人养人,好地方就能养好人,就是离咱那地方远点,关键是咱食客也吃不起贡米啊。”



他脑子是经商的事,自然就想到了这里的优质大米。



他在厨艺上已经是当地数一数二的了,可思想并没有局限在精致的菜肴上,还想到叫更多的人吃上口感好营养好的米饭。



“来,咱先弄一锅尝尝,老规矩,照价给钱。”老夫子出了个主意。



他带着体力好的刘大锤、牛老四等人走出去了几里地,在田间地头逛游了一大圈,还在几条没结冰的小河边上弄来了不少鱼。



这些一捺多长的鱼,闻着味道就有股子清香味。



是当地人在河里放的笼子套的,他们直接给收了,和弄的稻米一样,在跟前显眼的地方留下了铜钱。



两口锅支上了,一锅米饭,一锅是清炖鱼,按照小九子的说法,这种鱼什么佐料都不放,连油盐都不用,清洗干净了,直接放进锅里小火慢炖,用的是河里的水。



不一会功夫一碗碗米饭盛了上来,顿时弥漫起一股子异香的味道。



这种香味尽管被风吹着,依旧沁人离咱那地方远点,关键是咱食客也吃不起贡米啊。”



他脑子是经商的事,自然就想到了这里的优质大米。



他在厨艺上已经是当地数一数二的了,可思想并没有局限在精致的菜肴上,还想到叫更多的人吃上口感好营养好的米饭。



“来,咱先弄一锅尝尝,老规矩,照价给钱。”老夫子出了个主意。



他带着体力好的刘大锤、牛老四等人走出去了几里地,在田间地头逛游了一大圈,还在几条没结冰的小河边上弄来了不少鱼。



这些一捺多长的鱼,闻着味道就有股子清香味。



是当地人在河里放的笼子套的,他们直接给收了,和弄的稻米一样,在跟前显眼的地方留下了铜钱。



两口锅支上了,一锅米饭,一锅是清炖鱼,按照小九子的说法,这种鱼什么佐料都不放,连油盐都不用,清洗干净了,直接放进锅里小火慢炖,用的是河里的水。



不一会功夫一碗碗米饭盛了上来,顿时弥漫起一股子异香的味道。



这种香味尽管被风吹着,依旧沁人心脾。



米粒亮晶晶的,丰腴饱满,如同一个个小精灵一样。



小九子夹起来,放在嘴里尝了尝,慢慢品了下,有种地谈谈道:“关外大米不管是口感还是营养都超过了关内的,那还是别的地方,这地方的米,比哈尔滨的好吃多了,就这么吃,连菜都不用。”



众人吃了起来,果真就是弹力十足、香气充盈,吃上一口,过好一会嘴里还有淡淡的香味。



吃的差不多了,每人再来上一碗香浓的鱼汤,刘大锤吧嗒着嘴说:“东家啊,咱臻味居的菜好吃,伙食饭都比人家红白喜事的宴席好,就是吧,要经常来这地方吃点,我看,挺好。”



“行,到时候我买一垧地,你就在这里当小地主吧,娶个媳妇,养个孩子,整天吃大米喝鱼汤。”小九子沉着脸开玩笑地说。



“不行,不行,他奶奶滴,不在你跟前我睡不着觉。”刘大锤以为他当真了,赶紧把话收了回来。



众人一阵大笑。



吃完了饭,有人提议赶路,老夫子对这地方有说不出的好感,就建议说应该去附近屯子里走走,打听打听这地方到底什么情况,要是行的话,以后就在这里订大米。



最理想的是把这里当成像百药谷程家村那样的供应基地,关键得看价格,还有运输的问题。



小九子也早有此意,安排刘大锤和牛老四跟着他一起去,其他人守着马车。



别看在鬼门关的时候小九子刻意展示了车上的银子,那是叫牛大力他们把消息散布出去,毕竟山坡下还有不少帮人推车的人。



这些人知道了他带着这么多银子,消息就会像风一样吹出去,估计很多商家就知道了这事。



现在可不一样了,已经走出了这么远了,满眼陌生,加上牛老四透漏的消息,他可丝毫不敢大意,不想招惹是非。



等到了下午,老夫子等人带回来意外的好消息。



过了南面的山坡,就有一个几百人居住的屯子,村口还有杂货店,四处冒着烧炕的热气,人气旺盛着呢。



他们找到了屯子里一家富裕人家,人称张大财主,这人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